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德育之花在幼兒自主游戲中綻放
作者:?李立輝
發布時間:2021-12-01 10:25:52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幼兒是一顆剛剛開始發芽的小種子,這顆種子是否能夠長成參天大樹,取決于是否有充足的養分,“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養分,德育則是決定幼兒的成長方向和身心健康。
一、自主游戲中滲透德育的意義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遵循幼兒發展規律,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于生活之中。”這體現了游戲是兒童的生命,幼兒在游戲中學習知識、在游戲中發展智力、在游戲中培養情感,游戲是最重要的教育形式。當然,游戲也有不同的類型,從游戲的形式和幼兒的體驗,可將游戲分成兩種,一種是假游戲,老師設定游戲的目標、材料、玩法,幼兒在老師的指揮下完成相應的任務,老師變成了“導演”,幼兒變成了“演員”,戲結束,游戲戛然而止;一種是真游戲,幼兒在自由、寬松、愉悅的游戲環境中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以快樂和滿足為目的,自由選擇、自主開展、自發交流。
二、自主游戲中滲透德育的途徑
“玩”是最好的學前教育,把游戲的權利還給孩子,讓孩子玩真游戲是學前教育的終極目標。那么,在自主游戲中如何滲透德育呢?
(一)在角色游戲中滲透德育
幼兒非常喜愛角色游戲,在游戲中會有家庭成員的扮演、故事角色的扮演、生活場景的模擬。兒童以模仿和想象扮演角色,完成以物代物、以人代人的過程。游戲中幼兒會進行角色分配、討論協商、計劃情節等過程,幼兒在交流和解決問題中就會出現教育契機:游戲中與同伴溝通需要相互理解,才能確保游戲順利進行;游戲中分工合作才能一起克服困難;游戲中友好提出請求才能更容易被同伴接納,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學會與人交往的方法;在自主或老師引導下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現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和技巧。表演游戲的形式,既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又提升了幼兒內在素質的培養。所以,游戲不僅能為幼兒提供一種積極的情感體驗,還能為幼兒提供實踐品德行為的機會。
(二)在建構游戲中滲透德育
建構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游戲之一,因為材料的多變性和多樣性使幼兒百玩不膩,幼兒在建構游戲中反映現實生活、鍛煉手的技能、培養想象力和創造力。比如最常見的建筑物搭建,幼兒通過討論結合實際生活,搭建公園、停車場、超市、學校等場所,在游戲中幼兒依照自己的構思動手造型,在整個游戲過程中,幼兒解放雙手、開放思維,不斷地克服困難,有始有終,最后完成規劃,獲得成功的喜悅。
(三)在探索游戲中滲透德育
在幼教改革發展的今天,戶外自主游戲才是幼兒的“春天”,幼兒在自由自主的環境下,自主選擇游戲材料、自主選擇游戲伙伴、自主解決問題、自主歸納整理以及自我評價反思,教育也從傳統的教學變為游戲課程,豐富的游戲材料為教育奠定基礎。孩子們愛玩高蹺、皮球、鉆洞、攀爬、搭建、蕩繩、滑索等游戲,在游戲前,幼兒需要互相幫助才能完成材料的搬運、組合;游戲中的各種探索行為也需要互助完成,這就激發了幼兒的團結意識。進行蕩繩和滑索項目時,幼兒會發現這類游戲需要耐心等待、有序排隊,而規則意識的培養對幼兒的一生影響巨大。遇到不小心摔倒的同伴,及時伸出“愛”的雙手幫助伙伴,當有個別幼兒產生畏懼退縮情緒時,及時鼓勵其勇敢向前。
