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紅色思政”潤澤童年
作者:楊 勇
發布時間:2021-10-29 10:15:37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依托“紅領巾學院”這一紅色育人場景,西安航天城第四小學開展以“紅色精神”為魂、“紅色文化”為基的思政教育,從家國情懷、傳統文化、科技發展、道德倫理、法治法規、人文素養、民族復興等多個維度,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與正確的價值觀。
場館育人:用故事點亮思政教育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西安航天城第四小學紅領巾學院正式成立。紅領巾學院分為“少先隊活動室、紅領巾電視臺、紅領巾法學院和航天科技體驗館”幾個特色場館,以紅色思政課程為核心構建全面育人格局。
讓歷史跳出書本,變成一個個鮮活的故事。紅領巾學院定期邀請校外輔導員為少先隊員講述老紅軍和祖國建設者的故事,故事以紅色精神、奧運精神、西遷精神、抗美援朝精神、抗震救災精神等為內核,詮釋紅色基因和民族精神,為學生帶來畫面感和親切感的同時,增強其自豪感和榮譽感。
為了讓紅色思政課程更“鮮活”,學校不斷創新課堂形式。在紅領巾電視臺,少先隊員將自己摘錄的隊史、黨史知識進行梳理,組織語言,串聯成解說詞,進行視頻錄制,通過自制視頻感受紅色文化,將紅色精神根植于心。航天科技體驗館里,中國航天歷史躍然眼前,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崇尚科學、崇尚科學家的熱情。
通過教育方法和模式的創新,學校將紅色教育融入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用故事點亮教育,讓思政潤澤童年。
課程育人:用大愛精神照亮成長
上好思政課,用紅色精神點亮孩子生命。學校非常重視黨史學習,構建了獨具特色的紅色思政課程體系,讓黨史從陌生的書本里、遙遠的歷史中鮮活地走出來,讓孩子愿意親近,主動接納。
紅領巾學院除了利用道德與法治課對學生進行紅色文化教育,還從不同學科中尋找紅色精神素材。比如,語文教材里反映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吃水不忘挖井人》《七律·長征》等紅色經典課程,教學中通過學科聯動,拓展紅色精神的范圍和內涵,守好思政課育人主陣地,夯實學科育人的成效。
黨的發展歷程中涌現出了許多英雄人物,今天的孩子遠離烽火硝煙與出生入死,所以更需要通過紅色思政教育,讓孩子們明白,黨的歷史不僅僅是英雄拼搏的歷史,更是普通人堅守的歷史。只有從歷史的偉大中學會解讀今日的平凡,在“小人物”的成長中孕育出大愛精神,才能通過紅色思政教育,用信仰涵養學生心靈,用理想點燃青春,用奮斗創造美好。
導師育人:用溫暖潤澤學生心靈
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學校開展導師制育人新模式,教師全員參與,人人做紅色導師。在滿足公辦學校國家規定的師生配比前提下,嘗試引入國際上大學特有的“導師制”。采用學生自選導師與學校整體安排相結合的方式,將學生與教師合理分組。讓每一組學生都能擁有專屬導師,為學生提供“精準到人”的思想、學習、生活的全方位呵護與指導。
導師每周至少輔導一次課程,每半個月至少談心一次,每個月至少與家長電話溝通一次,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長需求,幫助學生解決各種心理困惑。
在與學生的相處中,學校要求導師們要充分發揮課堂之外的個人魅力,用自己的知識素養、人格魅力、豐富閱歷指導學生健康成長。在與學生的相處中提升教師的親和力,同時充分發掘每個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以孩子自身的個性發展為主線,充分挖掘其潛能,引導孩子認識自己、悅納自己,從而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進取心。
導師從學習、生活到德育各個環節,自始至終不放松對學生的關懷和指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責任心強、人格健全的新時代好少年,提高紅色育人的實效。
作者單位:西安航天城第四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