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林:強化市縣教育局長素質要求 有效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
作者:劉建林
發布時間:2021-11-03 10:03:00 來源:教師報
中共陜西省委教育工委副書記、陜西省教育廳廳長劉建林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面對復雜形勢和艱巨任務,我們要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好局,干部特別是年輕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調查研究能力、科學決策能力、改革攻堅能力、應急處突能力、群眾工作能力、抓落實能力,勇于直面問題,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斷解決問題、破解難題。”習總書記要求年輕干部要做到:信念堅定、對黨忠誠,注重實際、實事求是,勇于擔當、善于作為,堅持原則、敢于斗爭,嚴守規矩、不逾底線,勤學苦練、增強本領,教育系統面對基礎教育發展的新方位、新征程、新使命,迫切需要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的教育管理干部隊伍。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和要求為我們教育系統的干部隊伍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市縣教育局長作為重要的教育管理者,是教育事業發展的中堅力量,是地方教育事業的直接領導者、組織者和實施者,是決定地方教育事業改革和發展的關鍵少數,是教育行業不可缺少的關鍵人才,其基本素質決定著地方一線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的興衰成敗。市縣教育局長應該從政治思想品質、道德修養水準、知識能力水平、崗位業務能力和身心健康素養等方面提高基本素質,以政治高度、系統思維、戰略定力、堅定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有效推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
一、講政治,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握立德樹人根本
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基礎教育在國民教育體系中處于基礎性、先導性地位,是立德樹人的事業,是提高民族素質的奠基工程,必須固本培元、夯實根基。市縣教育局長管理一方教育,集教育家、政治家、專家于一身,是基層基礎教育管理改革最直接的領導者、推動者和執行者,要準確把握基礎教育定位,按公益事業要求辦好學前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義務教育,努力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建設高質量基礎教育體系。
1.做懂教育的政治家。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市縣教育局長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關于教育問題的重要論述為指導,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將黨的教育方針融入教育行政管理、辦學治校和教育教學全過程,把牢政治方向、完善制度規范、校正誤區偏差,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2.做懂政治的教育家。立德樹人乃教育的最本質內容、根本任務。市縣教育局長要準確把握新時代加快教育強國建設的著力點,用政治家的遠見卓識堅持教育的社會主義方向,扎根中國大地“五育并舉”,辦人民滿意的教育。要掌握教書育人規律、學生成長規律和思想政治工作規律,旗幟鮮明加強政治思想品德教育,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導學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強,扎實做好基礎教育的大文章,維護好區域基礎教育發展的良好生態。
3.做懂教育的專家。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提出,學校領導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領導,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領導。同樣,作為市縣教育局長領導地方教育事業,要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懂得教育規律、教學規律、教師成長發展規律。要尊重規律,按教育規律辦事。要把行政工作納入服從服務于教育規律的軌道上來,做辦社會主義教育的行家里手。要能夠從思想層面領導教育事業,進而學習掌握教育行政管理的原理、原則、過程、方法等,開展教育實踐創新,成為專家型教育管理者。
