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從心理危機的概念和表現出發,通過分析大學生心理危機的特征和主要類型,研究大學生心理危機防御教育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從教育學的角度提出了高校學生心理危機防御教育對策。

[關鍵詞] 教育學 高校學生 心理危機 防御教育

近年來,高校學生心理危機既給個體生活乃至生命帶來了嚴重的危害,又在社會上產生了不良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認真研究大學生心理危機的類型和特征,全面分析大學生心理危機防御教育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從教育學的角度提出有針對的措施,以進一步加強大學生心理危機防御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心理危機的含義及表現

1.心理危機的含義

心理危機,是指個體面臨突然或重大生活逆遇時造成的心理失衡狀態。從心理學角度來講,個體始終在努力維護自身與環境的協調和平衡,當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或變化時,平衡就會被打破,會造成思維和行為的紊亂,進入危機狀態。由此可見,心理危機就是不平衡的心理狀態。

2.心理危機的表現

當個體遭遇心理危機時,其情緒、認知、心理和生理等方面都會有一定的反應或表現。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情緒表現。遭遇危機后,個體的不良情緒主要為緊張、焦慮、害怕、煩躁、恐懼、抑郁、憤怒、沮喪甚至絕望等。二是認知表現。遭遇危機后,受強烈情緒的影響,個體的認知反應會出現兩極變化,此時,如果積極思維,努力調整認知,發揮積極情緒的作用就能順利渡過危機,實現自我成長;反之,就會專注于負性情緒,導致認知偏頗、管狀思維和認知功能障礙等,陷入危機難以自拔。三是心理行為表現。心理行為反應個體遭遇危機后為排解或減輕痛苦而采取的防御機制,具體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積極的反應,比如堅持、升華等;第二類是消極的反應,包括否認、攻擊、逃跑、退縮、放縱和自殺等;第三類是中性反應,包括轉移、反向、倒退、壓抑、投射和合理化等。四是生理表現。當個體遭遇危機后,生理反應會涉及全身的各個系統和器官,這些生理反應與其他系統相互影響。

大學生心理危機的特征及主要類型

1.大學生心理危機的特征

大學生心理危機具有五個基本特征,即發展性、交互性、易發性、潛在性和時代性。發展性是指心理危機屬于個體發展過程中必然遭遇的社會角色轉變;交互性是指造成心理危機的因素往往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易發性是指心理危機是個體內部因素和外部環境條件共同作用的結果;潛在性是指心理危機大多不以直接爆發的方式出現,而是潛藏于個體內心深處,當遭遇特定應激事件時才會誘發心理危機;時代性是指大學生的心理危機與所處的時代有高度相關性。

2.大學生心理危機的主要類型

從大的層面來說,大學生心理危機包括發展性危機、境遇性危機、存在性危機和障礙性危機四類。發展性危機是指在個體正常成長和發展過程中,因遭遇急劇變化或猛烈轉變而導致的異常反應。境遇性危機是指遇到罕見或超常事件時,個體因無法預測和控制而產生的危機。這種危機具有突發性、隨機性、強烈性、災難性、震撼性和不可預見性等。存在性危機是指個體遭遇重要或重大的人生問題時產生的內部焦慮或沖突。存在性危機有的是現實的、淺層次的,也有的是對人生意義的深層次追問或思考。障礙性危機是指由個體內在的精神病理機制或精神疾患等引起的危機。

從目前的實際情況看,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危機有以下幾種:一是由人格缺陷、自我認知偏激誘發的心理危機;二是因家庭重大變故或激化性事件誘發的心理危機;三是因教育缺失、行為沖突誘發的心理危機;四是因情感受挫,難以自拔誘發的心理危機;五是因學業壓力、競爭擇業受挫造成的心理危機;六是因人際交往沖突或矛盾而誘發的心理危機。

大學生心理危機防御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大學生心理危機事件層出不窮,并造成了嚴重的危害和社會影響。這從側面反映了我國大學生心理危機防御教育處于非常尷尬的境地。經過調研和分析,目前大學生心理危機防御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其一,危機前的防御教育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危機預警機制不健全,延緩了危機的識別、發現和應對工作;二是教育活動效果不明顯,其原因是日常教學重理論教育而輕實踐教育;三是預防教育專業人才不足,難以勝任這項工作。

其二,危機中的防御教育存在一定的問題:一是防御教育嚴重缺失,有的學校開展預防教育的力度不夠,有的學校甚至沒有進行危機中的預防教育;二是危機中的防御教育多重視危機個體的教育,而忽視了對周圍群體的防御教育;三是危機中的防御教育方法偏重思想教育,忽視了心理學方法的應用,有待于進一步創新、完善。

其三,危機后的防御教育與危機中的情況有些類似,一是危機后的防御教育嚴重缺失,有的學校甚至沒有開展危機后防御教育,有的即便開展了也是籠統地進行,缺乏應有的針對性;二是危機后的防御教育方式、途徑單一膚淺,沒有充分調動學校、家庭和社會三方面的力量;三是已經開展防御教育的學校忽視了反復教育的重要性,削弱了預防教育的實際效果。

基于教育學的高校學生心理危機防御教育對策

大學生心理危機的發展分三個階段,即危機前、危機中和危機后,開展大學生心理危機防御教育,必須緊緊圍繞這三個階段深入進行。

1.構建大學生心理危機前防御教育體系,做實危機前防御教育

其一,建立健全心理危機預警機制。一是建立完善的心理危機預警機制和制度,通過建立全員參與的“學?!獙W院—班級—宿舍—學生”五級聯動管理網絡,有效降低危機事件的發生率,減少學生面對危機的恐慌和無助,引導學生科學應對危機。二是建立快捷、通暢、高效的心理危機預警渠道。學校可通過開展新生入學心理普查、每月心理排查、高危人群跟蹤追訪和朋輩心理互助等活動,快速識別危機和發現危機。三是構建科學系統的危機預警指標體系,提高預警的主動性、針對性和目的性,進而提高防御教育的實效。

