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職業素養培育背景下會計技能教學改革與創新
作者:潘麗萍
發布時間:2021-10-19 16:18:36 來源:陜西教育(高教)
[摘 要] 對于會計專業的學生而言,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是獲得理想就業并在會計行業進行深度發展的關鍵。本文基于職業素養培育背景,對會計技能教學改革與創新進行研究。文章首先對會計專業職業素養主要內容進行分析;其次對高校會計專業學生職業素養培養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解讀;最后提出了基于職業素養培育背景進行會計技能教學改革與創新的建議。良好的職業素養是高質量完成工作并在會計行業獲得成功的決定性要素,本文通過分析高校會計專業學生職業素養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針對性改革建議。
[關鍵詞] 職業素養 會計 技能教學 改革創新
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生產、生活各領域相關的科學技術也在不斷升級,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我們的生產生活中。在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和升級過程中,各行各業對從業者的要求越來越高,會計行業也是如此。過去的財務會計大多屬于“核算型”人才,側重于過去發生的經濟交易的核算和登記整理。在新形勢下,會計行業開始需要核算與管理才能并重的綜合型會計人才。企業要求會計人員能夠通過分析和預測,幫助企業完成風險管理和控制,實現流程的升級。這就要求我們的會計人員具備良好的全面職業素養,才能夠在職業道路上穩定和長期的發展。
會計專業職業素養的主要內容
1.會計專業的職業道德
會計是一個比較特殊的職業。會計人員需要在遵守會計準則和會計法律的基礎上處理賬目、資產等經濟方面的事務。在日常工作中,會計人員除了會涉及行業信息以外,很多時候還會接觸到一些企業的商業機密和國家政策等。所以,對于會計人員來說,必須要遵循良好的職業道德。會計道德是從社會與經濟生活之內的會計活動中提煉出來的,會計職業道德的特征主要包括: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廉潔自律、客觀公正、堅持準則、提高技能、參與管理、強化服務。在會計工作的所有領域和整個過程當中,會計人員必須時刻牢記上述道德標準。
2.會計專業的職業技能
高校開設會計專業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具有高技能和高素質的“雙高”會計人才。會計專業是一個強調應用性的專業。會計專業的學生必須首先熟練掌握本專業的專業技能,除了課本上的理論知識外,還需要具備一定的實際操作能力。除此之外,會計專業的學生還必須學習會計法、稅法等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及會計準則。會計人員所面臨的實際工作復雜多變,所以必須擁有很強的職業技能。
高校會計專業學生職業素養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1.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不夠重視
從某些方面來說,良好的職業素質比專業技能更加重要。然而,一些學校的管理人員和教師并未完全意識到培養學生職業素質的重要性。他們認為學生主要是在學校學習職業技能,所以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不夠重視也不甚了解職業素養的重要性。部分學生始終相信職業素養會在以后實際工作時自然形成,致使相當一部分學生畢業后不了解公司文化和職業素養的關系,他們無法對公司文化或精神形成深刻的認知。
2.職業素養的培養體系不完善
(1)沒有系統的職業素養培養課程體系
當前,許多高校在進行會計人才的培養時往往忽略了職業素養培養課程的開發和設置。主要依靠宣傳部、團委、學工等組織進行講座和活動來進行職業素養教育,沒有系統的職業素養培養課程。
(2)對職業素養的課程不夠重視
盡管大部分高校針對會計專業的學生都有開設財經職業道德法律課程,然而由于和以后參加招聘以及日常工作能力關系不大的緣故,并沒有引起高校和教師的足夠重視,通常都是蜻蜓點水地一帶而過,不會花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在這些課程上。這樣導致學生也不太重視這些課程的學習,只關注自己的專業課成績是否達標。還有極少數高校干脆只開設各個專業通用的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教程、創新基礎等關于職業素養培養的課程。
(3)教學方法改革沒有全面推廣和普及
隨著高校教育的蓬勃發展,我們的教育工作者相繼開發了很多新的教學模式,但是由于種種原因的影響,使得教學改革沒有辦法全面推廣和普及。這樣導致在教學中高校仍然遵循原來的方式,沒有對職業素養的教育進行加強和改革,教出來的學生比較容易出現缺乏思考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缺乏專業職業素養的問題。