二、愛學習,準確把握教育的內在本質,不斷提高業務素質
教育事業同其他事物的發展一樣,有其內在的規律性,有著內容的超前性、效果的滯后性等特質,教育事業作為國家優先發展的戰略工程,更昭示著教育事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所以,教育管理工作不是誰都可以輕易駕馭和執掌的一般工作。市縣教育局長要做好該項工作,無論成長于什么樣的工作背景、學習經歷和知識結構,都有一個再學習、再塑造、再提高的過程。
1.加強思想政治理論學習。我們的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教育,是培養和塑造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我們的學校是社會主義學校,正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和教育學生要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市縣教育局長必須要有堅定正確的政治立場觀念和高水平的政治素養。要通過政治理論學習,諳熟中國共產黨產生發展壯大的歷史,增強黨性,深刻認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本質,深刻認識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本質內涵。弄懂弄通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堅定信仰,把握發展大勢,實現由思想上的認知認同轉化為言行上的自覺踐行。
2.通曉教育管理基本理論。教育工作的復雜性、系統性、嚴肅性、長效性等特點對教育管理者提出了“久久為功”的更高更遠要求。市縣教育局長無論是成長于教育教學專業的學校教育,從事過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還是轉崗于其他行業部門,雖經過其他專業的業務訓練,只要到了市縣教育局長崗位,都有一個重新認知學習和實踐探索摸索的過程。要靜下心來鉆研管理學、教育學、心理學、方法論等教育管理理論,要避免碎片化的知識積累和經驗主義的工作方法,要系統向書本、向他人、向實踐學習,養成學習習慣,從而練就擔當教育事業管理重任的真功夫。
3.熟悉學校教育教學規律。市縣教育局長除了復雜的日常行政工作,其重要任務還是要面對大量的學校教育管理事務,需要教育局長積極沉著冷靜妥善應對,引領學校發展,激發辦學活力,充分調動廣大教師和學校教育工作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所以,要學習一些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教育教學方法,面對日新月異的教育教學形式,能及時捕捉最新的信息資源,推動學校治理現代化。學習一些最新的教育教學成果,及時推廣好的經驗做法,辦好區域有特色高水平高質量的教育。學習一些教育相關知識,服從服務于教育教學工作。充分利用人力資源理論、教師發展理論、人才素質理論知識,豐富自己的知識能力素養,不斷提高駕馭教育改革發展的能力。
三、謀發展,頂天立地謀劃教育事業,打造區域教育高地
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我國基礎教育基本形成了“省級統籌、市級指導、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市縣教育局長作為市縣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門主管,對地方教育事業改革發展起著統籌引領作用。市縣教育局長既要有詩和遠方也要著眼于現實,既要有陽春白雪也要做下里巴人,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頂天立地謀劃好地方教育事業發展。
1.做區域教育事業發展的“規劃師”。市縣教育局長首要的任務是要擔當地方區域教育事業發展謀劃工作,做好地方教育事業的頂層設計。要修煉深刻的洞察力、前瞻的規劃力、持續的創新力,要能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以宏觀思考、中觀指導、微觀協調,隨時校正區域教育事業發展的航向,系統考量,規劃設計,扎實推進,全面落實教育改革發展的基本事項。
2.做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領路人”。市縣教育局長深耕地方管理教育事業,發展一方沃土,諳熟當地教育資源,要能夠系統地思考區域管理教育事業特色高質量發展,重點打造區域教育發展高地。要堅持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深化“放管服”改革,盡可能把資源配置、經費使用、考評管理等放給學校,鼓勵學校辦出特色,在不同領域不同方面爭創一流,實現一個地市一個縣(區)一個學校“一品一策”,打造地方區域教育發展的獨特品牌。
