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當前,我國大多數高校均開設了各類音樂教育課程,如古典音樂、流行音樂、通俗音樂等,形式各異,不同類型的音樂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日常娛樂生活,還可以促進高校音樂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然而,我國高校音樂教育在創新改革過程中仍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許多問題還沒有得到有效解決,這就需要高校音樂教師積極深入探索,以流行音樂與古典音樂有機融合的方式全面推動音樂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據此,本文主要對高校音樂教育中流行音樂與古典音樂的有機融合進行詳細分析。

[關鍵詞] 高校音樂教育 流行音樂 古典音樂 有機融合

引 言

隨著高校音樂教育教學內容愈發多元化,在其多元化的進程中,教師與學生開始高度注重流行音樂與古典音樂的有機融合。在高校音樂教育教學工作中,教師將古典音樂與流行音樂切實結合,既能夠促使學生熟練掌握音樂理論知識,又能夠顯著提升學生的音樂專業素養。所以,教師不能出現任何偏向,應基于實際情況使二者密切結合,整合并匯總相關教學內容,設置科學、合理、有效的音樂課程體系,以促進高校音樂教學效率與水平的快速提高。

流行音樂與古典音樂的密切關系

古典音樂并非固定概念,在不同時代背景下,其內在含義也存在一定差異。一般來說,在人類生活時代前生成的,得以傳承發揚的音樂,都可稱之為古典音樂。可以說,當前社會的流行音樂在后代人心中也會被稱為古典音樂,所以古典音樂實際上就是對先人創作的音樂的統稱。古典音樂因歷史悠久,經受了時代的考驗,而備受人們的青睞和欣賞。許多古典音樂韻味十足、結構繁雜、旋律美妙,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相較于古典音樂,流行音樂很容易被大眾接受和識別,其具有突出的通俗性,多數內容以時代特色為主題,感情表述直接、真誠。因流行音樂的音域比較小,歌詞易于理解,內容簡短,所以古典音樂與流行音樂之間存在較大差異。就音樂的實質而言,兩者都從屬于音樂分支;就音樂理論常識來講,兩者的共性較多,且在感情表達與旋律層面具有較高的相似性。在此基礎上,在高校音樂教育教學中有機融合古典音樂與流行音樂已成為必然趨勢。雖然兩者的表現方式有一定區別,但在和聲、節奏及情感表達上卻有一定的共鳴。目前,古典音樂與流行音樂的融合已具備了很多有利的基礎條件,其區別主要在于具體的結合內容。高校音樂教師在不斷探索古典音樂與流行音樂的內在聯系機制及二者的融合方式,以確保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音樂水平與素養。

流行音樂與古典音樂融合的重要作用

1.可多元化知識體系

多元化的知識體系,能促使大學生實現良好的綜合素養培養,音樂教育可幫助學生構建積極健康的人格品質。在高校音樂教育教學工作中,教師可通過有機融合古典音樂與流行音樂的方式,為學生灌輸更加完善的音樂知識,健全、豐富學生的知識體系,快速提升其音樂思想意識與藝術審美能力。

2.可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

在高校音樂教育教學工作中有機融合古典音樂與流行音樂,同時保留二者的共性與個性,可充分發揮彼此的優勢及特色。教師應積極探索相關教學內容與形式,力爭以流行音樂的現代表現形式改編古典音樂,從而實現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激發與培養,推動其綜合素養顯著提高。

3.可優化教育教學活動

在高校音樂教育教學過程中,有機融合古典音樂與流行音樂,需整合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方法。教師要深層了解、領悟教材內容,基于教學內容的需求,科學設計教學活動,利用各式各樣的教學工具優化、健全教育教學活動,還可創設多樣化的教學形式,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與興趣。

4.可提升音樂教育的效能

為了有機融合古典音樂與流行音樂,教師應科學整合教育教學資源,深層探究二者融合的教學模式與內容。在高校音樂教育教學工作中,教師可采取學生易于接納的方式呈現教學內容與資源,只有這樣,才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其全身心地投入音樂學習中。基于教師正確的指導,學生可快速吸收、領會音樂知識,進而提高自身音樂鑒賞能力,順利實現高校音樂教育教學目標。

流行音樂與古典音樂融合的教學設計與策略

1.轉變學生對古典音樂的認知

實現古典音樂與流行音樂的有機融合時,教師需特別重視學生對古典音樂的認知態度。在高校音樂教育教學工作中,教師應實時轉變古典音樂,使其流行化,同時,要讓學生了解古典音樂大多數都是基于當下情境所創作的,正是由于其與時代需求相符才得以流傳,代表了時代特征。教師應重視古典音樂局部知識與流行音樂整合的比較性教學,幫助學生深層認識古典音樂與流行音樂的共性與通性,基于古典挖掘流行,再基于流行發掘古典,以實現古典與流行的有機融合。

例如,教師先向學生提出以下問題:“同學們,你們在火車站或機場是否會因尼基·肯尼基的《回家》等類型的音樂和旋律,而更深刻地感受到家的溫暖,是否會生出即刻趕回家的愿望?”然后,教師詳細闡述《回家》是典型的古典音樂。該方法是以設問與潛移默化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對古典音樂的好奇心與興趣,推動其逐步接受并熱愛古典音樂,進而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音樂教育教學過程,提高自身音樂水平與素養。

2.創新、優化融合教學模式

音樂教師應基于課堂氛圍與理論知識對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實時調整,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升教學整體效果。音樂教師還應在轉變、優化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就實際教學內容,尋找古典音樂與流行音樂的共性,使兩者實現有機融合。在課堂講解中,教師可要求學生自行演唱一段與知識點相關的古典音樂及流行音樂。這樣能有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且學生也不會對古典音樂產生抵觸心理。此外,高校音樂教師還可通過舉辦音樂會、晚會等方式,安排古典元素與流行元素融合的樂曲,督促學生自主練習、演繹,使其在實踐過程中領悟二者融合的魅力。

