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課堂
——西安高新第五小學研學旅行活動與課程設計
作者:楊思遠
發布時間:2021-10-12 09:31:41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研學旅行是深化基礎教育綜合改革、推進素質教育深化發展的重要舉措。通過研學旅行,引導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將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是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銜接的創新形式,是踐行立德樹人的有效途徑,有利于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可以促進書本知識與社會經驗的融合,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
為了建立一套管理規范、責任清晰、保障安全的研學旅行工作的長效機制,學校通過積極探索、大膽實踐,集全校之力,經過多年的經驗積累,于2020年7月開發了西安高新第五小學《研學綜合實踐》人本課程,學生廣泛參與、組織管理規范有序、安全責任落實到位、品質持續提升,受到學生和家長的一致好評。
1. 將研學旅行納入學校工作計劃,科學設計研學內容,強化育人功能,做到有課時、有教師、有培訓。由學生活動部全面負責研學旅行工作,制定活動方案。每年4-5月和10-11月,組織四到六年級全體學生研學旅行。研學地點由教師和學生商討選定。年級組教師將研學旅行與學校課程和學生學習有機融合,與價值觀教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相結合,將研學旅行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載體,突出研學旅行育人功能。通過開設前置課程讓學生初步對研學目的地、內容有了解,讓學生帶著問題在實踐中去發現、探索,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2. 規范研學旅行的組織管理。學校邀請家委會代表通過公開競標的方式投票推選出有資質、信譽好的旅行社提供研學旅行服務,并組織家長代表、教師代表、部門主任等人員提前到實地進行考察,對活動組織、講解、內容、安全、時間安排、行駛路線等方面提出改進意見。科學制訂方案、預案,及時向上級部門備案。通過致家長的一封信、家長會等形式告知家長活動意義、時間安排、出行線路、注意事項等信息, 力求將研學活動做得規范、公開、透明。
3. 建立安全責任體系,夯實安全責任。牢固樹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意識,研學前學校將分別召開全體教師的安全工作會議和旅行社人員工作會議,全面安排、明確要求、夯實責任,出發當天集中外出對研學師生進行安全教育,每班由3-4名教師分工合作,共同確保學生安全。
與旅行社簽訂協議書,明確旅行社必須承擔學生研學旅行安全責任;與教師簽訂安全責任書,明確教師的責任和權利;與家長和學生簽訂協議書、承諾書,明確學校、家長、學生的責任權利,將安全責任層層落實,責任到人。
4. 總結經驗,開發校本課程。從兒童視角出發,從學生真實生活入手,根據陜西地域特色,結合以往研學旅行的工作經驗,在專家的指導下對《研學綜合實踐》課程進行梳理、總結,將辦學理念、培養目標、教育內容融入其中,《研學綜合實踐》一書共計十課,每一課由我們的目的地、活動目的、我們的小問號、我們的足跡、我們的精彩、知識鏈接、老師的話、我們的收獲等八部分組成。課程類型包括勞動與農業、歷史與文化、科技與創新等。
學生將跟隨此書,邁入陜西周邊地域文化的殿堂,走進半坡博物館了解古代先賢的智慧和勇敢,去秦兵馬俑領略秦王朝的恢宏氣勢,到關中民俗博物院感受關中的風土人情,走進耀州窯領略土與火完美結合的藝術,到農牧基地體驗勞動的樂趣,在3D打印產業培育基地感受科技的魅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拓展視野、了解歷史、親近自然、體魄強健、參與體驗,更加熱愛自己的家鄉。
學生在行走的課堂中發現、探索、體驗、思索、成長……
以2019年11月五年級學生赴照金進行研學旅行為例,展示活動方案和課程設計。
西安高新第五小學2019年秋季研學旅行活動安排
一、研學主題
弘揚照金精神 傳承紅色基因
二、目的意義
弘揚革命傳統,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
三、活動時間
2019年11月5日 五年級全體師生
四、活動地點
照金
五、參加對象及人數
五年級學生303人 教師20人 合計323人
六、人員安排
1.安全領導小組人員
組 長:活動部主任
副組長:包組領導 服務部主任
成 員:全體領隊及跟班教師
2. 具體人員安排
(1)五年級一班領隊: 張老師 周老師
跟班老師:柏老師
(2)五年級二班領隊: 楊老師 李老師
跟班老師:張老師
(3)五年級三班領隊: 尚老師 賀老師
跟班老師:劉老師
(4)五年級四班領隊: 馮老師 熊老師
跟班老師:郭老師
(5)五年級五班領隊: 郝老師 龐老師
跟班老師:李老師
(6)五年級六班領隊: 余老師 李老師
跟班老師:張老師
隊列整理:龐博煒
七、行程安排
八、注意事項
