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文學教學過程中人文思想的滲透研究
作者:徐 輝
發(fā)布時間:2021-11-05 16:00:09 來源:陜西教育(高教)
[摘 要] 在高職院校文學教學過程中滲透人文思想是極為重要的,不僅能使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獲得較好的發(fā)展,還能有助于學生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建立。因此,高職院校應對文學教學過程中人文思想的滲透予以高度關注,把其與課程設置、教學目標等進行有效互融,從而確保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能得到大的提升。本文先對文學教學的價值功能和內容及高職院校文學教學過程中人文思想的作用進行了闡述,然后對高職院校文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基于實際情況提出了在高職院校文學教學過程中滲透人文思想的策略,以期能對高職院校今后的文學教學有一定的借鑒之用。
[關鍵詞] 高職院校 文學教學 人文思想 滲透
基金項目:安康職業(yè)技術學院2020年度院級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構建職業(yè)教育語文教學的生態(tài)課堂》研究階段成果(項目編號:AZJKY2020002)。
高職院校的文學課程是面向各類專業(yè)學生設置的基礎性人文素質教育課程,其覆蓋面極為寬泛,具有很強的滲透性與實用性,在高職院校教育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但現(xiàn)階段高職院校更多的是關注專業(yè)基礎課程的設置,而文學課程的教學內容、課時被大幅縮減,甚至有邊緣化的現(xiàn)象,這樣下去非常不利于高職院校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對學生人格的健全也會產生許多不利的影響。因此,怎樣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彰顯文學的人文精神魅力,就成為了高職院校文學教學面臨的一大難題?;诖耍疚膶Ω呗氃盒N膶W教學過程中人文思想的滲透進行了相應的探究,以期能讓人文思想在高職院校文學教學過程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使學生的整體素養(yǎng)得到更好提升。
高職院校文學教學的內容
在高職院校文學教學過程中,教師給學生講述文學發(fā)展史及各類文學作品風格特征等,這能夠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使他們從枯燥乏味的文學知識學習中脫離出來。隨著學生對多元文學作品認識的不斷深入,不僅有助于學生了解世界各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還有助于增強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與鑒賞水平。
1.文學常識
在高職院校文學教學過程中,若教師只教授給學生枯燥乏味的文學常識,譬如某一名家的經典佳作、生平事跡等,這種單一的教學方式會造成學生文學學習熱情的喪失。但是,如果教師能以此為基礎,不斷改進和創(chuàng)新自己的文學教學方式,那么就會進入更高層級的教學境界,如我國知名作家郭沫若的《爐中煤》寫于1920年前后,創(chuàng)作地點是日本,作者遠在他國,沒有參加國內的五四運動,但是洶涌澎湃的革命浪潮同樣沖擊著他,振奮著他,使他看到了祖國的希望,祖國的未來,激發(fā)起他對祖國無限的深情,激動之下寫成了這首詩。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朗誦詩歌渲染課堂氣氛,創(chuàng)設相應情境,增強學生的愛國之情,使學生明白自身在國家建設與發(fā)展中所要承擔的責任。
2.文學閱讀
文學作品中隱含的深意是需要讀者通過深入的研讀才能領悟出的。在高職院校文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對文學作品的講述不應只限定于作品本身,還可以把作者、作品和讀者三者進行有效融合,其間可以將把學生閱讀之后的感悟當作主導。要知道,靜心閱讀可以使學生浮躁的心逐漸平和下來,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和學習,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一定會得到大的提升,且能靈活地在文學作品中采集自己創(chuàng)作時需要的各類素材,為自己今后的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譬如北島的《回答》,此類作品不僅能啟發(fā)高職學生的心智,還對健全他們的道德品格有極大的幫助。
3.文學欣賞
一般來說,若某一文學作品能使讀者滿懷敬畏心理且用欣賞的眼光進行深入的閱讀,那就表明這一作品擁有強大的藝術魅力,作者創(chuàng)作比較成功,其實作者也希望讀者能通過作品領略自己所賦予作品的情感,更期待作者能有更多的延展性領悟。就高職院校文學教學而言,其所選的文學作品不但有對祖國秀麗山河的贊美,紅色文化的傳揚,還有對英雄兒女的夸贊等,從數(shù)量和風格方面來說,此類文學作品都是可以作為對高職院校學生實施文學教學的經典素材的。在學生文學作品方面的知識有了一定的積累之后,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針對某一文學作品進行鑒賞、評析,然后從旁引導,這種教學方式非常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且能使學生從內心深處感悟文學作品所具有的蘊意、情感等。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就像無價之寶,其所具有的特殊審美價值可以啟迪讀者心靈,所以教師在講課時應注重對文學作品語言文字的講讀,引導學生領悟作者的創(chuàng)作宗旨和發(fā)掘其獨有的魅力。
4.文學滲透
現(xiàn)階段高職院校以市場環(huán)境為基礎,致力于學生的專業(yè)發(fā)展和就業(yè),并不是很重視文學教學,而這一現(xiàn)象的存在對高職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是極為不利的。時間久了還不利于學生日后工作生活中文化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更不利于學生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同時還會對他們的職業(yè)生涯產生不利影響。學校的學習是高職學生未來全面發(fā)展的一個奠基階段,也是他們一個核心的學習階段,若學校只單純地關注學生的技能掌握和就業(yè)率,學生也就只專注于專業(yè)技能課的學習和訓練,這非常不利于高職院校文學教學的開展。對此,教師在進行文學教學時,一定要注重人文思想的有效滲透,盡力提升學生的人文思想,選用適宜的教學方式與文學作品引導學生的欣賞和學習,使學生在以后的生活學習中能更好地實現(xiàn)自我價值,為社會發(fā)展貢獻力量。
