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疫情防控的法治教育居家教學
作者:閆生厚
發布時間:2021-10-19 15:18:57
在居家教學中,把真實鮮活的抗“疫”事件當教材,以“防控疫情我有責”為主題開展法治教育,有利于培育法治意識,落實法治實踐,培育有擔當的時代新人。
一、立足居家實際,創新教學模式
基于學生居家原有班級被分散、師生面對面交流不便,但手機普及的現狀,將原有班級學習小組轉換為班級網絡學習小組,再根據學生居住地組建社區網絡學習小組,組織機構參照班級學習小組組建;教學主要借助班級、班級網絡學習小組、社區網絡學習小組微信群或QQ群布置學習任務、答疑解惑,利用QQ、釘釘等軟件直播開展。
居家教學借助網絡,學生圍繞學習任務自主探究、交流展示,教師依據教學目標指導引領、點撥評價。這種教學方式更需要便于互動、利于合作,能激發學生深度參與學習的“課前自主探究——課中交流互動——課后拓展實踐”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圍繞主題,課內重交流、研討,課外重自主、實踐,線上重展示、釋疑,線下重自學、探究,生生、師生互動貫穿始終,學生主體性得到充分發揮,使法治教育有效發生在課內課外、線上線下,不僅有陣地,而且有吸引力。
二、聚焦疫情防控,培育法治意識
基于疫情發展態勢,將“防控疫情我有責”分解為“理性防控我能為”“依法防控我須為”“居家防控我有為”三個分主題,每次教學集中一個分主題,借助對問題的探究辨析、體驗實踐,傳遞抗“疫”正能量,引導學生尊法學法守法用法,自覺參加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
開展“理性防控我能為”主題教學時,正處于全國實施隔離半個月,學生對疫情已有較長時間了解,但現實生活中由于人們對疫情的片面認識,對防控措施不理解、不配合的事件屢屢發生。為了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疫情,理性防控疫情,課前布置探究任務:1.以班級網絡學習小組為單位準備“新聞播報60秒”,介紹疫情變化及各地防控情況;2.與父母一同觀看《新聞聯播》《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等,全面了解新冠病毒以及防控措施。思考:新冠病毒傳播的途徑有哪些?如何有效預防?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在課上展示。同時,上傳動物防疫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法規條文供學生自學。教學時,首先進行新聞播報,接著組織學生圍繞探究任務逐項展示,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疫情,全面了解防控方法,引導學生科學預防;為了檢測學生對探究問題和上傳法律的理解程度,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和法治思維,當堂課設置情法兩難情境:“在武漢工作的小宇叔叔一家三口,春節前夕回老家。1月25日,剛出老家車站就被防疫人員送到指定酒店接受隔離觀察。2月9日,體溫等一切正常,解除隔離。小宇的爸爸媽媽讓他們繼續在酒店居住或者在有關部門許可的情況下回武漢,但奶奶十分想念他們,一直要求叔叔一家回小宇家住。如果你是小宇,你會支持誰?為什么?”要求學生自主思考,交流展示。這一情境源于疫情防控真實事件,但又經過了結構化的加工處理,最終呈現的情境生活氣息更加濃厚,矛盾更加激烈,情感體驗更加真切,情境潛在的教育價值自然突顯。通過師生、生生互動,引導學生認識疫情防控要講科學,隔離觀察是科學防控的有效措施,其本質是保障公民的生命健康權,每一個公民要自覺遵守,幫助學生加深對法定義務必須履行的理解,正確處理情法關系,增強規則意識。
開展“依法防控我須為”主題教學時,社會上疫情防控違法事件不斷發生,疫情防控亟須依法有序開展。課前網上布置探究任務:1.以社區網絡學習小組為單位準備“新聞播報60秒”,主要介紹疫情變化及各地依法防控情況;2.觀看2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視頻,思考: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習近平總書記為什么要主持召開這次會議?會議研究的議題與疫情防控有什么關系?課上交流;3.瀏覽中國法院網“西安市長安區人民法院遠程庭審一起暴力抗拒疫情防控案件”、人民網“廣西多名官員因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違規違紀被查”。思考辨析:西安楊某及廣西程某等為什么會被處罰、被查?針對兩起違法事件,你想對大家說什么?課上展示。同時上傳憲法、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等法規條文供學生學習。教學時,先組織播報新聞,再組織展示探究成果。為了澄清觀點,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當堂課設置一個辨析環節:“為了有效防控疫情,從1月23日起全國普遍采取了封城、封路等措施,有的村莊、小區還規定定時出入、進出登記等。