3.完善、豐富融合教學內容

音樂教師在設置教學內容時,不僅要整合既有教學內容,還需進一步發掘古典音樂與流行音樂有機融合的教學內容,以吸引學生對音樂教學的注意力,積極參與到音樂教學中去,從而深層了解更多音樂知識。在目前的高校音樂教育教學工作中,教師所設置的教學內容更加傾向于流行音樂,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古典音樂,進而影響了學生對于古典音樂的了解與熟悉。所以,高校音樂教師應在教學中逐層滲入古典音樂,充分發揮各種多媒體、技術的優勢,為學生播放一些比較熟知的古典音樂,引導他們主動接受古典音樂,提高其古典音樂的鑒賞能力與音樂素養。但是,教師還需要注意,在強調古典音樂時,不能顧此失彼,而忽略了流行音樂,要同時播放古典音樂與流行音樂,選兩者有機融合的樂曲最合適,可使得學生感受各種類型音樂的魅力。在音樂教育教學中,教師需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正向引領學生在音樂中融入情緒情感,使其從內心產生情感共鳴,深層感知音樂作者與演唱者所傳達的情感。例如,在教授演唱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糾正、強化學生的演唱技巧,還要引導其投入更多的情感。學生只有能正確認知了樂曲的內涵并投入情感之后,他的演唱才會有靈魂,才會引發共鳴,進而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身音樂表達能力。

4.有效應用多媒體技術

在時代快速發展的趨勢下,高校教育教學工具越來越多元化,出現了計算機、音樂軟件、智能手機等多媒體工具,教師應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其作用。例如,教師可通過網絡將古典音樂視頻傳輸于學生,供其鑒賞分析;還可錄制相關小視頻,如名曲點評、技巧展示等,傳于學生的微信,讓他們利用課余時間學習,以便在短時間內實現教學目標。現階段,雖然音樂知識的傳授形式多樣,但是依舊需要音樂教師不斷探索如何全面應用各類新媒體元素與工具,引領學生欣賞、了解經典的古典音樂作品與流行音樂作品,以熏陶、感染學生。就內容層面,在古典音樂課堂教學中,可融入流行音樂的積極元素,讓學生通過對比發現二者的關聯性,以助于他們準確掌握音樂所表達的深層情感與含義。學生能在欣賞中逐步學會如何在音樂演繹中表述自身情感,如何更好地強化音樂作品的藝術魅力。

5.探索二者有機融合的元素

古典音樂具有一定的多變性與時代性,因此,教師應在古典音樂教學過程中融入流行元素,以助于讓學生更快地接受古典音樂。例如,在貝多芬古典音樂《命運》中,作者展現了濃郁的情感,學生在聆聽時,要引導其深入了解、感悟作者的真實情感。但是理查德改編了《命運》,他在其中添加了現代化元素,改變后的樂曲兼具古典特性與時代特性。學生可在對比中學習、體會古典音樂與現代音樂的融合。其實,有的古典音樂也具備較高的現代化價值,想要使古典音樂被大學生所接受與重視,教師必須根據實際教學情況,適度轉變古典音樂的表現形式,比如以現代化的音樂器材激發學生對于古典音樂的好奇與興趣,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其主動探索古典音樂的現代化演繹方式。

6.提高音樂教師的專業素養

現代音樂素質教育明確指出,音樂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綜合能力與專業素養。當今,音樂教師不能只會教授音樂課程,還需要全面了解所有音樂課程的知識,要從整體上掌握授課過程,系統地為學生傳授知識,進而才可以開展基于古典音樂與流行音樂有機融合的教學。這就要求高校音樂教師努力提升自身音樂專業素養,不斷吸收新知識與技巧,逐層探索二者融合的教學方式與方法。對此,高校應積極以多樣形式對音樂教師進行培訓,幫助教師在熟練掌握專業音樂理論與技巧的基礎上,提高自身音樂教育教學能力與音樂鑒賞能力,這樣才可以構建一支完整的,高能力、高素質的音樂師資隊伍,以推動古典音樂與流行音樂的融合教學。與此同時,高校還應為二者的融合教學提供完善的硬件設施與技術支持,提供健全、先進的現代化教學設施設備,并要求教師必須熟練使用現代化設施進行音樂教育教學活動,能在課堂教學中基于現代化教學手段實現古典音樂與流行音樂融合的教學目標。

結 語

綜上所述,在高校開設音樂教育課程,對于培養學生的良好綜合素養大有裨益,這就需要在教師教育教學過程中有機融合古典音樂與流行音樂,實現音樂教學的多樣化。針對目前高校音樂教育教學的現狀,教師可實時創新、優化教學模式,使學生準確了解古典音樂與流行音樂的密切關聯。教師還可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音樂教學,以優化課堂教學結構、豐富課堂教學活動,進而科學、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音樂水平與素養。

參考文獻:

[1]楊詩琳.新時期高校音樂教育中古典與流行音樂的融合[J].當代音樂,2018(7):38-40.

[2]許遠偉.大學音樂素質教育中古典與流行的有機結合探析[J].北方音樂,2018,38(12):254.

[3]葉波.淺論大學音樂素質教育中古典與流行的有機結合[J].戲劇之家,2015(3):94.

[4]劉靖華.高校音樂教學中古典與流行的結合路徑探討[J].當代音樂,2018(6):42-43.

[5]萬雨軒.流行音樂潮流中古典音樂元素的發展探索[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7(7):320-321.

作者單位:陜西藝術職業學院

責任編輯: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