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我有幸加入陜西省名師任院玲老師主持的《核心素養視角下第二學段數學教學目標達成的實踐研究》省級課題研究中來。一年來,在任老師的帶領下,通過問卷調查、發現問題、查閱資料、共同研討、消除疑惑、達成共識等環節一步步深入研究,使我對此課題有了清晰的認識和不小的收獲。

課題中有幾個關鍵詞,值得明晰與深研。首先是“核心素養”。說實話,在平時繁忙的教學中,相當一部分教師主要關注的是自己所教年級的學科知識以及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卻鮮少關注學生的核心素養。對“核心素養”概念的認知感覺看不見,抓不住,似懂非懂,模糊不清。聽了任老師及諸位專家的講座后,我逐漸認識到“核心素養”就像是鳥兒飛翔的“翅膀”,對學生的成長意義深遠。

“核心素養”可分為三個方面、六大素養、十八個基本要點。它就像一座橋梁,將黨的教育方針轉化為教育教學實踐可操作的、教育工作者容易理解的具體化要求,是學生應具備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核心就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這對于提升我國人才培養質量,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因此,中小學各學科都應以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為根基,再聚焦出富有本學科特點的核心素養。

既然是數學研究的課題,當然要對“數學學科核心素養”了然于心。2017年,《高中數學課程標準》中把高中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界定為:數學抽象、數學建模、邏輯推理、直觀想象、數學運算、數據分析。高中段數學課標對數學核心素養的界定,是我們小學段數學核心素養的根本依據。再結合較早發布的《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的十大核心詞,即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數據分析觀念、幾何直觀、運算能力、模型思想、推理能力、應用意識、創新意識、(現在可能又要增加一個詞“量感”),為了更加直觀地融合理解六個數學核心素養和這十個核心詞之間的層級關系,我在曹培英老師三棱臺圖示的基礎上將它們的關系詮釋如下。

通過圖例,我們就很容易理解:底層的三個核心素養也正好對應著我們小學數學內容的“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三大領域。而底層的核心素養整體作用于上層的核心素養,兩個層面構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厘清了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及十個核心詞間的關系,那么核心素養作為人才培養的理念導向,其落實就需要我們教師聚焦課程標準、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經驗,找準著力點和抓手。這個著力點和抓手就是我們教師要科學地制定出有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教學目標,從而引領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最終形成核心素養所要求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在這樣的目標架構下,如何將“全面發展的人”的終極核心素養目標與數學學科核心素養落實到每節數學課中,就引出了課題中的第二個關鍵詞“教學目標”。

眾所周知,教學目標引領著教學方向,引導教學策略的制定, 指導教學活動的實施,是一切課堂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是國家“育人目標”的根基。有效的學習始于準確地知道達到的目標是什么,而只有更好地把握目標中的行為動詞,才能真正了解教學目標的含義,才能把握好教學的關鍵點,才能有效地開展教學。通過我們課題組收集匯總的調查問卷反映出,絕大多數一線教師對教學目標中的行為動詞的理解與達成的現狀不容樂觀。教師普遍存在不能正確理解并使用“了解、理解、掌握、運用、經歷、體驗和探索”這些行為動詞的現狀。作為一線教師,我們每天寫教學設計、制定教學目標時都要用到這些“行為動詞”,因此很有必要深刻理解并學會準確使用它們。這些看似熟悉又有著質的區別的行為動詞,是教學目標的靈魂,支配著教學的全過程,存在于教學目標當中,是實現有效教學的前提和關鍵。因此,我們將《核心素養視角下第二學段數學教學目標達成的實踐研究》作為課題來研究,是一件很有意義且有必要的事情。希望通過我們的課題研究,能夠真正幫助一線教師全面地、清晰地理解并使用課堂教學目標,提高教師設計課堂教學目標的水平,改善課堂教學的質量,從而使學生“學有目標,聽有方向”,在教師的引導下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有了對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目標方向的了解,我將教師用書中所提到的目標動詞和課標中的七個目標動詞進行了解讀與分析。(如下表所示)

當每位執教者心中對學科核心素養有了清晰的認識、關注的意識以及對教學目標的精準把握之后,接下來就是要在教案的設計和教學的開展上以學科核心素養的課時目標為根基,充分體現學科的性質和特點,使學科教學過程成為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過程。執教者要有讓核心素養落地生根的行動了。這就是我們課題中涉及的第三個關鍵詞“達成”。

那么如何在編寫課時目標時將所關注到的核心素養目標與之融為一體,并有效落實到我們的教育教學當中,達成最終教育目的,是我們課題組正在積極研究的方向。對此,我個人有一些淺薄的認識。例如,北師版五年級上冊《三角形的面積》一課,課時教學目標中有一條為“掌握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并能正確進行三角形面積計算”。教學實施中,當學生能利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之后,再利用已掌握的三角形面積公式正確計算出各種三角形的面積,至此只能說明此條“課時教學目標”已達成。但這還不夠,本課所對應的學科核心素養目標為“空間觀念”。因此,在落實達成時課堂上的一系列操作活動一定不能省略或簡化,要借助學生已有的知識、生活經驗、熟悉的生活場景,讓學生在獲得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建立三角形面積的表象,抽象出該面積的概念,這樣才能真正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最后,還要考慮到本知識點所要達成的核心素養目標“勇于探究、問題解決”:在認識三角形面積的過程中,執教者要創設恰當的問題情境,鼓勵學生勇于通過多種途徑參與到三角形面積概念的探究過程中去,達成解決問題的目的,樹立面對問題善于解決的信心。此刻,才能說明本課的學習目標是基于核心素養視角下的教學目標,并在實踐操作中已基本達成。這樣的達成才是飽滿的、富有生命力的。

但教師在實際操作中會不會有認識不足、開局困難、顧此失彼、教學時長不夠用等困惑?本人期待在我們各位課題組成員共同努力的實踐研究下,能繼續給各位一線教師一些暗處逢燈、春風雨露般的指引,那將是一個很有意義的實踐研究任務。

作者單位 陜西省西安市碑林區大學南路小學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