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適時運用信息技術
作者:李福兵
發(fā)布時間:2021-10-19 16:46:39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語文課程標準中建議語文教師應當改革教學手段,變靜為動,變抽象為具體,在課堂教學中恰當?shù)厥褂眯畔⒓夹g,落實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應有的主體地位,從而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使用信息技術,以實現(xiàn)課堂優(yōu)化、效果提升呢?
一、課堂教學開課時使用,促進學生興趣的激發(fā)
于漪曾經(jīng)在她的《語文教育論集》中寫道:“授課的首要目標就是要想法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的心牢牢地抓住。”如若在課堂教學伊始,巧妙并合理地使用多媒體,營造出好的開課序幕,便能在課堂伊始就牢牢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引燃學生求知好學的火花,使他們都能信心滿滿地積極接受新知識。例如,在教學《圓明園的毀滅》這一課時,點題后,學生就急切渴望了解火燒圓明園的具體情景,若此時播放“火燒圓明園”的視頻片段,便能使學生能很快了解到八國聯(lián)軍侵略中國的滔天罪行,也可迅速激發(fā)他們對《圓明園的毀滅》課文中涉及的真實歷史的深入探究,為即將學習課文中的詞、句、段埋下了伏筆。課堂上使用信息技術手段,拉近了學生與課文的心理距離,激發(fā)了他們豐富的想象,還培養(yǎng)了想象力。
二、課堂教學中間使用,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課堂教學中何時使用多媒體技術是我們根據(jù)教學需要來確定的。把握媒體的演示時機,應結(jié)合課堂需要突破的重難點,恰當運用技術手段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教師根據(jù)教學需要,適時使用多媒體技術,有利于學生理解重點詞句段,有利于引導學生突破重難點。例如,《草船借箭》教學時,怎樣讓學生體會到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學生沒有見過諸葛亮,僅僅聽說他如何的睿智聰明,對三國歷史也不了解,僅憑課文中的文字描寫,不能很好地領會和理解。新授課時,在學生朗讀課文之后,教師即刻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三國演義》中“草船借箭”的經(jīng)典劇幕,讓學生來思考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僅僅只是因為諸葛亮聰明嗎?通過 有關“草船借箭”歷史視頻的播放,形象地再現(xiàn)了當時緊張激烈的戰(zhàn)爭場景,最后讓學生對照課文找出諸草船借箭成功必須依靠天氣協(xié)助的決定因素,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借助信息技術手段,既省時又省力,還突出了重點和難點內(nèi)容,課堂教學必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課堂拓展時使用,提升學生對文本的領悟
信息技術可以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把學生不易理解的問題,具體、形象、全方位地立體呈現(xiàn)。信息技術手段適時使用,能讓學生一覽問題全貌,有助于加快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領悟。如,古詩《題臨安邸》教學時,“臨安”在哪?“汴州”又在哪?與詩人有什么關系?又如,《早發(fā)白帝城》中的“白帝城”具體在哪?有什么特點?與詩人有什么關系?這些問題學生全然不知。這些古代歷史知識如果弄不明白,必然會影響學生對詩句的理解。在教學這些古詩的時候,我們可以借用信息技術手段呈現(xiàn)這些遺跡當今的具體位置,加深學生對詩句內(nèi)容的領悟。
四、課堂欣賞時使用,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升華
在欣賞課文時,使用信息技術,可以使學生深入理解文本內(nèi)容,領會文本意境。如,新授完《桂林山水》后,可以播放電影《桂林山水》,給學生直觀地、整體地呈現(xiàn)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美。通過優(yōu)美的音樂和解說人聲情并茂的闡述,學生們仿佛身臨其境,感受“人在畫中游”的意境。又如,進行習作教學“父母之愛——我想對你說”時,可以制作課件“家庭樹”,背景音樂為《可愛的家》。點擊PPT上的樹葉,彈跳出“爸爸媽媽”,同時提出問題:“你們今年多大了?從出生到現(xiàn)在,你跟父母一起生活了多少天?請拿起筆來算一算,好嗎?”學生動筆計算,積極發(fā)言。再引導講一講與父母間的感人故事,背景音樂為《世上只有媽媽好》《父親》。學生此時必定全情投入活動,寫出情滿意滿、感人至深的作文。
五、復述或背誦時使用,喚醒學生的記憶
要想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就要想辦法融入學生的實際生活。我們都知道信息技術手段能夠巧妙地讓文本中的內(nèi)容通過媒體立體顯現(xiàn),所以在引導學生復述或背誦課文時,借用恰當?shù)男畔⒓夹g進行文本畫面呈現(xiàn),就能起到點撥引路的輔助效果,讓學生借助畫面內(nèi)容詳細進行回憶、復述。如,在指導背誦《火燒云》這一課時,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播放火燒云顏色不斷變化的幻燈片或視頻,有利于促進學生對文本的記憶與理解。心理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通過視覺與聽覺感觀沖擊而獲得的綜合信息,遺忘率最低,且便于舊知復現(xiàn),溫故知新。
所以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抓住時機,合理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實現(xiàn)現(xiàn)代傳媒與傳統(tǒng)教學的結(jié)合,必能提高課堂效率,促進學生素養(yǎng)的提升,從而達到雙贏的效果。
作者單位 陜西省勉縣溫泉鎮(zhèn)中心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