高職院校文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1.課程設置缺乏科學性
就現(xiàn)階段各高職院校文學課程的設定情況而言,課程設置方面存在較大的不足,特別是缺乏科學合理性。實質上,高職院校實施文學教學有兩大作用:增強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和使學生具有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盡管當前文學教學改革有在持續(xù)推進,但是課程設置重點還不夠精準,比如過于注重文學知識教學,沒有對人文思想教學給予一定的關注,這對高職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產生了一定的阻礙。要知道,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能力養(yǎng)成對其以后的發(fā)展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因此,在高職文學教學中加強對學生人文思想的滲透是高職院校文學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加強對學生人文思想的滲透還有助于提升學生日后的社會適應力。然而,由于多數(shù)高職院校在文學課程設置方面不夠科學合理,所以難以確保后續(xù)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2.教學方式缺乏合理性
高職院校大多是在大二學年和大三學年開設文學課程的。但大三學年多數(shù)學生已外出實習,無法按照以前的時間正常上課。即便學生偶爾來上課也是把重心放在了課堂活動方面。同時,很多教師在進行文學教學時,未對教學重心予以明確,或教學重心設置不合理,依舊是把自己當作課堂主體,秉持著老舊的教學觀念和過時的教學方式,這導致學生多是被動學習,多數(shù)學生在學習文學作品及文學常識時,還是采用筆記的方式進行學習的。以上這些現(xiàn)象的存在表明高職院校文學教學方式依然比較老舊,不夠合理,嚴重地影響了學生的文學學習興趣,且課堂中學生的思想、情感沒有和文學作品形成共鳴,這就導致高職院校文學教學活力的進一步喪失。
3.文學教學存在一定的功利性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國際交流愈加頻繁,人才的語言應用能力就顯得極為重要了。較之其他課程而言,高職院校文學教學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若要實現(xiàn)既定的文學教學目標,教師不但要對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予以強化,而且還要加強對學生人文思想的培養(yǎng)力度,豐富學生的情感意識。然而現(xiàn)階段我國部分高職院校文學教學仍然存在一定的功利性,教師開展教學工作時沒有對人文思想的滲透予以高度關注,僅僅只注重學生語言技能的提升,而未重視對學生人文情感的培養(yǎng),這對學生健全人格的發(fā)展是極為不利的,會影響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建立。
高職院校文學教學過程中人文思想的滲透策略
1.教學目標中有人文思想
高職院校文學課程的內容設置往往具有較大的隨意性,沒有大的限制。教師實際教學期間,為確保自己教學工作的正常進行,可分階段設置差異化的教學目標,然后教師依照教學目標選取不一樣的教學內容進行教學。教師在擬定教學目標時,一定要有效應用和融入人文思想,然后再設計教學任務,這樣能使學生獲取具有實際意義的知識。與此同時,教師可以把教學目標和人文思想進行有效融合,使學生通過優(yōu)秀文學作品的學習,感悟人生百態(tài),從而建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因此,教師在文學教學中滲透人文思想,有助于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與綜合素養(yǎng)。
2.變革教學方式
高職院校文學教學內容眾多,教師可用素材是極為豐富的。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具備一定的代表性,其不但是作者智慧的凝結,還是某一國或民族某個時期的具體體現(xiàn),具備濃厚的文化底蘊。因而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多引導學生,使學生明確應如何鑒賞文學作品和進行自主思考,同時,教師可以多鼓勵學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共同解答疑難問題,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提升自己的文學鑒賞水平。在此期間,教師還可以在適宜的時候對學生語言應用能力予以培養(yǎng),在教學過程中加強人文思想滲透,使學生深刻體會到人文思想的價值和功能。譬如在鑒賞《了不起的蓋茨比》時,教師除了對故事情節(jié)予以解析之外,還可以組織學生一起探討作品更深層次的寓意。比如書中人物過于注重物質財富,未對擁有財富后的生活予以計劃、思考,導致夢想毫無生氣、缺乏人生意義,教師可以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人生規(guī)劃、人生意義等。
3.健全人格,建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
我國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眾多,每部優(yōu)秀的作品同時也是正確價值觀的一種呈現(xiàn)。就高職院校文學教學而言,教師可以通過文學作品使學生建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學生在學習某一文學作品時,作品內容會對學生產生相應的影響,此時教師可以從旁引導,若前期發(fā)現(xiàn)學生有價值觀傾向方面的問題,教師一定要及時引導學生更正。大多的文學作品都是基于現(xiàn)實生活而創(chuàng)作的,學生可能在生活中面臨相似情況,故教師要注重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和教育,以規(guī)避不良因素對學生的影響。
結 語
筆者對高職院校文學教學中人文思想的滲透進行了相應的分析,以期能在文學教學過程中更好地滲透人文思想,確保高職院校學生人文素養(yǎng)能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潘琴.人文思想在高職院校英美文學教學中的滲透分析[J].吉林教育(綜合),2016(25).
[2]沙岡.淺談高校英美文學教學過程中人文思想的滲透策略[J].好家長,2016(34):213-214.
[3]李萌.探索提高英美文學教學中人文思想滲透的方式方法[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6,29(18):102-103.
[4]李珂.英美文學教學與人文思想滲透研究[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17(1):78-79.
作者單位:安康職業(yè)技術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