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優質均衡牌 共筑學生成才夢
——寧陜縣創建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工作紀實
作者:胡子清
發布時間:2021-10-28 10:57:19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安康市寧陜縣地處秦嶺中段南麓腹地。近年來,在加快推進縣域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中,縣委、縣政府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搶抓新的歷史機遇,于2020年4月啟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縣創建工作,以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為目標,作為破解教育發展難題,優化資源配置,進一步縮小城鄉、校際間的辦學差距,提升縣域教育整體辦學水平的新舉措,探索出一條具有寧陜特色的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新路經。
優先保障夯基礎
創設均衡發展環境
寧陜縣委、縣政府堅持把教育優先發展作為“一把手”工程,將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納入“十四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一是組織領導優先保證。建立起黨政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協管,職能部門各負其責、各鎮積極參與的教育工作領導責任機制。同時在教育系統組建綜合、材料、宣傳、規劃設施裝備、隊伍建設、督查指導六個工作組,夯實各職能部門和中小學校的工作責任。二是教育投入優先安排。認真落實教育投入“三個增長”政策,每年新增財力的一半以上用于教育,城市教育事業費附加足額征收并全部用于教育,足額預算十五年免費教育資金和中小學生均公用經費。加大農村偏遠學校和薄弱學校傾斜力度,建立了鄉村學校經費保障機制。所有教育經費全部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和預算、審計制度,做到專款專用,保障教育資金安全高效運行。三是創建任務優先落實。在工作推進和任務落實中,遵循“統籌規劃、分步實施、注重特色、整體優化”的思路,印發了《關于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實施意見》《創建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工作實施方案》。先后組織召開了動員大會、業務培訓會、創建工作推進會,全面達標與鞏固提高、改善辦學條件與提升教育優質水平兩手抓。
科學謀劃抓統籌
均衡辦學資源配置
以辦好每一所學校為目標,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工程,項目帶動,持續推進義務教育辦學條件標準化建設,縣不漏校、校不漏項,統籌規劃,分步組織實施,近五年來,累計投資2.1億元,改擴建義務教育學校19所;軟化學校操場23所,占全縣義務教育學校總數的92%。實施的江口片區教育資源整合項目有序推進,項目建成后,義務段和學前段將分別新增學位500個和200個。教育信息化建設加快推進,投入資金1172萬元,實施了“三通兩平臺”改造擴容工程,新增計算機256臺,縣域內所有義務教育學校全部實現百兆光纖寬帶接入,普通教室均配備智慧黑板,6所學校建成自動錄播教室,同時建成了全縣教育視頻會議系統,校園數字化水平大幅提升,通過信息化擴大了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堅持提升辦學品質與優化學校布局相結合,制定并組織實施了《寧陜縣義務教育布局規劃》,針對寧陜縣山大人稀的特點,穩妥慎重地做好學校布局調整工作,保留建好必要的鄉村教學點,形成布點均勻、規格適當、結構合理的教育發展格局。緊扣優化城鄉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工作重點,該縣在鞏固提升聯片教研、“三區一體化”改革成果的基礎上,持續推進義務教育辦學模式改革,2019年制訂印發了《寧陜縣基礎教育集團化辦學改革實施方案》,按學校類別、地域劃分,將全縣21所小學組建成4個教育集團,將4所初中組成1個大學區,由轄區內骨干學校領頭,建立了教育集團(學區)課程資源建設、師資培訓、教學研究、質量評估、教學管理、學生活動、目標考核、表彰激勵等方面的規章制度,形成了以強帶弱、資源共享、管理互鑒、教研聯動、優勢互補的良好態勢,促進了全縣城鎮、鄉村學校的共同進步,捆綁發展、均衡發展。辦學條件的持續改善,改革的不斷深入,使每個學生都能享受到優質教育教學資源,為城鄉適齡兒童少年提供了均等的就學機會和物質保障,讓鄉村孩子與城鎮孩子一樣,接受良好教育,共享人生出彩的機會。
創新舉措強管理
推動教育內涵提升
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教育質量觀和人才培養觀,堅持把立德樹人、教育質量提升作為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核心任務,統籌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一是加強管理,提升教育教學水平。在全縣中小學推廣實踐“德育+心育”育人新模式,分學段落實德育工作目標,督促指導中小學校全面落實課程計劃,開齊課程、開足課時,深入組織實施三年一輪質量提升工程,有序組織實施學校體育固本行動、美育提升行動、勞動教育實踐行動。充分發揮教育評價引導、診斷、改進、激勵等功能,每學年組織一次教育質量綜合監測評估,培育了一批管理規范、教育質量較高的典型學校。二是抓實載體,創新實施素質教育。深入挖掘縣域內各種教育資源,從組織管理、工作安排、目標引導、考核評價上構建常態化推進機制,將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江口烈士陵園、柴家關林口子烈士墓、朱鹮野化放飛基地、產業園區、學農學林基地、鄉鎮中心敬老院等開辟為中小學綜合實踐或勞動教育基地,各中小學因地因校制宜,依托組建了300余個學生社團或興趣小組。近幾年組織學生參加各級科技創新大賽,獲國家級獎21項、省級獎107項、市級獎85項;學校體育工作屢創佳績,在安康市舉辦的全市第九屆—十六屆全民運動會、安康市中小學生第四屆—第十屆田徑運動會中,均取得10縣區團體總分前三名的佳績,2016年—2019年三次組隊參加安康市中小學校園足球聯賽,均取得優異成績,并向陜西省越野滑雪隊輸送運動員5名。圍繞新課程理念和教學目標,有序推進特色課程建設,鼓勵中小學校充分利用縣域人文、社區、自然資源,開發編輯了研究性學習操作指南、文明禮儀、革命傳統教育、環保教育、鄉村地理、人文景觀、標本制作、硬筆書法、手工編織、蘭花栽培等10余類30多種鄉土教材,豐富了教學內容,滿足了學生多樣化學習需求。三是文化引領,不斷優化育人環境。充分挖掘地域文化、傳統文化、紅色文化內涵,突出“一校一品”校園文化主題,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一起抓,綠化、美化、凈化同步推進,精神文明建設成效顯著,有效發揮了文化育人的功能作用。截至目前,創建全國文明校園1所、省級3所、縣級15所,安康市美麗新校園9所,11所學校獲評安康市立德樹人“優秀學校”;創建省級平安校園、素質教育優秀學校各3所,省級德育工作先進單位3個,品牌學校成為引領全縣學校發展的榜樣。
