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教師隊伍建設和發展的實施策略
作者:王 艷
發布時間:2021-11-10 16:10:34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STEM教育在2015年被寫進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文件后呈現出蓬勃的發展勢頭,各個學校紛紛加入到STEM教育的探索中來。但是,在各個學校的STEM教育實踐探索中,都面臨“專業教師嚴重缺乏,STEM教師的數量和水平嚴重制約STEM教育發展”的困惑。我校作為榆林市目前唯一一所省級STEM教育領航學校,在STEM教育領域已經展開三年多的探索,尤其對STEM教育中師資隊伍建設問題進行了一系列探究與實踐,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現結合我校實踐經驗,筆者談談STEM教師隊伍建設和發展的實施策略。
一、實施目標
搭建“種子教師—骨干教師—教學能手”的梯級成長平臺,分批分層次培養一批在職業道德、專業素養、教學和教研能力等方面條件較好的教師,由兼職教師逐步成長為研究型、專家型教師,進而推動我校STEM教育發展。
二、實施原則
(一)適應當前與面向未來相結合
根據學校嚴重缺乏專業STEM教師的實際情況,我校組織全體教師了解STEM教育基本理念,認識開展STEM教育的重要性,培養教師STEM課程意識,鼓勵教師尤其是數學、科學、信息技術教師嘗試開展STEM課程,邊實踐邊學習,把STEM課程有序開展起來。在保證STEM教師數量的基礎上,大力加強對在職教師的培訓力度,并篩選一批德才兼備的優秀成員組建STEM教育團隊,培養種子教師,搭建STEM教師梯級晉升平臺,實現STEM教師“由兼到專”的過渡,推動學校STEM教育健康、可持續發展。
(二)團隊協作與個人發展相結合
STEM教育“跨學科整合”的突出特點,對STEM教師在課程、教學及評價方面都提出了要求。STEM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面臨最突出的問題在于:傳統教師受學科教學經驗影響,缺乏跨學科視野,難以打破學科壁壘。又因缺乏足夠的、針對性的STEM培訓,導致其難以勝任STEM課程教學。因此,我們要鼓勵各個學科的教師改變原有教學形態,懂得放棄對課堂的主宰權,從獨立教學轉變為團隊作戰,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為共同完成一個目標而努力。
(三)管理監督與激勵關懷相結合
學校制定《STEM教師考核評價實施細則》,對STEM教師工作開展情況進行量化考核。同時,提供必要的條件鼓勵STEM教師積極參加各級各類培訓、研修活動,在時間和經費上給予一定的支持和保障。
三、實施措施
(一)成立STEM教育領導小組
成立由校長為組長,主管校長為副組長,相關部室負責人及有一定STEM課程教學基礎的教師為成員(如學校無此類人員,可挑選數學、信息、科學骨干教師加入)的領導小組,從學校層面統一規劃布署,保障STEM教育順利開展。
(二)實行STEM教師準入制度
基于學校嚴重缺乏STEM教師的實際情況,我校由信息中心負責,對全體教師進行STEM教育的理念培訓與實踐指導,目的是讓大家認識STEM、了解STEM。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訓與學習,信息中心對愿意進行STEM課程實踐研究的教師進行考核,根據考核吸收部分教師正式加入STEM課程的實踐與研究,同時頒發“STEM種子教師”證書,并對種子教師進行下一步培養。
(三)推行STEM教師梯級攀升機制
從建立STEM教師準入制度起,每年從師德師風、STEM教師的理論水平、教學實施與評價、課程開發與整合能力等全面考核,制訂符合我校教師隊伍實際的具體評審條件,通過嚴格的評審實現“種子教師—骨干教師—教學能手”的梯級成長,讓更多的STEM兼職教師逐步成長為研究型、專家型教師。
(四)推進STEM教師校本研修工作
根據我校教師實際,設計《STEM教師專業成長研修手冊》,以研修手冊為抓手,指導STEM教師制訂個人專業成長規劃,督促教師參加各類培訓研修活動并撰寫學習筆記、培訓心得,每學期堅持參與STEM課程實踐并完成規定數量的課程設計,發表至少一篇關于STEM教育論文等,以研促教,教學相長,全面提升實施STEM教育的能力與水平。
(五)落實STEM教師動態考核評價機制
我校每學期期末會對STEM教師進行考核評定,各級STEM教師培養和選拔采取動態管理,堅持按周期考核,不搞終身制。對于達到考核要求的教師可保持現有等級;達到考核要求,且取得突出成績的教師可考慮升級;對于達不到考核要求的教師作降級處理。同時,每學期根據個人及團隊表現,會評選出優秀個人及團隊,為其頒發榮譽證書,引領他們繼續成長。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面對STEM課程“跨學科整合”的特殊性以及STEM專業教師隊伍的空白,現下只有不斷學習,積極探索,努力提升專業水平,才能將STEM課程真正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作者單位 陜西省榆林高新區第三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