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 蒲 草
作者:(山東)董國賓
發(fā)布時間:2021-10-27 11:32:44 來源:自學考試報
鄉(xiāng)下的澤塘邊,生長著一種水草,鄉(xiāng)下人稱之為蒲草,它還有另一個好聽的名字叫香蒲。其實,在我看來,它就是長在水邊極尋常的草。
冬天一過,原野上就有了色彩,來不及眨眼,春意便充溢四方。在鄉(xiāng)下,春水開始回暖,蒲草已在水底悄悄地發(fā)芽,過不了多久就會鉆出地面。春色濃時,蒲草的葉尖毫不羞澀地從水面露出頭來,那一碧春水,便展現(xiàn)出無限生機。在這個萬物萌生的季節(jié),各種植物都在各自的園子里抽芽吐蕊,但蒲草仍按自己的方式發(fā)芽和生長。春天的澤塘一點也不熱鬧,進入夏季,蒲草長成狹長的葉子,個子高大起來,一簇簇在澤塘里隨風搖擺起伏,遠望去,像一片波濤洶涌的海。
蒲草長在淺水里,水深處不多見。蒲草的葉子一片抱著另一片往上躥,水上部分就只見蒲葉,蒲莖大都潛在水中不作聲。蒲葉柔韌且修長,宛如一柄柄綠劍,凜凜然透出一種俠膽之氣,讓人心生敬畏。蒲草和其他植物一樣,夏天也會結(jié)出果實,起初是指頭粗細的一根細棒,色澤淺黃,映襯著碧青的葉子,這是蒲草的肉穗花序。鄉(xiāng)下人依據(jù)形狀將其稱作蒲棒,還形象地稱之為“水蠟燭”。小孩子從澤塘經(jīng)過,會蹚到淺水里摘一些上來。蒲棒拿在手里很好玩,還能入口,其實只是能吃而已,味道不是很好。澤塘邊,一群小孩子一邊戲耍,一邊啃吃這好玩的東西,讓人忍俊不禁。夏去秋來,硬邦邦的蒲棒會變得軟綿綿、毛茸茸,輕輕一按就會凹下去。若拿來撮一下,眼前立刻飄滿繽紛的蒲棒花,這像蒲公英又像柳絮的絨毛,風一刮,滿天滿地都是。干燥的蒲棒還可以當燈點,小孩子很隨意地將它喚作蒲燈,在夜間一閃一閃的,像流動的小星星。
蒲草是鄉(xiāng)下尋常的植物,秋天葉子黃了,鄉(xiāng)下人收割下來編成蒲席、蒲扇和蒲包,還做成蒲鞋和蓑衣。有行人頭戴斗笠,身披蓑衣,緩緩從雨中走過,雨點打在身上又滑落下去,這穿蓑戴笠的情形極具詩意。
宋代蘇轍詩曰:“偶從大夫后,不往三經(jīng)秋。盎中插蒲蓮,菱芡亦易求。”宋代道潛有詩云:“風蒲獵獵弄輕柔,欲立蜻蜓不自由。五月臨平山下路,藕花無數(shù)滿汀洲。”這些名篇佳句,給了蒲草另一番詩境和雅意,更增添了我對蒲草的喜好和認同。
從前,鄉(xiāng)下老家臨塘而居,塘面寬闊,澤塘里滿是蒲草。澤塘邊的小院里,頎長的蒲葉在母親手里不停地穿飛,很快,一個個蒲籃和一把把蒲扇就變戲法似的編成了。那個年代,我家的一些用品都是用蒲草自己編織的,用了一年又一年,伴隨我們走過一段又一段難熬的歲月。現(xiàn)在生活好起來了,蒲草和童年的一些趣事都湮沒在了歷史的塵埃里,但我仍常常懷念那童年的澤塘和遍地的蒲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