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迎”考① 陜西省新高考改革趨勢及應對策略
作者:馬亞軍
發布時間:2021-11-30 11:26:46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2014年9月國務院印發了《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標志著新一輪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啟動。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考試招生制度不斷改進完善,初步形成了相對完整的考試招生體系。通過高考為高等學校選拔新生的方式,雖然存在一定的弊端,但在選拔優秀學生進入高校進一步深造的公平性、權威性,考試科目、內容的確定,目標定位等方面還是得到了社會的普遍認同。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我們國家對于人才的要求和培養的目標也發生了變化,這就要求我們對基礎教育的改革不斷深化,因此,2017年國家頒布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高中各學科課程標準。各學科課標第一次將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目標及要求寫入了課標,第一次將學業質量標準寫入了課標,并且特別強調了高考的學業質量要求,這就為新高考的命題提供了要求和依據。課標的落地,也為與新課標對應的新教材編寫提供了要求和依據,這就標志著新一輪反映新課標精神,體現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新的育人目標打好了基礎。因此,新高考于2017年正式啟動,其顯著特點是:一是更加關注學生的個性和自主性,在考試方式上由文理兩大類改革為十幾類甚至二三十類;二是打破圍繞高考大綱命題的框框,而要求逐步過渡到以學科的新課程標準要求作為命題依據;三是逐步要求以考查學生學科核心素養養成為考查核心;四是招生時嚴格實行兩依據一參考和平行自愿錄取規則。
新高考改革政策的全面落實,將逐步改變傳統的育人模式和人才分布布局,目的就是培養具有個性化能力的人才,改革之路需要更漫長的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才能夠找到更符合教育教學實際和體現改革精神的最佳方案。通過新高考改革,讓考試變得更加人性化,更利于學生個性的張揚,使學校教育更有利于培養個性化人才,使學校的各科教師特長得以發揮,從而激發學校的辦學活力和育人潛能。通過對高考方式方法的改革,盡量解決一考定終身的局限。新高考改革可以說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系統工程,不僅僅是教育部門的政策落實,也并不單純是家長和學校要關注的問題,而是要讓社會各界都要參與新高考政策的落實,這樣才能更深層次地深入到人們的思想和觀念中,讓傳統形式的高考發生改變,使新高考改革順利實施。
總體來說,本次新高考改革的宏觀目標是“建立中國特色現代教育考試招生”制度;形成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模式;健全促進公平、科學選才、監督有力的體制機制;構建銜接各級各類教育、認可多種學習成果的終身學習“立交橋”。
2021年是高考綜合改革和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新高考”同步推進的一年。21個省份高考綜合改革啟動實施,意味著更多的學生能夠享受到更加多元的考試選擇,為學生成長成才提供更多的機會。結合全國兄弟省市前期的新高考改革實踐及經驗,估計陜西省會以三個有利于為依據,參照第三、第四批進入新高考省份的方案。
方案如下:
1.高考科目設置:“3+1+2”模式
普通高考科目由統一高考科目和普通高中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科目組成。統一高考科目為語文、數學、外語(含英語、俄語、日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3門,不分文理。選擇性考試科目由考生在物理、歷史2門中選擇1門,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4門中選擇2門。
2.高考成績構成
高校招生錄取總成績由語文、數學、外語3門統一高考科目成績和3門選擇性考試科目成績構成,滿分750分。其中,語文、數學、外語科目每門滿分150分,采用原始分計入高校招生錄取總成績,選擇性考試科目物理、歷史、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六門課,每門原始分滿分100分,成績依據轉換規則轉換后計入高校招生錄取總成績。
3.等級轉換賦分辦法
物理、歷史、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六門課,原始分滿分各為100分,以等級轉換分計入高校招生錄取總成績。每科在轉換時,以20分作為等級轉換分的賦分起點,等級轉換分滿分為100分。每科考生的原始分從高到低劃分為A、B、C、D、E共5個等級,各等級人數所占比例分別為15%、35%、35%、13%和2%。將A至E等5個等級內的考生原始分,依照等比例轉換原則,分別轉換到100~86分、85~66分、65~46分、45~31分和30~20分五個分數區間,得出考生的等級轉換分。
4.考試安排、時間與次數
考試安排:語文、數學、外語3門統一高考科目考試和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門選擇性科目考試統一在每年6月份舉行。外語科目考試含聽力和筆試兩個部分,考試統一在每年6月份和12月份舉行,實行“一年兩考”。
選擇性考試每年組織1次,安排在6月份全國統一高考后進行,僅限當年參加統一高考的考生。選擇性考試成績計入高校招生錄取總成績時僅限當年有效??忌粼俅螀⒓痈呖?,3門選擇性考試科目可更換。
高中分設兩類考試:合格性考試和等級性考試,兩次考試分開進行,合格性考試涵蓋國家課程方案中設定的14個科目,由省和市分別具體組織,是學生畢業的重要依據;等級性考試是在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個科目中,由學生自主按規定確定選擇3門參加考試,由省統一組織考試,3科成績要計入高考。選考科目只有一次考試機會。
學業水平各科目考試時間由省教育廳根據國家高中課程設置方案統一確定。合格性考試14個科目分散在高中三年中,在相應課程結束后進行,隨結隨考,原則上高一年級2個科目,高二年級3個科目,高三年級9個科目,考試時間一般安排在學期結束時(各科目具體時間安排另文確定)。合格性考試每科目考一次,成績不合格的考生可參加一次補考。
5.選考科目要求
高校要根據專業人才培養對學科專業基礎的需要,科學合理設置選考科目要求,并提前向社會公布。
6.高校招生錄取模式
普通高等學校考試招生以普通本科招生為主。2021年起,按照物理科目組合、歷史科目組合兩類分列招生計劃、分開劃線、分開投檔錄取。
本科招生:“院校+專業組”平行志愿投檔錄取。院校專業組就是院校將選考科目要求相同的專業合成一個組,考生的選考科目符合院校專業組選考科目要求即可報考。每個院校每個專業組的選考科目是什么,由招生院校提前向社會公布。
專科招生:專業平行志愿投檔錄取。
7.招生錄取機制:兩依據、一參考
普通高校依據語文、數學、外語3門統一高考科目成績和考生自主選考的3門選擇性考試科目成績,參考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擇優錄取。
兩依據:依據一,統一高考成績。依據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一參考:綜合素質評價。學校針對新高考改革的應對策略。一是做好政策、目標、保障以及特色梳理,作到認真研究,提前布局。二是要建立一個完善的指導機構,學校都要建立“新高考改革領導小組”,全面負責新高考的戰略規劃和落地實施,同時,建立導師制和學術委員會。三是要統一思想,學校領導班子必須全程參與新高考戰略決策的制定和實施,確保形成合力,學科教師必須明確各自角色與作用,對于學生家長,必須統一家長的認識,緩解家長的焦慮。四是制訂方案與工作流程圖,在詳細了解本省方案的基礎上,展開廣泛而深入的討論,由相關部門制訂詳細規劃。五是各區縣教育局要統籌區域資源,盡量滿足學生多項的自主選擇,作好指導、引領、統籌和保障工作。
(作者系陜西省教科院基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