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以高效便捷的傳播方式,豐富多樣的傳播內容,不但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為我們的教育注入了新活力。

一、新媒體是教師成長的催化劑

隨著時代的發展,新媒體已經進入學校,作為一個巨大的交互平臺,推動著學校現代化進程的發展。在教育教學領域,無論新媒體技術發展多迅速、信息容量多大,它都無法替代教師教書育人的神圣使命,但用好新媒體技術對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效率有很大的作用,是學校和教師的明智選擇。我們知道,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空。所以,教師應特別注重借助新媒體夯實教研求真之路。將新媒體融入教育不僅能夠解決教學手段陳舊、優秀師資缺乏、教學資源不平衡等問題,還能夠開闊教師的視野,更新教師的觀念。事實證明,新媒體是促進教師快速成長的重要推手。

二、新媒體是師生交流的興奮劑

對師生而言,不論是線上教學,還是同步/專遞課堂教學,即使隔著屏幕,利用網絡和硬軟件的便利性,教師也可以把課堂還給學生。此外,新媒體使學生選擇的空間更大了,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通過新媒體能夠隨時隨地地看外邊的世界,聽窗外花開花落的聲音。為身處薄弱學校和貧困地區的學生提供了共享優質教育資源的機會,有效地推進了教育的均衡發展。例如,2020年7月21日,農墾二小與城區的城西小學和郊區的蒼西小學師生共享了英語、音樂優質課。我們發現,師生間不再是單一的知識傳授關系,而是有趣的學習共同體。

新媒體是師生互動交流的良好平臺,也是學生居家學習的重要渠道。在疫情防控期間,為了有效實現“停課不停教、線上認真學”的目標,新媒體的高效應用為師生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有效提升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新媒體是家校共育的橋梁

新媒體為學校和家庭搭建了高效、便捷的溝通橋梁,是一種很好的共育平臺,成為了信息時代的寵兒。例如,微信群的應用使家長與教師有了平等表達的權利。作為家校聯系的重要平臺,新媒體不僅能夠幫助家長制訂育兒計劃,還能夠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健康狀況、學習狀況和實時動態,有效地實現了家校共育的目的。

2020年上半年,為確保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學兩不誤,學校充分利用互聯網為教育與科技雙向賦能,通過“技術跨越障礙,屏幕照亮前程”的適時舉措,在宣傳政策、傳達信息、跟蹤動態、回應疑惑、穩定人心、保障大局,以及停課不停學等方面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例如,為確保新學期各項準備工作的順利進行,學校為全體家長和教師召開了主題為《用愛與責任托起明天的太陽》的線上家長會;開學第一天,在云平臺與全體師生、家長舉行了《致敬英雄弘壯志,童心攜手夢起航》春季開學典禮暨開學第一課;暑假前夕,學校錄制了主題為《溺水警鐘長鳴,安全牢記心中》的視頻發布在公眾號上,方便家長查閱和觀看。

四、新媒體是學校發展的強心劑

2020年疫情防控期間,教育部發出了停課不停學的號召,隨即全國各地的學校都變成了“網校”,教師紛紛開啟了線下+線上的、靈活多樣的教育教學模式。此外,在互聯網與新媒體技術的支持下,相關部門每天公布的行程軌跡、風險排查、數據分析、資源配置等大數據,讓師生安然度過了疫情危機,十分切合學校的需求,為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了有效的支撐。

隨著微信及微信公眾號的普及,2016年學校申請的微信公眾號已成為一張新名片。微信公眾號發布的信息與校園動態、辦學特色、家長需求和社會熱點等聯系緊密,積極弘揚、踐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了正能量,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肯定,學校的知名度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新媒體為教育發展賦予了新能量,為學校的教學活動注入了新的活力,為信息化教育教學和實現“智慧校園”插上了騰飛的翅膀,為縮小城鄉教育差距,加快城鄉教育均衡發展,最大限度地發揮“城鄉互助、共同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新媒體的應用也存在很多問題。例如,便于他人利用網絡進行學術抄襲;線上教學受軟硬件資源的限制,缺乏互動與針對性;教師的互聯網素養有待提升等。

未來已來,教育即世界,世界是動態的,教育亦不能墨守成規,學校如何創新教育模式?教育何時再出發?我們如何在這喧嘩的時代真正將生命投入教育教學事業,繪制教育世界里的絕美風景?這就要求我們每位教育人都要與時俱進,充分發揮新媒體的優勢,努力提升自身教育信息化水平和教育治理能力,完善和豐富自己的教育服務供給方式,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

作者單位 海南省農墾直屬第二小學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