(一)出發前
1.出發前一天,班主任對學生講解外出活動的紀律要求,并指導學生簽訂安全承諾書。
2.7:30,正副班主任組織學生吃早餐,并檢查學生是否帶零食,安排學生上衛生間。7:50帶領學生,安靜、有序地在操場排隊集中,龐博煒進行整隊。
3.正副班及跟班教師迅速清點人數,派一名同學將各班應到、實到人數報包組領導。旅行社發放對講機及研學旗幟。
4.8:00各班聽從指揮,在正副班主任及跟班老師的共同帶領下,排成兩隊有序從前后門上車。
(二)乘車
5.上、下車時做到:文明禮讓、安靜有序、不推不擠。
6.上車后:系好安全帶,頭、手不得伸出窗外;禁止在車上喝水、吃東西;不得大聲喧嘩;出發返回時座位固定。
7.下車前:待車停穩后才能解開安全帶,聽從班主任指揮有序下車,下車時向司機道感謝。
8.每次上車:各班成2路縱隊分別從前后門上車。班主任先上車,組織前門上車的學生從中間往前依次坐好,副班主任負責組織后門上車的學生從最后一排往中間依次坐好。跟班老師在車下組織學生有序上車,待最后一名學生上車后再上車,上車后檢查所有學生是否系好安全帶。班主任迅速清點人數在對講機中向包組領導匯報人數。
若有分出學生由副班主任全面負責學生的安全教育及安全管理。組織學生依次上車、安排座位,檢查學生是否系好安全帶,清點并向包組領導匯報本班人數。下車時組織學生安全下車,與班級學生匯合。
9.每次下車:班主任先下,帶領學生在安全有保障的地方依次排隊;跟班老師隨即下車協助班主任組織學生排隊;副班主任提醒在車上的學生安靜等待,有序下車,待最后一名學生下車后,再下車。班主任清點人數并報告包組領導。
(三)參觀要求
10.為了保證活動秩序和學生安全,在參觀、活動中,班級間、學生間保持安全距離。
11.安靜有序參觀、認真學習記錄。
(四)安全保障
12.班主任是本班學生安全的第一責任人。各班研學工作由班主任總體負責、統一安排。班主任對外出學生人數做到心中有數,并在重要時間節點按時向包組領導匯報。班主任、副班主任及跟班老師共同負責學生安全,副班主任及跟班老師積極配合班主任工作,齊心協力共同管理好學生,防止學生受到意外傷害,保障活動有序進行。
13.班主任始終在班級隊伍的最前方,及時排除安全隱患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學生傷害的發生。副班主任始終在班級隊伍的最后方,保證無學生掉隊。跟班老師始終在班級隊伍的中間,提醒學生注意安全、保持距離、避免擁擠踩踏。
14.跟班老師負責協助正副班在出發前、上下車、活動中、返回前、回校后及時清點人數,在需要過馬路時,跟班老師自成兩隊攔截車輛,并確保學生安全。
15.要求學生:①行動統一;②聽從指揮;③遵守規則;④準時集合;⑤團結合作、嚴禁打鬧;⑥有事要向班主任報告,未經允許不得擅自離開隊伍。
16.遇到突發事件,要冷靜沉著,妥善處理,及時匯報。
17.各班出發前、活動中、返回前加強安全教育、紀律要求。
18.學生到達學校后,各班三位老師共同組織學生到操場集合、清點匯報人數,活動部進行總結后,各班回教室取飯缸,17:30打上班牌正副班主任共同組織學生放學。
19.班主任指導學生帶干凈、有營養的食品,帶足量的熱水、紙巾、濕紙巾、防潮墊等必備物品。
20.班主任收好不參加活動學生的請假條及回執,留存。
(五)著裝要求
21.各中隊帶隊旗;學生著運動校服,佩戴紅領巾,背雙肩包,運動鞋;教師穿適合外出的服裝,運動鞋,做好防曬,建議背雙肩包。
(六)應急措施
若學生發生意外,班主任迅速向楊思遠匯報,由跟班教師及旅行社工作人員將傷者第一時間送往醫院救治,并及時向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匯報。
九、研學旅行實踐作業
研學旅行活動過程中,讓學生多觀察、 多感受、多記錄,開展豐富多彩的征文、繪畫等比賽,讓研學旅行成為一次有實際意義的課外實踐教育活動。
《研學綜合實踐》教材中有關的課程設計
第十站:弘揚照金精神 傳承紅色基因
我們的目的地:照金,位于陜西省銅川市耀州區西北部。陜甘邊照金革命根據地紀念館于2013年8月正式對外開放,是全國紅色旅游景點景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
活動目的:了解陜甘邊革命根據地的歷史,學習照金精神,不忘先輩勤儉節約、艱苦樸素的革命傳統,傳承照金精神。
我們的小問號:由學生在出發前提出問題。
我們的足跡:聆聽,感受照金精神——參觀,學習照金精神——宣誓,傳承照金精神——拓展,體驗照金精神。
我們的精彩:莊嚴的授旗儀式——感悟照金精神——齊誦《中國少年說》——認真聆聽革命故事。
知識鏈接:謝子長、劉志丹、習仲勛等革命先烈的生平介紹。
老師的話:在照金,回顧蒼蒼茫茫的歷史!在照金,回顧歷史中的苦難輝煌!讓歷史把昔日社會真真切切映現,讓昔日歷史啟迪你們稚嫩的思想!那蒼蒼茫茫中有著共產黨人永不能忘卻的初心!那苦難輝煌中飽含著共產黨人深切的向往!認識、體悟照金紅,萌生、傳承紅色精神……
我們的收獲:小問號找到啦!展示在研學活動中的收獲。
《研學綜合實踐》一書是將以往各年級的研學旅行活動進行匯總,初步梳理和總結,但所涉及的類型不夠豐富、成熟,還未形成完整的課程體系,今后要不斷創新、深入挖掘,使研學旅行的類型更加豐富,內容更加飽滿,在年級與年級之間銜接更加緊密,逐步形成完整的促進學生綜合發展的課程體系,促進學生綜合素養提升、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 西安高新第五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