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落地 讓教育回歸本真
作者:李 平
發布時間:2021-10-29 10:02:08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教育是一個民族強大的軟實力,是文化振興的活水,是文明傳承的雨露。近幾年隨著教育改革的步伐,教育界百花齊放。然而在搶占優質教育資源的過程中,各學校費盡心思提質量,導致學生作業量過多、作業質量不高、作業功能異化,占用了學生大量的時間,達不到溫故知新的效果,還讓學生丟掉了運動、休息、娛樂的時間。為此減負也成了近幾年社會關注的熱點,然而當學校減負轟轟烈烈時,校外培訓機構反而如火如荼地補課增負,這也加大了學生與家長的負擔。為此,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對有效“雙減”作出了明確規定,釋放出了營造良好教育生態的信號。
“雙減”落地,讓教育回歸本真?!半p減”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事實上,繁重的作業與過度的培訓擠壓了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時間以及學生成長的價值取向。“雙減”著眼高質量教育教學體系建設,陜西省的“課堂革命”就是深化基礎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有力嘗試。優化教育制度創新,強化教育流程創新,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突出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讓理想在課堂引領成長,讓信念扎根知識的沃土,讓信仰堅定夢想的方向。作為教育工作者,有許多具體的工作需要用心去做,有許多具體的課業需要用愛詮釋,但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人文情懷,其中最基礎、最根本、最重要的一點是喚醒學生尊重生命的良知,而“雙減”給予了學生培養這份良知的空間與時間,唯此,教育的天地才敞亮而清新。
作為一線教師,我們更多的要在學生作業上下功夫,不斷減少學科作業總量,在作業管理上控量提質,不斷提升作業的質量,作業設計中將興趣置于作業的字里行間,將培養學生概括能力置于教學能力提升中,將人文底蘊、科學精神、責任擔當等核心素養融入作業設計中,努力做到一份作業帶動學生多維發展。“雙減”根本目的就在于家庭教育的回歸,學校教育的回歸。學生是教育的生力軍,是最具教育生產力的能動因素,當校外輔導熱降溫后,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就成為了教育成長的兩架馬車,唯有相互配合才能煥發出教育的持久魅力。
“雙減”,還要強化學校教育的減負力度,優化減負措施,推進教育公平,通過輪崗平衡師資資源;通過系統治理,升級課后服務,為家長減負,有效治療教育焦慮癥。課后服務不是簡單的任務布置、工作安排,不是平均主義流轉的相互安慰,升級課后服務需要有側重點,需要認真規劃,需要真正體現勞動的價值,才能達到課后服務的目標;通過作業管理,考試管理規范教育行為,規范考試命題管理,讓作業發揮有效的鞏固效能,讓考試結果得到合理的運用。
“雙減”維護的是教育公平,防的是社會上升通道被堵塞。“雙減”落地,從國家層面營造教育回歸本真的環境,通過系統治理,制度約束,政策規劃,真正讓教育為人民服務,為民族服務,為國家服務,而非為資本服務,“雙減”是防治教育壟斷的一把利劍,是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有力抓手?!半p減”后的教育定會是學生聽得認真,學得輕松,老師講得風趣,家長笑顏可掬的美好場景。
作者單位:陜西省銅川市耀州區石柱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