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是學校教育教學的主陣地,課堂教學改革是學校管理改革的主戰場。傳統的課堂教學中不同程度地存在教學理念陳舊、重教輕學、一講到底等突出問題,嚴重束縛了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學生學習被動、機械,課堂效率低下。更新教學理念,改變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法,優化課堂結構,積極推進“課堂革命”,已勢在必行。為此,我把課改作為學校管理的第一要務,提出了構建“卓越課堂”的設想,經過一年多的推行,收效顯著。


一、建構 “卓越課堂”的背景

卓越課堂教學改革的提出,源自對以下五個方面的思考:

基于對學校新的辦學理念的思考。經過深思熟慮、審時度勢、秉承創新,學校確立了“追求卓越、止于至善”的辦學理念,對學校各項工作都提出了更高標準的要求,課堂教學必然為首位。

基于對目前學校教學質量的思考。作為省級標椎化高中,為了實現創建省級示范高中的目標,提高教學質量是重中之重,而教學質量是由課堂教學質量決定的。課堂不改,談何質量提高。

基于對學校課堂教學現狀的思考。經常深入課堂就會發現,傳統的教學理念,傳統的教學方式,以教師的講為主,學生被動聽,教師唱獨角戲,學生當觀眾。這樣的課堂,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體現,課堂效率低下。

基于對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思考。課堂教學要靠教師來組織,教師隊伍的建設只能通過課堂教學能力的提升來體現??h中歷史悠久,但教師隊伍老齡化。如何讓老教師接受新教學理念,更新教學方法,引領青年教師積極探索,追求卓越,必須在課堂教學的改革上尋求突破口。

基于對當前學生學習習慣的思考。作為縣中,中考優質生源流失嚴重,所招錄的學生學習主動性差,還沒有養成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學習方式和習慣,課堂學習的參與率不高。

二、建構“卓越課堂”的頂層設計

(一)構建卓越共同體的宏觀規劃

按照“追求卓越、止于至善”的辦學理念,學校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以完善卓越管理為基礎,以建構卓越課堂為核心,培養卓越教師和卓越學生,打造學校的卓越文化,構建卓越共同體,提升辦學水平,爭創省級示范高中,辦好人民滿意的學校”。在這個動態的、發展的卓越共同體中,卓越課堂是橋梁、紐帶,是核心、主陣地,通過建構卓越課堂來培養卓越教師是基礎和保障,培養卓越學生是目標和追求。

(二)“卓越課堂”的基本理念

卓越共同體是學校發展的理想狀態,要達成和實現,建構卓越課堂是關鍵。卓越課堂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的學為中心,堅持“以學定教、先學后教、多學少教、以學論教”的16字原則?!耙詫W定教”是備課原則,“先學后教、多學少教”是授課原則,“以學論教”是評價原則。

1.以學定教。以學定教是指根據學生的學情設定教學內容、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其中學生的“學情”不僅包括學生的知識基礎、能力基礎、認知水準,還包括學生課前的預習程度、學生對新知的情緒狀態等基本情況。而“定教”,則是根據學生的情況確定合適的教學起點、教學內容以及難易程度。教師要在恰當的起點上選擇最優的教學方法、合適的教學內容,運用高超的教學藝術,營造互動、積極的教學氛圍,讓每一個學生在愉悅的學習環境中實現最優的發展。

2.先學后教。所謂先學后教,強調的是學生的自主學習,即“學”是“教”的基礎和前提,“教”是“學”的深化和拓展。學習“翻轉課堂”的理念,把學生的“學”前置,落實學生對教學內容的預習,在指導學生自主預習、合作預習的基礎上,然后去教,這時的教就是知識解疑,就是能力提升。

3.多學少教。多學少教,即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把課堂時間和課堂空間還給學生,把思維的過程還給學生,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學、討論,開展自主合作學習,讓學生多學,教師盡可能少講。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讓學習者成為學習活動的真正主人。

4.以學論教。以學論教,即以學生的“學”評價教師的“教”。它強調關注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表現,即關注他們在課堂上怎樣學習,通過了解學生在課堂上討論、交流、合作、思考、獲得結論等行為表現來評價教師課堂教學的成敗。