3.做解決區域教育短板問題的“躬行者”。市縣教育局長著眼于解決基礎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公平的問題,要身體力行,強力推動,補短板;要有抓鐵有痕、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勇氣和毅力,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進一步縮小區域、城鄉、校際差距;要加快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促進幼小銜接,多渠道增加學前教育供給,實現幼有所育;鼓勵普通高中多樣化有特色的發展,加強辦學條件建設,深入推進課程改革和育人方式改革,推動普通高中和中職教育協調發展。
四、樹形象,真情實意熱愛教育,做一名優秀教育管理者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愛是教育的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習近平總書記在清華大學考察時強調,教師要成為“大先生”,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示范。市縣教育局長作為區域教育發展第一責任人,在某種意義上講,一個好局長就是一方好教育。市縣教育局長作為地方教育的掌舵者和實施者,對教育事業要永葆熱情、激情和感情,熱心、愛心和恒心,更要有“大先生”的良好形象。
1.要樹立事業發展的家國情懷。市縣教育局長作為教育管理者,不僅是崗位工作的概念,更是事業發展的概念。要把崗位工作轉化為事業發展來認真履職。要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熱愛黨的教育事業,把辦好教育視為天大的事,禮賢下士,尊重校長、尊重教師、愛護學生。要謹言慎行,摒棄不良陋習,文明語言,規范行為。要心康體健,言傳身教,率先垂范。要敢于斗爭,敢于同不良現象、不良行為、違規違紀的人和事做斗爭,為廣大教育工作者“傳道授業解惑”“言傳身教”營造良好環境、創造和諧氛圍。要急學校之所急、想學校之所想、應學校之所需,矢志助力教育強省、教育強國建設,為實現陜西省追趕超越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堅實基礎,做有家國情懷、滿滿正能量的教育局長。
2.要努力做教育家型的教育局長。市縣教育局長肩負振興一方教育,有著把握大局方向,推動實現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重大責任。要有教育家的胸懷格局和視野,擔當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重要責任,在追趕超越中取得卓越成績。要堅持堅定正確的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善做知識分子工作和教書育人工作,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校,把學校辦出獨有的風格和特質;要加強教育教學和教育管理研究,不斷提高教育管理業務水平,凸顯教育行政工作的專業性,做教育行政管理的行家里手,走專家治教的道路。
3.要全身心投入教育管理工作。基礎教育點多線長面廣,涉及人口多,其復雜程度和涉及方方面面的問題難度均很大。市縣教育局長是辦人民滿意教育的最直接實施者,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把服務國家戰略需求作為最高追求,注意力要首先在教育工作聚焦,精力要首先在教育管理集中,優質資源要首先在學校配置,不斷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頂天立地謀劃,腳踏實地落實,殫精竭慮思考,全身心投入工作,樹立正確政績觀,勤快嚴實精細廉,克服敷衍塞責,不認真、不努力,“短時化、功利化”,全力推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
五、強本領,上下左右協調融通,創造良好教育發展氛圍
教育事業的發展不單單是教育部門的事,如果我們一味地就教育抓教育,單純地就教育論教育,會使教育發展走入“死胡同”。教育事業需要眾多其他行業的支持與配合。市縣教育局長要實現地方教育改革發展目標,需要運用多種措施和方法,善于做思想工作、做人的工作,以較強的本領水平能力,充分調動行業系統內外兩個資源,使教育系統與外部環境,以及教育系統內部力量協調一致,建立協同育人機制,形成發展合力,營造良好的教育發展氛圍。
1.上下貫通,爭取支持。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對基礎教育進行頂層設計,出法規、定規劃、定調子、定方向,涉及改革攻堅的關鍵領域,出政策、籌經費、想辦法、做保障。市縣教育行政部門要負起發展基礎教育的主體責任,優化政策環境,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政策,深化教育“放管服”改革,抓落實。市縣教育局長起著承上啟下、橋梁紐帶的作用,是推動落實發展任務的關鍵因素。要理清教育管理縱向軸,重視上下聯動貫通,積極爭取上級領導和部門的支持,暢通屬地學校響應渠道,為學校爭取更多政策和資源,把該放的事權、人權、財權放給學校,激發學校辦學活力,以形成推進支持教育事業和學校發展的巨大力量。
