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最應凸顯個性的語文寫作反倒經常會出現千篇一律的現象,如寫好人好事就是扶老奶奶過馬路、寫英雄人物就是革命烈士,完全失去了寫作的“閃光點”——個性化的語言描述和情感表達。為了激活寫作興趣,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寫作,教師應采取哪些策略呢?

一、端正寫作動機,讓興趣更濃厚

對處于啟蒙階段的小學生來說,興趣是他們愿意寫作的動力,但很多學生卻把寫作當成干巴枯燥、不得不完成的任務,根本不是發自內心的情感抒發。為此,教師一方面要讓學生明白寫作的意義,即我們今天練習寫文章,并不僅僅是為了考試成績,更是為了能夠順暢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做到“寫吾心”,是為自身人格完善和多種能力發展而奠定的基礎。另一方面,教師要多給學生講一些名人寫作趣事,扭轉他們心中“寫作枯燥無味”的刻板印象,讓他們在了解中逐漸滋生寫作興趣。

例如,在學習“人物形象刻畫”時,我就講了這樣一個故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在自己的書桌上擺放著一面鏡子,他經常寫著寫著就照一照鏡子,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舉動呢?并不是他十分愛美,而是他在觀察自己的面部表情并將其寫在作品里,以保證寫出來的文字真實且富有感染力,類似的趣事還有莫泊桑花錢買挨踢、巴爾扎克又哭又笑等。教師只有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寫作動機和興趣,才能為個性化寫作提供動力和支撐。

二、展開想象,讓思維更發散

自由自在的想象是個性化寫作的必備因素,但可惜的是,很多學生思維固化,把自己困于一方小天地中走不出來。鑒于此,教師必須幫助學生擺脫定勢思維,解放思想、大膽想象,既要教會學生認真審題,了解寫作方向和具體要求,在此基礎上,還要有目的地調動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和求異思維,讓他們的想象自由馳騁,從而寫出極具個人特色的文章。相信只有學生的思維開闊了、發散了,奇思妙想才能涌現,口語表達能力和語文素養才能進步。

三、開展自主閱讀,讓素材更豐富

閱讀能使小學生積累豐富的素材,為個性化寫作創造便利的條件。為此,教師要將閱讀與寫作聯系起來,注重抓取閱讀文本中的有用之處,在自主閱讀中積淀豐富的寫作素材。具體來說,一要引導學生學會閱讀,即掌握更多的閱讀方法,促使學生能夠自主完成閱讀任務,如在閱讀一篇敘事類文本時,學生要知道在關鍵處精讀、細讀,在過渡處瀏覽、略讀,該琢磨時認真品味,該快讀時絕不深挖,快速高效地完成閱讀任務;二要學會質疑問難,即多問為什么,深刻理解文本內涵,如閱讀一篇人物文本時,要問一問作者為什么選取這個事例來表現人物特征,能不能換一個等。同時,教師還要組織學生定期進行交流和溝通,或展示讀書筆記,或交流讀書心得等,將自己的閱讀感受、疑難問題、精彩句段等一一與大家分享,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利用多元化評價體系來鼓勵學生,讓學生越來越愛讀,積累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廣泛的素材,以供寫作之用。

四、聯系生活內容,讓形式更靈活

生活是寫作的活水源泉,雖然小學生的生活閱歷有限,但它依然是個性化表達的“肥沃土壤”。教師要以學生的日常生活實踐為基點,鼓勵他們要大膽創新,寫出真情實感,在內容和體裁上選用靈活的形式表達真實自我,別出心裁地彰顯個性,為個性化寫作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例如,學校開過春季運動會后,我組織學生寫一篇關于運動會的作文,體裁上任意選擇,可以是記敘人和事,也可以是抒發情感的散文詩歌,形式靈活,讓學生自由發揮。生活實踐與主觀能動性的有效結合,其結果十分喜人,學生們用各種形式表達了自己的所思所感,有用詩歌表達自己興奮的參與熱情,有用散文抒發運動員奪冠的精彩瞬間,還有用記敘文記錄運動會的經典片段等,不一而足。形式多樣、內容充實,實為個性化寫作的最佳訓練途徑。

總之,個性化寫作教學既是落實語文新課標的要求,也是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必經之路。想要達成此目標,絕非一蹴而就的朝夕之功,而是需要教師立足學情,從興趣入手、從思維展開、從閱讀和生活中汲取養分,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寫作,如此才能切實發展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作者單位   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渭子溝小學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