堅守底線謀發展
著力促進教育公平
寧陜縣在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中,高度重視特殊群體教育工作,以實現學生“有學上”到“上好學”的轉變為突破口,制定并落實了一系列教育惠民政策,努力為每一名適齡兒童少年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機會。一是全面落實教育資助政策。建立了從學前到高中各學段的扶貧助學體系,整合教育資助項目、資金,統一標準,建立臺賬,把各項資助政策精確到人,做到應助盡助,保證貧困家庭子女不因貧失學。二是建立健全關愛體系。深入組織實施弱勢群體關愛行動,印發了《寧陜縣關愛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工作方案》,構建起“政府統籌、部門聯動、學校為主、家庭配合、社會參與”的留守兒童關愛管護網絡,切實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少年的思想、生活和學習上的困難;將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教育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財政保障體系,與本地學生同等享受免費、補助政策,入學率達100%;不斷完善義務教育學校接收殘疾兒童、少年隨班就讀與送教上門的辦法和管理措施。積極組織實施特殊教育三年提升行動計劃,加大經費投入力度,按每生每年6000元的標準預算安排公用經費,并對入學的殘疾兒童、少年按每人200元/年的標準補助交通費,切實保障殘疾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三是從嚴從實抓好控輟保學。堅持義務教育“一個都不能少”,強化控輟保學屬地管理職責,建立健全“雙線七長四包”等工作機制,每年春秋兩季開學,縣委、縣政府領導帶頭勸返疑似輟學學生;“一校一策”建立臺賬,逐校制定工作方案,動態監測,重點跟蹤,督查督辦,任務銷號;加強學籍管理,規范學生流轉審批手續,確保了適齡兒童、少年無輟學,義務教育普及水平穩中有升。
強基固本抓隊伍
提供優質均衡人力保障
寧陜縣始終把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良、結構合理的高素質教師隊伍,作為推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人力保障,出臺相關政策措施,狠抓落實,推動質效提升。一是強化教師隊伍管理。印發了《關于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實施方案》等指導性文件,建立健全學習培訓、考核獎懲、正面激勵和負面清單制度。實行城鄉統一的中小學教師編制標準,嚴把教師入口關、資格認定關,及時做好教師招錄補員工作,近五年,通過實施特崗教師計劃、省招、高層次人才引進等途徑,為義務教育學校補充新任教師135名,教師隊伍結構不斷優化;持續推進城鄉義務教育學校教師、校長交流輪崗工作,近三年,先后安排98名教師、校長輪崗交流,占符合交流輪崗教師總數的25%,其中骨干教師43名,促進了城鄉教師相互學習,共同提高。二是健全培養培訓機制。制定印發了五年一輪教師培訓規劃和義務教育中小學校骨干教師認定辦法,按規定每年預算安排5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縣級中小學教師培訓和教育科研,中小學校按不少于年度公用經費總額5%的比例,安排教師培訓經費。積極組織實施教師素質提升工程,選派學科骨干教師、校長參加國培、省培計劃項目培訓,舉辦縣級培訓班,邀請專家、學者到縣指導,每年培訓教師700余人次,教師五年360學時培訓完成率達100%,縣級、教育集團、學校三級培訓網絡健全,校本研修、教學技能競賽、賽教評教、教研成果展示交流等活動成常態,鼓勵教師積極投身教研教改,創新教學方法,提升教書育人專業素養。近五年共培養省、市級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63人,縣級教學能手144人,骨干教師占全縣專任教師總數的30%以上,基本形成多層次的骨干教師群體。三是切實保障教師待遇。依照政策規定,全面落實了鄉村教師生活補助、鄉鎮工作補貼、義務教育教師獎勵性績效工資。2019年投入2007萬元,確保特崗教師與公辦教師同等待遇,2020年投入532.99萬元全面落實861名教師獎勵性績效工資待遇,并建立長效機制,確保全縣教師年人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于當地公務員年人均工資收入水平。建立了教師表彰制度,縣委、縣政府每年評選表彰獎勵一批優秀教師、模范班主任、優秀校長、先進體育教育工作者和尊師重教先進單位。同時,縣政協、縣慈善協會動員社會捐資,從2013年起設立了邊遠學校教師獎勵基金,對鄉村優秀教師、獲得省、市級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稱號的教師每年進行一次表彰獎勵,已累計獎勵198人,發放獎金104.5萬元,激發了廣大教師立足本職崗位奉獻教育的熱情。
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該縣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但由于寧陜地處偏遠山區,縣域義務教育發展仍然存在薄弱環節,不能完全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質教育需求;鄉村學校的創新意識、自主發展能力、特色辦學活力有待進一步增強。在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該縣將堅持把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教育質量提升作為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立足點和落腳點,以實際行動回應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新期待。
作者單位:寧陜縣教育體育和科技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