2.左右聯動,形成合力。基礎教育的發展更多的是需要政府相關部門給予資源配置、政策人力財力的支持。市縣教育局長要主動爭取組織、財政、人社、編制、發改等兄弟部門和政府領導理解支持,明確自身定位和與兄弟部門的協作合作格局,聯通互動,按照教育事業發展戰略部署要求,優化相關部門對教育的資源配置機制,按照教育改革發展新形勢、新需求在教育財政支出、干部教師選用編制招聘、教育規劃學校建設、項目審批等方面提供資金、人員和政策保障,積極尋求公安、城建等部門優化教育發展的外部環境,多途徑、多方式、多渠道調動校內外“兩個”資源,支持支撐教育發展,聚集力量,為教育服務,為教育助力,促進校外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有效銜接,服務區域教育事業發展。
3.強化督導,務求實效。督導工作是推動教育發展的一只大手,是教育事業發展的巨大推動力。市縣教育局長要提高認知水平,充分利用好督導這個“利器”,大力支持教育督導機構和督學大膽工作,讓被督導單位樹立“問題必整改,整改必到位”的責任意識,強化“督”的權威,突出“導”的作用。要建立健全教育督導的報告、反饋、復查、約談、通報等制度,公開督導報告,主動接受人民群眾監督、社會媒體監督,不斷優化充實督導問責手段,細化有關配套措施。
六、守底線,強化安全穩定意識,實現教育事業可持續發展
學校的安全穩定工作是我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保障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的前提和基礎,也是我們專心致志干好工作、取得工作成績的前提和基礎;事關廣大師生的人身生命安全,事關千家萬戶家庭幸福,事關社會發展的和諧穩定。安全穩定高質量發展是應有之內涵,可持續發展首要的是有一個安全穩定的環境和局面,市縣教育局長要高度重視安全穩定工作,以確保教育事業安全穩定可持續發展。
1.建立健全制度規范。中小學幼兒園的安全工作牽動千家萬戶,是家長最為關心的首要問題。市縣教育局長要堅持底線思維,共同努力維護陜西省教育系統的安全穩定,要會同公安、市場監管等部門健全校園安全、“三防”建設、預警體系,提高對消防、交通、食品衛生、疫情防控等突發事件、群體性事件的輿情處置能力,要通過建立健全各種安全防范規章制度和工作規范,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和社會環境,確保學校的安全穩定。
2.實現安全管理全覆蓋。安全穩定無小事,預防事件的發生要比事件處置的成本大的多。市縣教育局長要有對安全穩定工作的系統思維意識,要通過系統聯動,全面部署,不留死角,開展校園及周邊治安環境整治行動,凈化校園及周邊治安環境,確保不發生校園欺凌和涉校涉生違法犯罪案(事)件。要強化全方位安全監管,壓實屬地管理、部門監管、學校主體、家長監護責任,確保學校安全穩定工作不掛空擋,不留盲區。
3.要重視網絡環境安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網絡空間已是教育環境不容忽視而且需高度重視的教育資源,同時也是教育工作需高度重視的網絡防范著力點。市縣教育局長要著眼于大局,認真部署和加強網上正面宣傳,旗幟鮮明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在教育系統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人類優秀文明成果滋養學生,用好網絡資源“雙刃劍”,凈化網絡環境,加強網絡預警,讓孩子們遠離虛擬空間黃賭毒等危害,為廣大師生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
陜西地處中國幾何版圖中心,承接祖國東西南北,祖脈桑田,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素有崇文重教的文化傳統。陜西作為教育大省,有3900多萬常住人口,各級各類學校(幼兒園)15330所,在校學生數超過830萬,專任教師數超過52萬,教職工數超過69萬,10個地市127個縣(區)教育局,一大批教育管理者忠實履行著推動陜西省基礎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歷史使命。進入新時代,立足新的發展階段,貫徹新的發展理念,構建新的發展格局,陜西的基礎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市縣教育局長任務艱巨、使命光榮。當前的中國基礎教育事業應該說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問題清情況明;黨中央、國務院搭建的教育事業發展“四梁八柱”戰略架構已經明晰;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推動實施基礎教育優先發展的路線圖、時間表比任何時候都具體明確;陜西義務教育優質均衡高質量發展的路徑選擇業已清晰明了,從“設計部署、落實執行、要求管理、監督督導、反饋評價”的推動閉環系統已經形成。各市縣教育局長作為基礎教育發展全生命周期鏈條中的關鍵一環,承上啟下、肩負重擔,其素質修養、知識能力、智慧水平,應是內在涵養與外在形象的有機統一;應是外部要求與內生動力的有機統一;應是崗位角色基于實踐經驗而自發自覺言行,努力服從服務于教育優先發展戰略,為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殫精竭慮、盡心盡力,做出奉獻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