學校的發展,教師的發展,學生的培養,一直是符洪銘校長治校的課題。符洪銘校長將黨史學習教育貫穿于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不斷奏響黨史學習教育的新樂章,為浙江省寧海中學的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人生指南

走好人生之路,不僅關系到學生及其家庭的未來,也關系著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想讓學生人生之路走得正、走得穩,我們教育工作者必須要有正確的歷史觀作為支撐。青年學生正確歷史觀的樹立,主要來自于學校的教育。為此,除了落實思政、歷史等學科教師的課堂教學外,寧海中學符洪銘校長主編了校本課程《寧海講義》,每一屆高一新生人手一本。該講義時間跨度大,從近代一直到現代,主題始終圍繞“中國共產黨的英明領導”。學生通過高中的三年學習,懂得了歷史脈絡,懂得了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史,也了解到了寧海縣的歷史,從而也激發了自身建設國家的強烈情感。

符洪銘校長尤為關注如何才能讓師生更好地學習黨史。運用各種鮮活、當下的黨史學習案例,講好紅色故事,是其一大特色。在慶祝建黨100周年之際,他建成寧海中學黨史學習教育室,并擔任講解員。黨史學習教育室不僅展覽著該校是寧海縣第一個黨組織誕生地的史料,更主要的是展示了寧海中學師生跟黨走、追求真理的實踐過程。為做大做強黨史學習教育品牌,他進一步弘揚“紅色之旅”教育實踐活動,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學習教育活動,精心安排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圖片展,邀請了寧海中學杰出校友做黨史講座等,將黨史學習教育深深融入到師生的工作和學習中。“聽黨話,跟黨走”,已成為寧海中學教師和學生的人生指南。

精神主動

符洪銘校長始終認為,學校的發展依托師生的“精神主動”。從長期的教育和治校實踐中,他得出這樣一個道理:要想學校穩步持續發展,師生的“精神主動”是關鍵。“精神主動”的具體內容有:教師主動教學、主動育人,學生主動學習、主動發展;擁有陽光的心態,健康向上;擁有正氣、正能量的特性等。正能量的教師,是造就正能量學生的基本條件,充滿陽光、積極向上的教師,是鑄就學生健康心態和奮進的關鍵。通過教師“精神主動”的教育教學,示范熏陶并促進學生的“精神主動”,從而助推學校整體“精神主動”氛圍的養成。黨史學習教育是確保“精神主動”的前提條件,這也是學校發展的緊要之處。

學校的黨史學習教育,既要從整體上學習共產黨為國為民持續奮斗的歷史,更要學習共產黨人那種“敢叫日月換新天”的“精神主動”風格。只要保持這種“精神主動”,在學校的高質量發展過程中,教師也會保持著“勇創一流”的不竭動力。符洪銘校長積極創造條件,注重從“精神主動”視角激勵教師和學生的整體發展,以此推動學校競爭力的進一步增強。寧海中學師生心懷著“精神主動”,開拓進取,勇于克服道路上的各種困難,穩步攀越高考成績歷史新高峰,贏得了寧海縣人民的高度認可。

立德樹人

“立德樹人”決定了人生道路的正確選擇,也決定著師生“精神主動”的涵養及其作用。學校必須堅持“立德樹人”,這是由學校本質屬性所決定的。學校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其中一個重要目的就是“立德樹人”,培育“四有”人才,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貢獻。符洪銘校長認為在學校的教育教學中,要有機融合和不斷深化黨史學習教育活動,進一步筑牢教師愛崗敬業和無私奉獻的崇高品格和教育初心,樹牢學生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和正確的價值觀,從而系好人生之扣。他堅信,寧海中學的明天,是美好的。

要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尤其需要全校師生的通力協作。不管是在全校的教師大會上,還是在與教師的日常工作交流中,符洪銘校長一再強調“課程門門有思政,教師人人講育人”,他明確指出“立德樹人”不是單一思政課教師的任務,而是每個教師的任務,全體教師要全力以赴扛起這一重任。教書又育人的圖景,在該校教師身上不斷呈現著,這也更加夯實了寧海中學教育教學厚重的底色。

走在治校之路上,符洪銘校長堅持黨史學習教育,不忘黨恩,向著黨指引的前進方向,永葆“孺子牛”的精神狀態,為寧海縣教育事業的發展寫下重彩一筆。

作者單位   浙江省寧海縣教育局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