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設高效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
作者:彭忠亮
發布時間:2021-11-11 16:06:05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當前我國正處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時期,在這一背景下,如何建設高效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成為了教育教學的當務之急。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我們更加注重對學生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的養成以及人格的塑造等方面的培養和提升,因此建設高效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迫在眉睫。
一、高效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基本理論
1.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現狀
我國社會主義事業在不斷發展,教育改革也在逐步深化,國家和社會對公民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這就為建設高效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基礎。首先,新課改的實施為建設有效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創造了有利條件。其次,新課改的落實為建設高效的初中道德和法治課堂奠定了堅實的理論支撐。再次,新一輪的義務教育將全面推行“健康第一”的理念深入人心,這也是對當前的初中道德與法治的一種全新的詮釋。最后,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和信息時代的到來使得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現在學生的需求了,因此教師要借助多媒體的輔助進行教學,從而促進現代化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質量。
2.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內涵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內涵主要是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德育工作。在我國的課程改革中,我們要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為目標,而不是單純地把“素質化”的標準進行衡量。因此,在初中道德與法治建設的過程中,教師必須把“德”的觀念作為重點,而不僅僅是對學生進行簡單的知識灌輸。建設高效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其內涵就是要讓政治課和其他學科的文化相互融合,從而使其成為一個整體,形成一種和諧的氛圍。同時,我們將其他科目的學習內容融入到道德與法治課堂中,能使教學具有一定的趣味性,進而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促進他們思維能力的提升以及綜合素養的增強。此外,教師還應積極引導學生的價值取向,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將會受到社會的影響和約束,進而讓其自覺遵守相關法律法規,通過不斷的反思,實現對自身的完善和升華。
3.高效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意義
學生是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他們在未來社會的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在初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好學校的網絡資源,使學生的德育工作能夠順利進行。同時我們也要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和管理,提高教師的整體教學能力,使其能更好地完成對德育的培養任務。首先,我們要建立健全道德與法治的評價機制,進而形成良性循環體系。道德與法治課的實施需要一個過程,這也要求著我們的考核制度必須更加完善,讓每一位老師都能了解到自己的責任所在,并能及時改正自身的不足。其次,我們要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和激勵,使每個人的行為符合國家的要求,并將之作為衡量標準。再次,還要重視對學生的監督和反饋,通過多種渠道來實現信息的傳遞和溝通。最后,還應注意的是,對違反校紀的現象要采取相應的懲罰措施,以確保校紀的嚴肅性。
二、建設高效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過程
首先,學校要建立一個道德與法治教育的長效機制,在教學中滲透德育,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他們的道德意識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其次,是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通過組織有意義的活動來提高學生對法律的認識和理解,使其能夠自覺遵守校規校紀,從而形成一種習慣,養成守法的好作風。最后,是完善法治宣傳的渠道建設,在課堂的實施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法治精神的弘揚與熏陶,使其具有高尚的理想信念,并能用這些信仰來指導自己的行為。同時,我們還要加強對法治知識的普及力度。此外,我們要利用網絡資源開設普法課程,讓每個學生都學會用合法、合理的方式去解決社會問題,進而維護自身的權益不受侵害。
三、如何建設高效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
1.“以人為本”開展教學
“以人為本”是指教育者在進行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使他們能夠主動地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在開展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建設中,教師要根據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結合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德育方式對學生實施有針對性地指導與評價。因此,在建設高效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以人為本”思想觀念時,首先我們需要做到的就是建立民主、科學的學校管理制度,讓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道德與法治的實踐當中,從而實現德育的目的。其次,我們要樹立學生正確的價值取向,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出發點,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遵循我國的歷史傳統,將其融入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最后,還需注意的是,我們要加強對法治的宣傳力度,讓大家都了解法律的本質所在,增強公民的守法意識,進而形成一種良好的社會風氣。
例如,人教版七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第一單元“成長的節拍”教學中,對于教材中的第一課“中學時代”,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做一些課堂活動,講講小學和初中生活的區別,以座談會和小作文的方式來開展。教師也可以讓學生組成幾個小組,在學校里進行問卷調查,以便他們了解初中學生三年的心理變化,總結“作為一名初中生應該如何合理調解小升初的不適應,如何提升自身適應能力和學習成績”等有關結論。
2.完善課程體系
學校作為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平臺,理應做好高效道德與法治課堂建設的基本工作。第一,加強對德育的重視程度。學校要將德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在日常的管理中,把道德規范與思想品德課相結合,使學生的道德行為得到有效提高和發展。 第二,完善課程體系。在初中階段,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的建設時期,國家對初中生的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在對初中生的道德教育過程中,教師必須結合當前的社會環境,建立一個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使評價更加的客觀和公平。第三,開展多形式的道德實踐活動。通過舉辦各種道德主題學習班會、演講比賽等,讓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其中,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自律意識。同時,學校還可以組織一些公益性的校園文化活動,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進而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
學校的初衷是:1.為了讓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建立一個良好的育人環境,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在新時代背景下,教師要以人為本,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為國家的繁榮富強做出應有的貢獻。2.建設高效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創建優良的校園文化,不僅能促進師生間的情感交流,而且還能營造一種和諧的學習氛圍,進而使得班級的凝聚力更強。
3.明確教學目標
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型人才。因此,在德育中我們首先要加強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其次,我們要引導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幫助他們養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最后,我們還要對學生進行法治知識的普及,讓學生了解到法律的權威性,并學會用法律的武器來維護社會的穩定與和平。總之,在初中生的道德素質提升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網絡技術相結合,以豐富的教學手段來促進學生道德素養的提高以及法治觀念的增強。同時,我們也要關注學生的成長規律,及時對其加以修正,從而為有效推進我國依法治國提供新的思路與方法。
例如,教師要加強對法治精神的宣傳力度,讓學生意識到只有自己的行為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才不會受到相應的處罰。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世界觀和良好的生活作風,并通過各種途徑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最后,我們還可以組織一些活動讓全班學生參與進來,使得每個班級都能成為有愛的集體。總而言之,建設高效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不僅僅是為了幫助學生建立起正確的人生觀,而且還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和基礎。
綜上所述,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國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結合實際從理論與現實相結合的角度來制訂符合時代要求的教育方針,從而使得學生能夠在德智體美勞方面得到全面發展。同時,教師也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使他們成為具有獨立人格的健全的人。 總而言之,建設高效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這不僅僅是對學生道德與法治精神內在的提升,也是教師教學水平的一種體現,高效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是將法治精神滲透到每個人的心中,讓身邊的每個人都能切實感受到這一成果的重要意義。
作者單位 山東省鄆城縣玉皇廟鎮劉口初級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