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初中數學教學內容及要求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傳統應試教育模式和教學方法的弊端日漸凸顯,其不但阻礙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動性,而且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及心理健康發展都有著很大的影響。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對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以期對他人有所幫助。

一、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書本為中心和課堂為中心的,是教師講、學生聽的灌輸式模式,這種灌輸模式不僅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養成,還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尤其像數學這類邏輯性極強的科目,教師更應該積極改革和創新教學模式。目前,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得十分廣泛,首先它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其次它能夠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培養學生的辨別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

二、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的策略

1.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與專業能力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教學能力,不斷進行知識積累,積極改革和創新自身教學模式。同時,教師還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樹立自我發展的意識,不斷更新自身知識結構,發展自身專業能力與知識能力。

例如,講授人教版初中數學“幾何圖形”這一知識點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搜集相關課外資料,從中了解一些與幾何起源和發展有關的人物軼事等,還可以在教學課件中插入一些已出土的、精美的、古老的文物圖片,讓學生通過觀察,了解、認識這些文物上邊精巧且對稱的幾何圖形,這樣不僅能夠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還能夠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對于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精神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

2.創設問題情境

新課改要求教師在學生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使學生在自覺、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中,能夠發現問題,并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問題情境不僅能夠使學生與教師產生情感共鳴,還能夠培養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對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科素養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講授人教版初中數學“二元一次方程組”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在課前預習階段可以為學生這樣創設問題情境:“在籃球、排球比賽中,共有48個隊、520名運動員參加,其中籃球隊每隊10名運動員,排球隊每隊12名運動員,求籃球、排球各有多少隊參賽?”“某飲料根據包裝大小制定了3種價格,1個中瓶比2個小瓶便宜2角,1個大瓶比1個中瓶加1個小瓶貴4角,大、中、小各買1瓶需9元6角,問這3種型號的飲料每瓶各多少元?”課前教師讓學生運用已有知識試著解決問題,課中引導學生相互交流解題思路,讓學生鞏固所學知識。

3.分層教學

分層教學是指教師按照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力水平及發展潛力等,將學生科學合理地分為水平相近的小組或層級,并為他們制訂合適的教學方案,使這些小組或層級在教師引導下能夠得到較好的發展。分層教學又稱為分組教學或能力分組教學,其對學生的個體發展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

例如,在講授人教版初中數學“不等式”這一內容時,由于這部分內容對學生思維的敏捷度要求極高,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將他們分為優等生、中等生和困難生三組。對于困難生,教師可以引導他們從基礎知識著手學習;對于中等生,教師可以對他們進行簡單的課外拓展,以此鞏固所學知識。對于優等生,教師可以讓他們了解一些與課程有關的歷史故事、人物趣事等。這樣一來,每個層級的學生都會有所收獲,有所發展。

4.完善監督反饋體系

初中階段的學生,雖然學習能力和探究欲都很強,但受年齡和社會閱歷等因素影響,他們的自制力相對較差。結合這一時期學生的特點,教師應積極完善監管制度,對不同的學生都應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這對于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提升自我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問題導學法是一種培養學生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鞏固、提升學生學習水平和綜合能力的教學方法。教師應不斷創新教學模式,科學合理地設計教學問題,努力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思維邏輯能力,為學生的綜合發展、健康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 廣西玉林市博白縣旺茂鎮第一初級中學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