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生的成長走向“自覺、自動、自主”
作者:馬小衛
發布時間:2021-10-26 16:08:34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教育應體現出對個體生命高度關注的人文情懷,實現師生的共同成長和發展,激發每一個生命的活力,充分尊重每一個生命,這是教育的核心。建立起師生互動、生生互學的常態化教育教學模式,成為推動教育管理變革的新引擎,是激發學生活力的重要途徑。
一、 優化課堂教學,讓課堂更豐富、更鮮活、更有趣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所以,教師要認真備好一天乃至一周的課,要清晰這節課的重點、難點、易錯點是什么,遵循精講精練原則,精講時需要哪幾個典型例題,精練時需要哪幾個習題,什么地方該講,什么地方該板書,什么地方該放手讓學生展示,總結時要說什么,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等。備課胸有成竹了,上課氣場就足了,課堂預設的目標也就可以達成了。學生慢慢養成了自覺學習習慣,也就會少走彎路,輕松愉快地當堂學會了。
課堂上,教師要大膽給學生創設展示的機會。教師充分相信學生,學生一定會給我們很多驚喜。例如,在一次試卷講評課上,一道題學生居然展示了四種解法,不僅多于我原本預設的兩種,解法還更簡單。適時放手,學生的表現會更加精彩。學生既體驗了收獲成功的喜悅,又激發了學習興趣,提升了綜合素養,還實現了教學相長。
二、 探索教育方式,讓教育有價值、有溫度、有情感
十多年前,我們學校在學生的作業本里開設了一個欄目“輕輕地告訴您”,一直堅持到現在。這一做法就是為了給師生搭建起一個情感交流的平臺,努力做到細微處見真情,真誠地關心學生,熱心地幫助學生。愛是一種傳遞,當教師真誠地付出愛時,收獲的必定是學生更多的愛。例如,一次考試后,我及時分析了答卷情況,引導學生要正確看待成績,要懂得善待錯誤,要珍惜錯誤資源的利用,鼓勵學生對后續學習要充滿信心。欄目里,學生的回復讓我欣喜和驕傲?!澳挠惺裁匆荒畛煞?,無非都是百煉成鋼。不是所有的熬夜都叫努力。當你的才華還撐不起你的野心時,你就應該靜下心來學習。讓這次考試成為興奮劑,而不是絆腳石。你要悄悄拔尖,然后驚艷所有人!”“這次考試讓我明白:再不努力真的來不及了。初一時,吃吃自己的老本,就能考個不錯的成績。初二憑借一直引以為傲的運氣和小聰明,也到達過巔峰。不過初三了,真的是要靠腳踏實地制勝。”……針對學生坦誠、認真的交流,我會及時一一回復或者抽時間和學生面談,以正面引導、表揚激勵為主,讓學生逐步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
三、 踐行作業革命,讓作業重質量、重策略、重實效
積極倡導學生可以做不同量的作業,保證讓每個人都能按時交作業。每天結合教學內容,給學生布置適量的作業,允許學生取舍。對于正式作業,多年來我一直堅持少則1道,多則4道,不讓學生抄原題,引導他們把省出來的時間用在審題和寫過程上。自習課總是交給學生自主安排,絕不侵占學生的自主自習時間,除非為個別學生答疑解惑,讓他們靜心學習、學會思考。要尊重和關愛學生,讓他們通盤安排學習,實現各科平衡發展。要讓學生明白,每天最重要、最有價值的學習便是糾錯。作業中的錯誤一定要第一時間糾正,我也會第一時間批改。引導學生對于不會做的題或者做錯的題一定要不懂就問。對于學生遇到的共性問題,利用習題課幫助學生解決。每逢大考出錯的題,要求學生在糾錯本上糾錯,注重一題多解、注重方法總結、注重反思感悟。每次糾錯后,利用課堂時間給學生分享糾錯做得好的作業,大力表揚好在什么地方,讓學生學會如何做有價值的作業,讓學生取長補短,向榜樣學習,互相激勵,共同進步。落實分層作業,實現因材施教。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一定要給適合他們口味的“自助餐”。對于基礎很弱、學習能力不強的學生,教他們每天要緊扣課本抓基礎,每天可以選做幾道題來鞏固當天的知識。面對問題突出的學生,要耐心地和他們促膝交流,給他們教方法,給他們樹信心,激勵他們超越自己。和學生、家長進行“三方會談”,一起商討有效的學習方法,鼓勵學生不放棄,努力前進,尋找適合自己的高效學習方法。
每一節課都是師生生命過程里美好的記憶,都是不可重復的生命體驗。精彩的課堂,不只是教師光芒的照耀,更應該是學生智慧的呈現。教師應該是學生活動的組織者、學生思維的激發者、學生聲音的傾聽者,更應該是學生思考走向深入全面的推動者和引領者。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為本、以學定教,學生要用心去領悟、用自己的觀點去判斷、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如此,教育教學過程才能真正成為學生“自覺、自動、自主”發展的過程。
作者單位 陜西省寶雞市第一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