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始終堅持教學改革,以“構建一個好的課程體系,建立一支好的教師隊伍,創設一個好的課堂環境”為目標,堅持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協同培養,積極統籌“課中課外”“校內校外”“線上線下”,系統打造“三個課堂”,強化第一課堂,開發第二課堂,拓展第三課堂,持續激發和釋放“三個課堂”的內驅動能和活力。

一、全面深化“大五環”課堂教學改革,努力打造高質量的第一課堂

第一課堂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主渠道,是落實立德樹人的主陣地,為了讓課堂更有效、更精彩,我校自2019年開展新一輪以“導”“學”“展”“評”“練”為基本教學環節的“大五環”課堂教學改革實驗,體現啟發式、互動式、體驗式、探究式、分享式、合作式、融合式等特質,突出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自主探究、深度思維的能力,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動起來,讓課堂真正活起來。一是以我校名師工作室、學科帶頭人工作坊、教學能手工作站為依托,以首席教師為引領,積極開展教師培訓,全面開展優秀教學案例、微課、優課、青年教師“大五環”課堂改革教學大賽等評優活動,以評促改革、促提升。二是加強集體備課與教學研究,編制高質量的導學案。集體備課關鍵是做好“四個研究”(要研究每周安排;研究分層教學基點選取與內容的精選;研究分層教學課堂問題、活動設計;研究分層作業布置與落實措施),同時讓教師在集體備課中提升對課標的解讀能力和對高考題的分析研究評價能力。只有教師能力提高了,課堂效率才會提升。 三是堅持以“每周一課”形式積極推進“大五環”課堂教學改革。堅持每個年級每個學科每周開展一次活動,學校領導、中層干部不定期參加聽、評課,教研組長、備課組長、學科教師全程參加聽課、評課,讓課堂改革真正落到實處。

二、整合校內資源,豐富第二課堂

一是整合校內教育資源,積極開展學生社團活動,目前我校成立言表、足球、生物、史學等28個社團,學生參與率38.8﹪,豐富學生校園生活,培養責任擔當意識,提升學生文化素養。二是開放實驗室、天文臺、電腦室,組織學生進行理化生實驗探究、航模制作、撰寫小論文、開展小發明等科技創新活動。組織學生參加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近三年來我校學生作品在陜西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獲得一等獎5件,二等獎8件,市級獲獎32件。三是全面落實“五項管理”,特別是手機管理。開展紀律學風整頓暨住宿環境秩序整治活動,通過印發手機管理告家長書、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課等活動宣講手機管理有關規定,建立手機檢查制度,培養學生的自律意識和自主管理能力。四是堅持“五育”并舉,以活動為載體,結合各種紀念日、節日適時開展豐富多彩的文藝、體育等德育教育活動,著力培養學生的養成教育和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為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提供良好的平臺。

三、積極搭建社會平臺,不斷拓展第三課堂

積極搭建社會平臺,與市家庭教育學會專家團隊緊密合作,讓學生從“第一課堂”“第二課堂”走向更加廣闊的“第三課堂”。一是建立商洛市烈士陵園、商洛市博物館等校外德育基地,定期組織學生參觀學習,培養學生家國情懷。二是建立商洛市兒童福利院、商州區劉灣敬老院等社區服務基地,定期組織志愿者服務,參加社區勞動。三是建立商洛市科技館科技、商洛市氣象站等科技研學基地,定期組織學生參觀學習,開展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與創新思維。四是與高等學校合作培養創新人才,組織學生到高校研學。我校與北京大學聯合培養創新人才,近三年選派300余名學生到北大研學,讓學生長見識、長才干。商洛中學將持續以“課堂革命 陜西行動”為抓手,扎實推進“三個課堂”互通互補,努力做到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協同育人”,為助力我校教育高質量發展探索出商洛中學新途徑。

責任編輯: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