有人認為,這種做法侵犯了公民的自由權,有人認為這是保護公民的生命健康權。請你選擇一種觀點,結合你所在社區的做法,開展線上辯論”。這一主題的設計和教學,旨在引領學生通過探究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召開的背景、研究的議題以及對依法防控疫情工作的部署安排,體悟黨堅持全面依法履行職責、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疫情防控及處置重大突發事件,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加深對“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的憲法原則以及黨的領導、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的理解,增強學生對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價值認同和制度認同;通過新聞播報、案例分析和線上辯論,引導學生加深對違法必追責、法定職責必須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解;同時重點引導學生把握應急狀態下法治的特點,認識到應急狀態下公民權利要受到適當限縮來服從抗擊疫情的大局,接受公權力機關的統一指揮,承擔必要的容忍義務,辯證理解“法無禁止即可為”,全面認識依法防控人人有責,教育學生從自身做起,敬畏法律、尊崇法律,依法防控。
疫情防控已取得積極成效,但也到了關鍵階段,全社會需要增強信心,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學生也需要處理好居家學習生活與疫情防控的關系,開展“居家防控我有為”主題教學。課前布置學習任務 :1.以班級網絡學習小組為單位準備“新聞播報60秒”,主要介紹疫情防控成績及各地復工、停課不停學情況;2.學習《人民日報》2月16日評論員文章《這是一次大考,我們必須堅決考好》。思考:為什么說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是一次大戰,也是一次大考?以社區網絡學習小組為單位討論,課上展示;3.思考討論:為了切實做好疫情防控,各學校積極開展在線教育教學,并要求學生每天做好體溫測量和上報。有的學生認為可以借此機會跟好久未見面的好友上網聊天;有的學生認為這回可以好好利用課余時間閱讀《三國演義》,幫助父母做一些家務活,還可以陪爸爸一塊健身;有的學生認為既然在家就沒有必要天天測體溫,在線教學老師看不見,家長也有自己的事,做好網上打卡就行了。請各社區網絡學習小組選擇一種觀點,課上辯論。教學時,通過新聞播報和學習《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引導學生關注全國疫情防控及生產恢復情況,感受黨中央領導全國人民抗擊疫情,保持經濟平穩運行和社會和諧穩定,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圓滿收官的信心和決心;為了加深學生對“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秩序恢復是減少疫情防控對群眾生產生活的影響,最大限度保障人民利益和權益”的理解,課上播放各地包專機、專車復工復產的視頻,組織學生交流,同時上傳“教育部給全國中小學生在疫情防控期間居家學習生活的建議”,提供有效的點撥,幫助學生提高認識,體會黨和政府對青少年一代的關愛,引導學生認識到:疫情當前,作為一名新時代的中學生,雖不能奔赴抗疫一線,但依然可以和抗疫英雄在一起,能有積極作為,要把培養愛國情、砥礪強國志、實踐報國行的具體行動落實在自主學習、按時測量體溫接受監測、聽從學校和老師安排上,處理好疫情防控和居家學習的關系,加深對權利與義務相統一的理解,增強公民意識。
三、多樣多元多維拓展,促進法治實踐
法治實踐是最重要的法治教育方式。基于疫情防控的法治教育實踐,要讓學生真正參與到疫情防控中,用法律知識解決疫情防控中的現實問題,養成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的思維習慣和行為方式,促進知行合一。
本次法治實踐配合三個分主題教學活動,均在三次課后開展。依次為“與父母合作,辦一份手抄報,介紹新冠肺炎有關知識及科學防控的辦法,提出家庭及公共場所防控措施;要求內容科學,設計新穎,圖文并茂”“了解所在小區或鎮村防疫情況,以社區網絡學習小組為單位,給所在小區或鎮村寫一封疫情防控建議書”“以班級網絡學習小組為單位,為班級寫一封居家防控疫情自主學習倡議書”。
實踐活動內容多樣,由理性防控、依法防控到統籌防控,服務于疫情防控,構成內在的邏輯鏈,引導學生不斷擴大視野和胸襟,深化思維,認同法治價值,錘煉本領,做有使命擔當的時代新人;參與主體由學生與父母,到社區網絡學習小組、班級網絡學習小組,讓有共同話題的人一起參與,在不斷拓展的生活中踐行法治,主體多元,組合多變,符合中學生既要求獨立又渴望集體生活的心理特征,有利于實踐活動開展;活動成果多維呈現運用,由家庭、社區到班級,讓學生在不斷拓展的生活中,體會自己防疫取得的成績,感受法治的力量,增強社會參與能力。
作者單位 陜西省隴縣教學研究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