(三)“卓越課堂”應具備的特征

1.互動性。卓越課堂是一種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多維互動的課堂。沒有多維互動的課堂就算不上卓越課堂。

2.生動性。卓越課堂是開放的,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興趣和自信心大大增強,學生的思維不受教師的束縛,學生有自己的觀點和見解。教師鼓勵學生說出他們不同的觀點和見解,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

3.生成性。學生在師生、生生、生本互動中會獲取新的知識、新的情感、新的體會,已不再局限于教師預設的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讓學習真正發生在課堂上。

4.多樣性。其一,學習方式的多樣性:當堂自學、同伴助學、活動展學、互動評學、教師導學;其二,教師角色的多樣性:組織者、引領者、促進者、學習者、幸福者。

5.超越性。卓越課堂是師生共同創造、共同發展、不斷超越自我的課堂。卓越課堂是按照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堅持德育為先、全面發展、能力為重、以人為本、與時俱進的課堂。

(四)“卓越課堂”與“高效課堂”的區別

卓越課堂是一種目標追求,是一種價值取向,是一種至高境界。卓越課堂是高效課堂更高級的表現形式,是高效課堂的精品,是課改人追求的一種理想境界的課堂。

卓越課堂是一種教學理念,而非一種教學模式。沒有基礎和能力達到卓越課堂時,還是要從頭開始,打好基礎,實現高效,再追求卓越。

卓越課堂是高效課堂的延伸和升華。它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從本質上轉變了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建立了師生學習的共同體,彰顯著多元、開放、包容的課堂教學文化,最大程度地優化教學環境、教學內容、教學程序和教學方法,形成最優化的課堂形態,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育人質量。

卓越課堂是引領學校全面發展的著力點。它處于構建卓越共同體的核心地位,是能否按照“追求卓越、止于至善”辦學理念實現學校內涵發展、創新發展、科學發展、特色發展的關鍵。通過卓越課堂這個橋梁和紐帶,才能實現師生共同追求卓越,打造學校的卓越文化,引領學校向高層次、高水平發展。

三、推動建構“卓越課堂”的路徑

(一)行政推進

改革不能用倡導的方式來推行,必須用行政手段來推進。首先我們制定了建構卓越課堂的實施方案,開展人人參與的循環大課堂、卓越課堂大比武,通過人人講課、人人聽課、人人評課,促使教師發現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踐行卓越課堂理念,然后開展卓越課堂示范課、卓越課堂論壇,提升教師對卓越課堂理念的理解,接下來再進一步在課堂中實踐探索,申報相應的課題進行教學研究,層層推進,追求卓越。

(二)加大教師培訓

落實“卓越課堂”教學改革對教師有了新的要求。教學設計中的“編劇”能力,教學過程中的“導演”能力,課堂運行中的組織能力,解決問題中的駕馭能力。這些都要求做好教師培訓工作,我們編印了卓越課堂課改讀本,引領全體教師學習;選派骨干教師外出學習,鼓勵學科骨干教師先行;創建名師工作室,輻射帶動全員共同追求。

(三)加快教研探索

學校提出的卓越課堂只是一種理念,不是教學模式。各學科要根據理念的要求,結合學科和課型的特點去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各教研組申報相關的課題,組建課題組,進行研究。開展“卓越課堂”論壇,不斷優化教學模式,不斷完善卓越課堂的授課方法。改變教研方式和內容,開展組內微型課展示式教研,不斷探索打造學科不同課型的精品課。

(四)加強學法指導

研究制定學生學習常規,編發學科學習方法指南,引領學生學習。指導學生如何預習,如何自主學習,如何開展小組合作討論。通過“優學風、樹新風”活動,引導學生形成“樂學、善思、好問、求真”的良好學風,培養卓越學生。

課堂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課改永遠在路上。必須通過培訓、學習、研討、實踐等形式,使課堂從“有效”到“高效”,從“高效”到“卓越”。只有在不斷探索中前進,在追求卓越中建構,卓越課堂才能夠引領學校走向卓越發展之路。

作者單位 陜西省彬州市中學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