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如何更好地進行文化自信教育,有許多值得思考和探究的地方,但最根本的就是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進而幫助青少年實現對國家、民族、社會內在的文化價值的深刻體悟,最終樹立起強烈的文化認同感、自豪感和自信心。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

構筑青少年文化自信教育的“生命線”

作為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青少年文化自信教育有著不可或缺的基礎性作用。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那樣,當前“意識形態領域斗爭依然復雜”。 一些不良社會思潮裹挾著錯誤的價值理念對青少年學生進行價值遮蔽、價值迷惑。因此,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加強青少年群體文化自信的培養有利于他們正確認識我國優秀文化,樹立文化的自信心,做到“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將來才能真正成為國家建設的接班人。當然,青少年文化自信教育作為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也是從他們擔負的光榮而艱巨的根本任務出發的,這就要求教育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的黨組織務必要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定不移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自覺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把抓好學校黨建工作作為辦學治校的基本功,把黨的教育方針全面貫徹到學校工作各個方面,切實發揮思想政治工作引領學校各項工作的目的,構筑起文化自信教育的“生命線”,引導青少年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堅持抓好理想信念教育,

煥發青少年文化自信教育的責任擔當

文化是展現一個國家精神特質的標志,承載著一國人民的價值追求與文化造詣。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只有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升華為新時代青少年的信仰,才能使青少年堅定對中華文化的自信。在全球化視域下,文化沖突與交融成為人類社會發展的主要特征。當前,外來文化通過互聯網不斷進入我國,而思想活躍,代表未來的青少年正是外來文化滲透的重點對象。同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青少年的機遇和挑戰并存。在青少年價值觀塑造的關鍵時期,我們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幫助青少年應對價值扭曲風險和文化信仰危機,筑牢青少年的品格基礎,引導青少年自覺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明確人生發展目標,勇于承擔新時代的文化責任,在中華文化的推動下堅定思想定力,在復雜的文化環境中堅守立場,增強文化自信教育的責任擔當,把“少年強則國家強,少年強則民族強”的錚錚誓言踐行到位。

堅持大力弘揚傳統文化,

賦能青少年文化自信教育的“精氣神”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中華民族孕育了儒、釋、道、法等流傳千載的文化成果,也留下了科學、地理、文學、藝術等豐富的文化遺產。比如“天人合一”的生態思想、“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拼搏精神,以及“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家國情懷……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把跨越時空、超越國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因此,抓好青少年文化自信教育,要從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中尋找“精氣神”,要充分挖掘優秀傳統文化資源,提煉經典教育素材,培養青少年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熱情,增強青少年傳承責任意識,以優秀的傳統文化賦能青少年的人生成長。

堅持教與學的良性互動,

夯實青少年文化自信教育的基礎

加強青少年自我教育能力,是新時代青少年成長成才的必備要素,引導青少年提升自覺意識,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加強自我教育,也是文化自信教育開展的必備途徑。教師引導與學生自學相結合,實現教學相長、良性互動。青少年道德品質的樹立和能力知識的獲得最直接的渠道就是教師。他們不僅能夠通過課堂教學的手段傳授知識,使青少年學生掌握知識技能,而且教師在課堂上和生活中的言行舉止也會被青少年模仿。所以,教師群體也必須要提高師德修養,不僅要認真執教、誨人不倦,還要培育自己的敬業精神,主動當好青少年文化自信教育的良師益友。當然,在文化自信教育過程中,青少年學生還要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主動參與、踴躍互動,通過主動學習與實踐,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質與科學素養,使得文化自信教育切切實實成為青少年成長、成才的一劑“良方”。

堅持構建豐富體系,

建立青少年文化自信教育的長效性和可持續性機制

文化自信就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自信,其實施過程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性工程,而目前一些文化自信教育內容較為單一,缺乏深入性挖掘和系統性設計,難以形成對學生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新時代背景下,做好青少年文化自信教育,首先各級各類學校和教育機構在教育教學體系上要進行探索、構建、豐富和完善。它體現在相關課程體系的設置上,又體現在日常活動的熏陶引導砥礪上;體現在學科建設發展上,又體現在校園文化培育上。要將文化自信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促進文化自信教育更廣泛有效地開展,同時也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育人價值。這就要求校內的思政課教師、學生輔導員、文化自信相關專業課教師以及其他學生工作負責人員,還有時代楷模、道德榜樣、藝術家、非遺傳承人等社會優秀代表各自發揮好引領指導和示范作用。各相關部門也應該加強協調合作,針對青少年文化自信教育進行部門聯動、資源整合、優勢互鑒、形成合力,逐步建立起科學完備的運行模式,為青少年文化自信教育提供強大支撐。

堅持文化創新,

賡續青少年文化自信教育精神命脈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每一種文明都延續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又需要與時俱進、勇于創新。因此,強調青少年文化自信教育,還要注重文化創新,而非一味地傳承,更要從創新中汲取養分,不斷推進我國先進文化的建設,這是實現文化和時代進步、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必然要求。抓好青少年文化自信教育,培養好接班人,傳遞好國家強盛、民族復興的“接力棒”,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行動指南,把握住正確的前進方向,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蘊含著的理論創新、社會建設、文化發展、國家治理等方面的智慧為支撐,堅持學習借鑒一切有利于加強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有益經驗、一切有利于豐富我國人民文化生活的積極成果、一切有利于發展我國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經營管理理念和機制,增強青少年對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學習和研究興趣,加強青少年對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內在認同,使青少年以堅定的文化自信賡續和發揚優秀的民族文化。

作者單位:陜西省西安市浐灞生態區管委會教育局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