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奉獻不是索取,教育是公益不是功利。有教無類,呵護如寶,有愛無礙,讓殘缺在掌心開花。黨紅妮老師用自己的溫度去溫暖這些特殊的孩子,驅散他們生命中的陰霾!

1999年,黨紅妮通過遴選由普通學校進入商洛市聾啞學校任教。初入特教學校,校領導便安排她帶一年級班主任和語文課,為加強手語學習,她把手語書帶回家,還時不時和自己剛滿一周歲牙牙學語的兒子比比劃劃。家人卻跟她急了:這樣的語言環境,會給正常學說話的兒子造成負面影響,家人都勸她換份工作。她的心里也打起了退堂鼓。

但看著班里“不尋?!钡乃麄?,黨紅妮內心的猶豫立刻化作柔軟的愛。她明白,不管這些孩子的殘疾程度多么嚴重,他們都應享有基本的尊嚴和受教育的權利,她想要以愛喚愛,以智啟智,給殘缺以尊嚴,給特障以坦平……

學生小粉在廁所“游泳”導致生病,黨紅妮和她說話,她聽不到;跟她打手語,她看不懂。從普通學校轉崗的黨紅妮一下子陷入了交流的窘境,十分無助。幸虧有九年級的聽障學生小雷相助,一米八幾的小雷抱著瘦小的小粉飛奔到醫院,只見他用聾人的自然手語比劃著,小粉看著他似乎明白了,點著頭,然后他又和醫生用文字交流。這給黨紅妮上了特教第一課。她暗下決心,跟緊學生,和他們一起上課、下課,與他們融為一體;并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帶班的方法,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借閱特教書籍,努力掌握特殊教育新本領,盡力把特教工作做好。

2015年10月的一天,學生小米突發疾病,頭一直往左邊抽,眼神呆滯,失去了意識,黨紅妮嚇壞了,迅速聯系“120”,并立刻采取急救措施,給小米掐人中、腳心、手心和十個指尖,直至小米逐漸蘇醒。隨后在醫院黨紅妮又擔起家長的角色,墊付醫藥費,陪孩子抽血、化驗,做心電圖、腦電圖等各種檢查。在檢查中,小米嘔吐得厲害,為了不污染到醫療器械,她就直接接住小米的嘔吐物,即便如此,她也沒有絲毫嫌棄。

愛心是特教教師立德之魂,耐心是特教教師立德之本。黨紅妮就這樣像愛護自己的孩子一樣,既為“人師”,又為“人母”。學生生活自理能力差,她就手把手地教他們洗臉刷牙、穿衣戴帽、整理床鋪,為學生理發、剪指甲;學生腿腳不靈便,她就攙扶他們上下樓梯,帶他們做康復訓練;學生家庭貧困,她就千方百計尋求資助,解決燃眉之急……

牽著蝸牛去散步,無限風光不在巔峰,而在特教人的心中。為教聽障學生小劉練習發音,黨紅妮用夸張的口型做著示范,讓孩子摸著自己的喉嚨感受聲帶的震動,摸著鼻子、吹著紙條,感受說話時氣息的流動……從運動、發音等能涉及的領域給孩子進行全方位訓練。一個學期過去了,小劉終于能張口說一些簡單的詞語,并看懂一些日常用語。那個寒假,黨紅妮收到小劉爸爸的信,他在信中說:“我的孩子終于會叫爸爸了,感謝您讓我有生之年聽到我渴望了11年的聲音?!?/p>

特殊教育體現著一方教育的高度和緯度,也體現著一個城市的溫度和文明程度,是一條帶特殊學生看世界的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商洛市特殊教育學校為學生開設了水鉆貼畫、布貼畫、手工、刺繡、蒙氏、特奧、籃球以及家政、勞技等職業啟蒙教育課程,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勞動技能,教會學生一技之長。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在商洛市特殊教育學校特教老師們的不懈努力下,已經有200多名學生融入了社會正常生活。這些曾經的懵懂少年,不再是社會的負擔,而是自尊、自愛、自立、自強的人,是對社會有用的人。

“老師,您就像我們的媽媽一樣。”學生簡單的話,帶給了黨紅妮滿滿的幸福感,她被評為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學校也獲得了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稱號。這種鼓勵對黨老師來說,更像是種鞭策,鞭策著黨紅妮在特殊教育工作中欣賞差異,尊重差異,因生而育,幫“殘缺的花兒”撐起一片晴空。

李玉整理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