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做教師的應當在自己的集體里發揚我們的教育道德,應當把在教育工作中確立人道主義原則視為每個教師教育素養的最重要的品質。”“愛是比責任感更好的教師。”諸如此類的教育箴言應該銘記在每個教育者的心間。這種教育理念在漢濱區建民辦長嶺九年制學校王清琴老師的身上得到了充分體現。

王清琴老師,2003年以優異的成績從安康師范專科學校(現安康學院)畢業,2005年通過“凡進必考”走上教師崗位。

初為人師的激動在心中并沒有持續多久,就被殘酷的現實給了一個猛擊:她被分配到了偏遠的山村小學教書,山高路陡,交通不便,天晴一身灰,下雨一身泥。做足了充足的思想準備后她踏上了去學校的火車,然后又乘坐私人摩托車,幾番折騰,經歷了約五六個小時終于到了學校。即便是有了最壞的打算,但現實還是出乎了她的意料:一個由小小的幾間土坯房子圍成的四合院就是學校,墻上幾個“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大字顯得格外奪目,小小的操場上圍攏來一百多個穿著樸素,眼神清澈的孩子,羞澀而又好奇。那一瞬間,她堅定了信念,在那所學校開始了自己的教師生涯。

山里孩子的質樸純潔善良好學給了她極大的力量,每逢周末其他老師回家,她就待在學校把學校周圍的孩子叫到學校,給孩子免費輔導作業,到了下午她把孩子一個個送回家。久而久之,學校周邊的村民對她尊敬有加。盡管工作單位變動,但經常接到當年所教學生的電話:有匯報考上理想的大學的、有深情問候的等等。每每此時,她卻淡淡地說“教師不是只傳播知識,為孩子點亮心燈,樹立理想,更為重要。”她是這么說,也是這么做的。

后來,她先后調入了鎮內另外幾所學校,環境變了,但是她愛學生,關心學生的教育初心從未改變。學校附近有一個孩子何義菊,家庭條件極其差,父母不在家,爺爺奶奶連孩子的個人衛生都不能打理干凈,更談不上學習了。王老師了解情況后,每天下午放學后都會把這個學生留下了單獨輔導,直到孩子把作業完成,再目送孩子回家。久而久之,孩子的學習有了很大的進步,也更自信了。就這樣,王老師在周圍群眾的影響越來越好,連續被推舉為流水鎮第十八屆、十九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作為一名基層的人大代表,她沒有辜負選民的期望,平時在工作中做調查研究,廣泛征求意見和建議,每次在人代會上都能為民發聲,切實解決人民關心的教育問題、民生問題。她所帶班級成績名列前茅,家校關系融洽,得到了廣大家長的一致好評,得到上級教育部門的多次嘉獎。她認為農村孩子更應該得到關愛和激勵,所以,她經常自掏腰包為孩子們買獎品,由于她的教學有方和對孩子的有效激勵,孩子們特別喜歡上她的語文課。

2018年,王清琴老師調入建民辦長嶺九年制學校。一進校就擔任六年級數學教學工作,這個班是眾所周知的頭疼班,了解底細的老師沒人敢接手,這個重擔落在了她的頭上,作為一個長期教語文的老師接手畢業班的數學,壓力可想而知。然而,她并沒有退縮,而是想辦法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喜歡自己,愛上數學。于是,王老師除了刻苦鉆研教材和教法之外,就是注重和孩子的談心,從孩子的內心改變對學習的認知,端正孩子的學習態度。每天她總會早來,遇到一個孩子就會把他叫到身邊細心講解,對于基礎特別差的孩子就從基礎的計算開始抓起。慢慢地,功夫不負有心人,孩子們有了改變,不再像以前那么吊兒郎當,見了老師也有禮貌了,上課氣氛也逐漸好轉了。最終在上級組織的畢業質量檢測中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對于工作,她總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調入長九的第二年就擔任了班主任工作,由于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經驗,她工作起來如魚得水,但是,細心的她卻發現了一個很特殊的現象:這里的孩子留守兒童和離異家庭子女特別多,這樣的孩子心里比較脆弱、敏感,一不小心就會傷害到孩子自尊心。王老師沒有置之不理,而是利用各種途徑去了解每個孩子的家庭狀況:上門家訪、電話溝通、微信視頻、邀請家長到校等來了解孩子情況,盡最大可能地讓家長多關注孩子。班上的王怡就是其中之一。孩子最初遇到任何問題都只有一種解決方式:哭。王老師了解她的家庭情況后,與母親取得聯系,讓母親與孩子通過微信溝通,慢慢地孩子打開了心扉,變得樂觀堅強了。還有一個同學梁燴燴,寄住在親戚家,冬天經常穿得特別單薄,凍得瑟瑟發抖,王老師發現后就從家里找來自己孩子的衣服拿去給孩子穿上。她怕孩子不好意思,不愿意穿,就說那是她爸爸給送的衣服放在老師那里,孩子才穿上。王老師就是這樣一個,具有愛心、細心和耐心的老師。

除了對學生的關愛細致入微,她的教學方法也是獨樹一幟。她說不想讓孩子覺得農村孩子跟城里孩子有多大差距。而是用自己的愛心和細心為孩子加油打氣,農村孩子只要積極樂觀、勤奮好學一樣可以光芒萬丈。她在班上開展各種各樣有益于發展孩子潛能、增強自信的活動。力爭讓每個孩子都得到鍛煉。時時為孩子們頒發小獎品、獎狀等。幫助孩子樹立自信,確立目標。在班級管理中她大膽創新,而又事無巨細,她都盡力做到盡善盡美,各項工作都取得良好的效果,就這樣,當了兩年的班主任,連續兩年都被漢濱區建民街道辦評為“優秀班主任”稱號。

“以關愛為和弦,奏出溫暖的歌謠;以勤勞為箭鏃,射向教學的靶心;以啟迪為方法,叩開智慧的大門;以夢想為藍圖,甘當成功的階梯。”王清琴老師始終把“三愛”教育貫徹于自己的教學生涯中,堅持以愛育人,用辛勤的汗水必將澆灌出更芬芳嬌艷的花朵。

責任編輯: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