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式教學是一種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教師在音樂教學中運用體驗式教學方式時,要針對學生實際進行科學評估,確定教學基本框架,幫助學生在學習中形成樂感,讓學生從不同角度體驗音樂的旋律、歌詞及創(chuàng)作背景。

一、體驗旋律,促使學生初生樂感

初中生對音樂旋律十分敏感,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他們從多個方面進行體驗。首先要讓學生感受音樂的節(jié)奏。節(jié)奏是確定旋律的主要因素,學生了解了音樂節(jié)奏自然能夠形成樂感,特別是律動操作,它是學生內化樂感的具體體現(xiàn)。其次要讓學生感受和聲美。音樂作品的風格不同,和聲應用也存在很大的差異性,教師應引導學生從和聲的角度展開學習。最后要讓學生演唱或者演奏。教師應該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定的條件,讓學生展示自己的音樂作品,通過展示學生的體驗會更為真切,學習效果也會更加顯著。

如教唱蘇教版八年級音樂下冊《大海啊,故鄉(xiāng)》這首歌曲時,教師可以這樣導入:你去過海邊嗎?在海邊你都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學生大多都去過海邊,自然能夠快速地給出答案。此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相關圖片或視頻,讓學生感受大海的氣勢,并順勢導入新課: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聽一首關于大海的歌曲——“大海啊,故鄉(xiāng)”。學生對這首歌曲的旋律比較熟悉,自然就能夠跟唱起來。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說一說這首歌曲旋律的特點,學生紛紛發(fā)表看法。有學生說,這首歌曲的旋律有濃厚的懷念意味,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應該滿含深情地演唱。也有學生說,這首歌旋律優(yōu)美,節(jié)奏鮮明,具有很強的感染力,聽到這首歌,仿佛看到海外赤子翹首盼望的情景。

二、體驗歌詞,幫助學生形成樂感

每一首歌曲都有旋律,也有精美的歌詞,對歌詞展開體驗學習,可以使學生感受音樂的聲韻美、意象美、文化美。歌詞本身包含的意義十分豐富,在特定歌曲中,這些歌詞有著深刻的內涵,學生只有了解了歌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才能有所感知。有些歌詞本身就帶有故事性,學生通過歌詞解析,能夠從中感受其豐富的內涵。有的歌詞聲韻節(jié)奏鮮明,學生通過誦讀歌詞,能夠形成節(jié)奏感,對提升自身樂感很有幫助。

在教唱《踏浪》這首歌曲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音頻,加強學生對歌曲的感知,然后將歌詞投放到大屏幕上,教師用鋼琴伴奏,讓學生以漸強的力度有感情地誦讀歌詞,體會海浪推向沙灘的情景。為了使學生對歌曲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布置歌唱誦讀任務:這首歌充滿了青春的活力,給人帶來了奮進的力量,請大家深情地誦讀歌詞,讀出自己的感情。學生根據(jù)教師的任務展開學習,很快就能在誦讀中體驗到歌曲的優(yōu)美之處。教師對學生的表現(xiàn)應及時評價,為學生提出更多的意見,幫助學生順利建立樂感。教師利用歌詞誦讀活動展開教學,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思考、感知機會,學生在具體的實踐中也能夠形成更為深刻的體驗,學習成效自然很好。

三、體驗背景,引導學生建立樂感

歌曲都有特定創(chuàng)作背景,教師應針對學生的認知基礎,為學生展示一些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資料,幫助學生形成新的學習感知體驗。特別是特定歷史背景下創(chuàng)作的音樂作品寄托著作者無限的情懷,如果學生不了解創(chuàng)作背景,就不能理解歌曲內涵,也不能產生更多的情感共鳴。讓學生深入了解音樂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結合特定情境的音樂,對學生建立樂感有很大的幫助。

小學生對歌曲創(chuàng)作的背景不是很熟悉,教師不妨為學生進行詳細的解讀,讓學生結合創(chuàng)作背景進行表演,他們自然會對歌曲有更深刻的認知。如學唱《雨花石》這首歌曲時,教師可以這樣導入教學內容:大家去過南京嗎?南京有一個地方叫雨花臺,這個地方曾經(jīng)發(fā)生過很多歷史事件,1927年以后,雨花臺淪為國民黨統(tǒng)治者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志士的刑場。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決定在此興建烈士陵園,雨花臺就成了紀念革命先烈的地方。學生聽了教師的講解后,對歌曲有了更多的感情,在學唱過程中就能夠端正心態(tài)。教師為學生介紹作品背景的目的非常明確,就是要給學生帶來更多信息,讓學生能夠正確理解歌曲內涵。

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采取體驗教學方式,非常符合學生建立樂感的要求,但教師要有篩選意識,要有目的地提升學生學習體驗的品質,促進學生學科能力的成長。其實,構成音樂的元素很多,學生通過體驗可以獲得最為直觀的感知;歌詞豐富的內涵,歌曲優(yōu)美的韻律,學生通過體驗就能形成美感;歌曲背景介紹學生從中能夠了解音樂作品背后的故事,能夠豐富認知,這些對學生提升音樂學科素養(yǎng)很有幫助。

作者單位 江蘇省連云港市灌云縣南崗中學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