基于職業素養培育背景進行會計技能教學改革與創新的建議
1.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
為了使職業素養培育滲透到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應該以職業素養為指導,將其與現代會計人員的實際需求相結合,并做好培訓會計人員理論基礎和業務實踐的工作。為實現這一目標,需要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設定科學的教學目標、教學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正確的教育理念還包括合理地把握教學目標和會計人才培養之間的關系,做好會計專業職業素養培育與會計專業課程的有機融合,特別是高校在對學生進行會計課程教學時,必須要以行業需求為指導原則,以培養學生會計學的專業能力為核心。教師的目的是將會計的職業標準、崗位要求、職業道德、工匠精神等納入整個教學過程,并制定科學合理的課程內容,進一步明確行業需求,根據學生的個體情況保持教師的基本教學原則,全面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的工匠精神,以獨特的方式感染和影響學生,使他們更加清楚地認識和了解到他們所學專業的價值和重要性,形成正確的職業態度,提高他們的職業素養,以實現自身的成長和發展。
2.積極轉變教學思路
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對會計學進行實踐應用,各高校及教師需要轉變教學觀念,摒棄傳統落后的教學觀念,與時俱進,不斷更新知識結構。教師應該為學生制訂合理科學的教學計劃,并將行業的最新發展趨勢和要求轉變為學生技能培訓的標準,以便更好地培育出滿足社會需求的會計師。同時,學校還可以與企業聯手,在實踐中巧妙地引導學生,幫助他們更好地了解會計師的工作內容及行業發展趨勢。這樣不僅可以充分發揮高校會計專業課堂教學的優勢,還能夠為學生搭建專業的會計學習平臺、溝通平臺、知識發展平臺和專業技能發展平臺,以便更好地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
3.創建學校公司協同教學的新模式
高校的會計教學工作者應致力于培養高素質復合型的會計專業人才。在這一教學目標的引導下,高校有必要打破現有校企合作模式的瓶頸,在校企合作中不斷創新出更加適合學生成長的會計專業教學形式。在創新校企合作的會計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進一步增強會計學這門學科對學生的吸引力,更好地增強學生對學習會計知識和技能的欲望,深入分析和挖掘學生的想法。
4.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
高校會計專業教師的綜合素質直接影響著會計專業的學生學習結果。在培訓會計專業學生方面,應有效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首先,教學過程與課程安排應科學合理,會計人員應具有把理論和實踐技能完美結合的能力;其次,應提高會計教師的專業素養,定期培訓教師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通過和企業合作,對所學技能加以實踐并逐漸提升自身專業水平,以便高校教師能夠有效地將專業理論知識與具體的實際工作相結合;最后,在教師利用業余時間參加企業的兼職工作后,需要根據學生專業以及企業對員工的要求進行實際的教學工作,將自己在兼職過程中學到的新知識轉換為課堂上的教育資料,全面豐富和完善課堂內容。如此,才能更好地培養優秀的會計專業學生。
結 語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會計人員的職業素養越發受到社會的重視。培養職業素養良好的會計專業學生需要進行多方面的工作,需要高校和教師不斷進行會計技能教學的改革,這是加強和提高會計專業學生職業素養的必由之路。只有學生不斷加強并適應社會日益增長的會計需求,才能夠更好地贏得用人單位的認可和關注,并在未來會計人才的激烈競爭中展現自己的優勢。
參考文獻:
[1]侯紅英,林青.高職會計專業學生職業素養的培育及實踐[J].職教論壇,2016(26):31-33,42.
[2]謝小春.管理會計視角下高職會計專業學生職業素養培育研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7(8):274-276.
[3]葛錦林.基于專業類型的高職生職業素養培育目標構建與路徑選擇[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4(12):6-10.
[4]侯紅英,林青.工匠精神視域下高職會計專業學生職業素養的培育與實踐研究[J].長江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35(3):30-33.
[5]趙菊萍.基于職業素養形成的高職會計實訓教學改革研究[J].企業家天地(理論版),2011(4):66-68.
作者單位:漢中職業技術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