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市旬邑縣土橋中學:讓雙減落地生根 促教育回歸本真
作者:譚振華 張勇
發布時間:2021-11-29 11:02:57
咸陽市旬邑縣土橋中學按照雙減工作要求,立足基礎教育現狀、精心謀劃,分層部署,讓雙減落地生根,開啟了學生全面發展的嘗試與探索,促教育回歸本真。
內化學習,領悟精髓
開學初,學校分層學習了“雙減““五項管理”“課后服務”等相關文件,精研細鉆,領悟其核心。共同認識到,只有真正提升學校教學質量,夯實教育教學基礎,才能從根本上落實“雙減”政策。
骨干統籌,提質增效
為提高課堂質量和效率,學校提出打造“精品課堂”模式。一是開啟采血模式,學校先后選派教導主任、政教主任和十多位老師前往西安鳳凰城中學跟崗學習一周,充分汲取了名校在“雙減”背景下課堂改革之精華,為學校的改革之路奠定了基礎。二是在語數外三科推出名師引領制,經過層層篩選,趙偉、王思穎、毛翠紅等三位老師為三科課堂改革領頭人,負責對本學科課堂、教法、作業的全面設計。三是把課堂還給學生,整個課堂教師扮演引導者和服務者,學生真正成為課堂主體。教學設計以學生活動為主,讓學生在合作探究中自然汲取知識,實現了學生參與全覆蓋。四是課堂練習分層設計,由必做題和選做題構成,因材施教,促進了學生原生潛力的發揮。
扎實教研,精心備課
從本學期開始,學校實行“集體備課”教研新模式:即“一研二磨三改四反思”模式,首先由主備人介紹對新課的整體設計方案,形成教案初稿;二是在教研會時間學科組老師集中研討達成共識,對教學設計進行修改完善;三是上課前任課教師依據本班學情進行補充和二次修改,方可應用于課堂教學;四是課后科任老師對本節課的教學效果進行全面反思,提出彌補措施利用課后服務時間對課堂教學的遺漏點進行補救和完善。整體設計確保課堂無空擋、無廢話,將大量的時間讓給學生,讓他們在寬松的氛圍中快樂學習。
深挖校本,強化研修
一是充分挖掘校本資源,豐富校本教研活動,提升教學水平。學校先后組織開展青藍工程師徒結對幫扶、骨干示范課、片區名師引領課、新任教師匯報課、組內聽評課等課堂教學觀摩活動。二是扎實推進校本研修活動,確保每個活動的實效性,促進課堂教學水平提升。通過強化青藍工程師傅指導,推進骨干名師引領,強調組內集體研討,深挖新任教師指導等要求的落實提升教學效率,促進教學質量提升。
以生為本,轉教為學
一是課堂教學突出學生地位,以學生活動代替教師講授。將教師由知識的講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重視提升學生參與度,增強學生的體驗感和獲得感,從而激發學生更高的學習興趣,促生學習的自主性。二是豐富第二課堂發展學生特長。通過豐富的社團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第二課堂活動,使學生的課余生活更豐富多彩。三是重視作業形式轉變,豐富第三課堂內容。作業分類分層設計,切實減輕學生書面作業量,把機械的識記任務轉變為實踐作業,提倡學生實踐操作深化理解和記憶。
合理統籌,落實雙減
一是學校通過分學科教研組集體教研,按照統一標準、精選內容,嚴控總量,分層布置作業的原則,把作業從學生實際出發設置成“A類”基礎性作業;”B類”研究性作業;”C類”拔高性作業,根據學生不同情況分層布置作業,讓作業成為學生學習“爬坡”的階梯,給學生自主性選擇的機會。二是充分發揮第二、第三課堂的互補功能。成立了十多個興趣社團、開設了勞動實踐課,深度挖掘學生潛質,鼓勵發揮興趣特長。鼓勵實踐作業的設計和規劃,變書面作業為實踐作業,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三是建立學校作業管理制度,作業在學校統一原則下實行公示制度,并報批教導處,教導處隨機抽查;老師要對布置的學生作業全批全改,不讓學生自批自改作業;加強作業反饋、建立反饋制度;提升課后服務質量,基礎性作業在校期間完成,確保書面作業不出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