其二,開展“五位一體”的理論教育。一是深入開展正確的“三觀”教育。要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使其學會用聯系的、辨證的、發展的眼光看問題,通過正確地認識自己、客觀地看待他人、合理地評價社會,正確處理自身與他人、與社會的關系,正確面對成敗得失,合理應對遇到的矛盾和挫折。二是開展良好的人格教育。要引導學生客觀地認識自我、科學地評價自我、合理地接納自我、適時地調控自我,增強自我情緒調控的能力,提高其挫折承受能力和環境適應能力,進而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三是深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要讓大學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識,強化心理健康意識,及時掌握心理調節的基本技能,提高其抗挫折能力,進而降低心理危機事件發生的概率。四是開展危機知識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危機意識和危機防御教育意識,使其能科學有效地應對危機,順利化解危機。五是開展尊重生命教育,通過開展生存教育、發展教育和死亡教育,啟發學生全方位、深層次地思考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從而珍惜自己的健康和生命,尊重他人的健康和生命。

其三,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教育。一是成立學生心理社團,通過舉辦各類交往活動,讓學生實現自我服務和自我疏導,減少危機發生的偶然性和意外性,增強防御教育的主動性和先導性。二是開展心理普查輔導,做到心理危機早發現、早預防。三是建設和諧校園文化,在堅持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的理念上,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凸顯心理健康教育宣傳,積極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進而鞏固、提高心理危機防御教育的效果。四是開展網絡心理教育,借助網絡加強心理健康宣傳和教育,進一步預防心理危機的發生。

2.構建大學生心理危機中防御教育體系,做精危機中防御教育

遭遇危機的個體是最需要幫助的,一方面要采取各種積極措施進行有效的危機干預,幫助其解除危機;另一方面,要及時開展防御教育,防止危機進一步惡化,造成更大的影響和危害。

其一,對危機中的個體開展一對一防御教育。一是開展談心式教育,通過談心幫助其釋放心理能量,緩解不良情緒,降低身心壓力,增強危機應對能力;二是開展疏導教育,通過積極疏通、啟發誘導,對學生進行矯正性心理疏導和發展性心理疏導,引導其正確地釋放不良情緒;三是開展思想轉化教育,通過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行導人,使學生的思想從消極變為積極,從錯誤轉向正確,從后進轉化為先進。

其二,對危機周圍群體開展有針對性的防御教育。對危機周圍群體開展防御教育的目的是防患于未然,防止因情緒感染誘發其他次生危機。一是開展典型教育,通過識別發現典型、扶持培養典型、宣傳樹立典型和推廣學習典型,引導大家對照典型、學習典型和模仿典型,從而避免次生危機的發生;二是開展團體輔導,通過團體成員間的積極互動和交流,啟發大家思考、感悟,從而達到提升認識、健全人格、調整行為的良好目的;三是開展感染教育,以潛移默化、耳濡目染的方式,熏陶、影響、感化周圍群體,使其主動接受防御教育。

3.構建大學生心理危機后防御教育體系,做深危機后防御教育

在心理危機事件后開展防御教育,其目的是通過總結教育、激勵教育、跟蹤教育、反思教育、心理輔導、心理治療等開展心理危機防御教育,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和順利成才。

其一,開展恢復性危機防御教育。一是進行總結教育,對成功經驗要積極推廣,對失敗教訓要深刻反思并分析原因,在思考和探究的基礎上不斷改進完善,消除隔閡和阻礙;二是開展激勵教育,鼓勵學生向正確的目標和科學的方向努力奮斗;三是開展期望教育,引導學生向提出的希望、要求和目標努力;四是開展自我教育,引導學生通過自我努力不斷提高自身危機意識和危機防御教育意識,進而提高危機防御教育的效果,降低心理危機事件的發生率。

其二,開展反彈性危機防御教育。一是開展反思教育,在總結成功經驗、分析失敗教訓的基礎上,增強學生的危機意識和危機防御教育意識,提高其危機協調和危機處理能力,推動反彈性危機向恢復性危機轉化;二是開展跟蹤教育,幫助學生徹底從危機事件中走出來,逐步使反彈性危機轉化為恢復性危機;三是開展心理輔導,幫助學生建立理性觀念并肯定自我,促進深層次矛盾的徹底解決,使學生恢復心理平衡,心理危機得到徹底解除。

其三,開展失敗性危機防御教育。一是開展反復教育,增強危機防御教育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和應對危機的能力,促進其健康成長、順利成才;二是開展協調教育,不斷提高學生的危機協調處理能力,推動失敗性危機轉化成協調性危機;三是開展心理治療,通過思想開導和藥物治療對學生進行心理危機防御教育,不斷緩解失敗性危機,促使心理危機逐步得以解除。

參考文獻:

[1]高博.大學生心理危機防范快速反應機制及教育對策研究[J].黑河學院學報,2017(11).

[2]劉潤香,涂威.論大學生心理危機評估的幾個問題[J].教育現代化,2018(36).

[3]吳彩虹,卿再花.大學生心理危機防范的教育學思考[J].新余學院學報,2018(5).

[4]唐海波,譚園.試論大學生心理危機的識別和干預[J].大學教育,2014(4):152-153.

作者單位:咸陽職業技術學院

責任編輯: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