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課在教育教學的應用日益廣泛,那么關于微課的發展現狀、特點、類型及其在教學中的應用和價值又是怎樣的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些認識。

一、微課的發展現狀

微課概念是 2008 年由美國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學院的高級教學設計師、學院在線服務經理David Penrose提出的。我國微課的相關研究是從2011年開始,2012 年是國內微課建設和發展的“元年”,之后微課逐漸成為學者關注的焦點。如果把2010和2011年微課在國內廣東佛山、深圳等幾個地區、重慶市江津聚奎中學等學校的探索性建設和應用稱之為“星星之火”,那么各省市區和學校紛紛舉行的各類微課大賽就呈現出“燎原之勢”。微課現已成為廣大教師關注的熱點,很多教師都在自己的教學中嘗試制作和應用微課,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微課的特點及類型

中國教育信息化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2016年12月發布了《微課技術標準V1.0 》,它這樣定義微課——微課“Micro Learning Resource”,是指運用信息技術按照認知規律,呈現碎片化學習內容、過程及擴展素材的結構化數字資源,即微課是一種可視化、結構化的教學資源,可以增強現實、虛擬現實和混合現實,能夠全方位地刺激學生的感官,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

微課是以學生知識構建為主線的教學設計,微課教學時間短,各類大賽要求微課的講課時長不超過10分鐘,根據各學段學生的注意力情況,建議小學、初中和高中微課時長分別不超過5分鐘、7分鐘和10分鐘。微課的教學容量小,知識主題小,資源容量小,適合一對一的在線學習。微課教學設計精,一般對典型案例依據媒體環境進行精心的教學設計,包括微視頻及其附帶的微教案、微課件、微練習等。微課的傳播方式活,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網絡已經無處不在,短小精悍的微視頻可以借助手機、平板等移動終端推送給學生,便于學生靈活地掌控學習時間和次數。

在知識的傳播效率上,文字不如表格,表格不如圖片,圖片不如視頻,微課是特有的視頻課程資源,從不同角度進行分類,其類型也是多種多樣的。一般按照教學方法可以分為講授類、實驗類、問答類、啟發類、討論類和演示類等,目前中小學常見微課以講授類和實驗類為主。在設計微課之前,教師要根據學科知識特點選擇相應的微課類型和媒體進行融合設計,從而生成適合學生學情的微課資源。

三、微課在教學中的應用

微課助力課前預習。課前預習是學生學習的重要環節,預習能夠很好地體現“先學后教”的教學理念,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微課是一種可視化的學習資源,讓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多了一種選擇,教師可以自己錄制微課并指導學生預習,也可根據教學需要課前給學生推送相關學習資源,如讓學生課前了解課文的作者及作品的時代背景,也可以指導學生課前完成簡單家庭實驗等。

微課助力課堂導入。教師可以借助微課創設教學情境,給學生身臨其境的教學體驗,或者講述故事,引生入境,也可以設置懸念激發學生的思考和質疑,當然也可以復習舊知,給予學生學習的知識生長點。如在講授“碳酸鹽”的有關知識時,我們以侯德榜的感人事跡創設教學情境,引起學生思考,激發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證據推理意識。物理課兩個不等質量的鐵球同時落地,可以很好說明自由落體重力加速度的值和質量無關。

微課助力課后復習。微課是一種視頻資源,可以隨時隨地地進行多次播放,有利于學生的課后學習和突破重難點知識。如數學課“雞兔同籠、三角形內角和的證明、原電池和電解質的區別、認識大氣環流”等問題,我們把這些重難點知識制作成微課,及時地推送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在課后復習和總結,將其內化為成長所需要的必備知識和關鍵能力,從而促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

四、微課的意義和價值

未來的發展將是移動學習、云計算、互聯網等技術相結合的時代,這個時代會使學習方式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實現學生隨時隨地的個性化學習。微課將會是信息化環境下教與學的急先鋒,是數字化環境下學習的重要法寶之一,為學生的知識與技能建構提供低成本、高效益支持。

應用好微課可以有效利用學生的碎片化學習時間,降低學生的認知負擔和學習成本,也可以改變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讓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多了一種選擇。學生也可以參與開發微課資源,讓微課成為教學資源庫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師生積極地制作和應用微課可以深度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并為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奠定良好的基礎。

作者單位 陜西省漢中市陜飛二中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