(四)在騎行游戲中滲透德育
幼兒園中最常見的材料之一就是各類車輛,對于3-6歲幼兒來說,騎車是比較喜歡的一種游戲,從幼兒騎行的教育與成長發育視角來看,幼兒喜歡探索不同車型的騎行方法和挑戰不同路面的騎行感受,在騎行游戲中,幼兒不但能發展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而且游戲中遇到車輛不足、過程中發生碰撞等問題,幼兒也能通過討論,發現問題找出解決辦法,自主協調先后順序、騎行的方向、騎行的路線,認識路面的標志,懂得遵守交通規則,從而培養幼兒學會等待、協商、照顧伙伴、懂得遵守規則的良好品質。
三、自主游戲中滲透德育的方法
我們面對的是3-6歲的幼兒,如果只是將德育的內容運用枯燥的語言表達出來,幼兒不僅不能理解,還會很快忘記,教育的效果就會大幅下降。所以,方式方法尤為重要。
(一)觀察與分析
觀察對于幼兒教育而言,有著特殊的意義。因為任何有效的教育,都必須以觀察和分析作為基礎,沒有觀察就沒有教育。自主游戲的背景下,教師的角色定位發生了轉變,從過去的活動主導者變成支持者,從游戲設計者變成觀察者。觀察的目的是發現兒童游戲中的問題和教育契機,對問題進行分析,最后找到合適的策略。
(二)支持與推動
教師的支持是促進幼兒發展和推動幼兒游戲的關鍵,而適時的介入是幼兒深入游戲的根本,介入的方法有三種:平行介入,是教師在幼兒附近和幼兒玩相同或者不同材料的游戲,目的在于引導幼兒思考,起到隱形指導的作用;交叉介入,是當幼兒需要教師參與或邀請教師參與時,教師參與角色扮演,通過角色的互動,起到支持游戲的作用;垂直介入,是當幼兒游戲中出現嚴重違反規則行為或攻擊性危險時,教師直接介入游戲,對幼兒行為實行干預的顯性指導。不同的問題需要不同的介入方法,當幼兒出現不當行為,老師的示范介入可以直觀引導幼兒學習,教師無論使用何種方法介入游戲,目的就是支持和引導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三)回顧與反思
對于3-6歲的幼兒來說,直觀、生動的影像資料才能印象深刻,也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當幼兒出現普遍性問題時,老師直接的教育效果并不明顯,而游戲后視頻圖片的展示效果更為顯著,聚焦討論發現的問題,幼兒積極表達自己的看法,在老師的鼓勵下反思、實踐、檢驗,從而逐步解決問題。
幼兒將自己的游戲故事和想表達的游戲內容用筆畫下來,對游戲進行第一次反思;幼兒將游戲故事用語言講給老師或者家長聽,是第二次反思;當看到自己的畫和成人的記錄,是第三次反思,在日?;顒又蟹磸完P注自己的游戲故事,是幼兒不斷反思的過程。幼兒在不斷回顧和反思中發現問題、提出想法,在互相學習和督促過程中達到教育目的,也能有效地將德育目標滲透。
(四)總結與提升
教育的過程就是師幼互動、溝通的過程,教育目的達成需要反思和總結,幼兒在與成人和同伴進行溝通交流時,不斷梳理和表達自己的想法,也會在傾聽時思考別人的做法和想法。幼兒在反思、總結、再反思、再總結經歷中,經驗得到積累、能力得到提升、情感得到滿足。
教師在不斷了解幼兒的過程中和幼兒一起成長,實現能力提升,在一日生活中,教師要做好五件事:觀察、傾聽、對話、記錄、反思,只有仔細觀察幼兒的游戲過程、傾聽幼兒的內心世界、與幼兒平等對話、做好記錄、進行有效反思,才能更好地了解幼兒的需求,從而建立良好的師幼關系,達到德育有機滲透的目的。
孩子們的童年是最美好的時代,良好品質的形成影響幼兒一生的發展,幼兒園教育的目的就是為幼兒后繼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素質基礎??傊掠慕ㄔO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教育工作者從創建真游戲環境的廣闊視角出發,深度研究德育在自主游戲中的有效滲透,真正從內心培養幼兒的道德品質和意志品質,促進幼兒全面發展,最終實現立德樹人。
(作者系陜西省榆林市定邊縣教育和體育局局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