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之下,小學階段作業管理如何優化?
作者:樊 芹
發布時間:2021-10-29 10:04:57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長期以來,作業作為一種檢驗學生學習效果、幫助學生鞏固提升的手段在小學階段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2021年的下半年新學期開始,國家大力推動實施“雙減”政策,以減少學生、家長、教師的教學負擔。基于此,本文對小學階段作業管理“高投入、低回報”的困境進行了探索和思考,并結合作業管理優化的內涵和目標對小學階段作業管理提出了優化策略。
■ 小學階段教師作業管理現狀
現階段,部分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常常會習慣性地以作業數量為標準。許多學生剛開始完成時字跡工整、正確率高,但做到后面慢慢產生了疲倦心理,而且,小學階段的作業布置主要以同步練習冊為主,但這樣的作業形式較為固定,導致了學生對作業和學習的興趣均不高,更多時候只是為了完成作業而做作業。另外,小學階段同步練習冊上的習題綜合性都比較強,學生每次交上來的作業質量經常會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沒有很好地體現因材施教的特點。
■ “雙減”政策下小學階段作業管理優化的內涵和目標
“雙減”政策背景下,減負增效簡單來說就是減少負擔、增加效益或效能。基于小學階段作業管理上存在的問題,優化減負增效即是要求教師發揮主觀能動性實現“減輕學生作業負擔”和“增加學生學習良好效果”的有機統一。
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之下,教師的教學思想應該積極轉變,改變從前唯考試成績的思想,在教學中要更加重視教學的過程性以及對學生閱讀能力、分析能力、整合材料能力、思維能力、拓展能力的培養。同時,要正視作業的功能和價值。但對于“習題轟炸”“以練為主”的教學方式應該加以摒棄。
小學階段作業管理優化的“受眾”是學生,實施的關鍵在于教師。教師要將學生課堂學習與課后作業看作一個緊密聯系的過程,因此,要更好地利用課堂四十五分鐘時間上好每一堂課,提高課堂效率,為學生課下作業質量的提升打好基礎。
■ “雙減”政策下小學階段作業管理優化策略
1.作業內容:重“質”輕“量”,教師精選作業內容
對于作業的布置,教師要堅持重“質”輕“量”的原則,精心選擇適合學生當堂或是本階段檢驗自我學習成果或是鞏固提升的作業內容。對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在布置作業時要避免機械性重復,比如每天讓學生背幾首古詩等內容,在重視小學低年級學生基礎的同時,讓學生少做題,做自己能力范圍內的題;對待小學高年級的學生,教師要好好把握考試和教學大綱的難度,在布置同步練習冊上的課后作業時有選擇地讓學生做。因此,小學教師要精選好作業內容,讓每個階段的小學生都能打消對作業的恐懼,引導其產生對學習的興趣。
2.作業形式:多樣化,教師推進合作作業與個人作業的融合
對于作業的形式,教師要推進合作作業與個人作業的融合。在布置合作作業方面,讓每位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合并答案等方式有自己的答案和思考,從而解決中等難度的作業問題;在布置個人作業方面,可以選擇一些基礎和比較有難度的題目。基礎的作業強調對學生能力的要求,稍有難度的作業則要求學生自己學會思考,將課堂學習的成果轉化,實現對個人學習能力的拓展。
3.作業選擇:自主化,教師尊重學生能力差異
為避免出現統一布置作業,學生兩極分化嚴重的問題,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應該重選擇、輕統一,按照學生實際需求有層次地布置作業。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在布置作業時應該重視基礎題練習,比如與課文內容、教學內容有關的檢測題、分析題、辨別題,為學生后面的學習打好堅實的基礎,而對于閱讀拓展這類題目則應有選擇地布置;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基礎題的練習量可以少一些,多一些課堂學習內容相關的鞏固提升題,同時適當補充一些能力拓展題,激發學生對求知的渴望,提高學生對自我能力的要求。
作業管理是教學的重要部分。隨著“雙減”的進一步落實,小學階段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提高教學素養,優化作業管理,以此來促進教學的進步。
作者單位:陜西省延安市安塞區教育教學研究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