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銜接視角下幼兒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策略
作者:王 梅 程 婧
發布時間:2021-09-17 11:22:45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幼小銜接是幼兒園與小學兩個教育階段平穩過渡的教育過程,對幼兒順利適應小學的學習和生活,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和后續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積極心理品質的概念隸屬于積極心理學,積極心理學主張心理學的平衡性,發掘人的積極力量,關注發現人的自身價值,積極心理品質是指比較持久的、積極的情緒與體驗。基于幼小銜接對幼兒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進行探討,有助于豐富積極心理學理念在幼小銜接實踐中的運用。
一、幼兒積極心理品質與幼小銜接的相互作用
有研究調查表明,大多數幼兒在幼小銜接過程中存在心理壓力,主要體現在對上小學的擔心和焦慮等方面。另有研究表明,幼兒心理素質中的認知品質、個性品質、適應性品質均對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具有顯著正向推動作用。幼兒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不僅是幼小銜接的重要內容,也是全面完成幼小銜接任務的基礎,關注幼兒個性、培養幼兒積極心理品質對促進幼兒順利實現幼小銜接有重要意義。
二、基于幼小銜接的幼兒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策略
1.倡導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
積極心理學的觀點認為,人的積極心理品質與個體所處的環境密不可分,環境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個體心理的成長與發展。因此,幼兒園要從整體上樹立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構建積極的環境氛圍是促進幼兒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的一個重要條件。教育者應尊重、理解和信任每一個幼兒,多一些關心和鼓勵,多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幼兒,以發現他們的潛能與優點,為幼兒心理健康發展提供必要的空間和條件。
2.開展積極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積極心理學將重點放在關注個體心理的層面,如積極適應的能力、良好的自我認識等。教師可通過模擬問題行為發生的環境,充分利用積極策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從過去的關注問題向積極的自我概念、生活滿意度等層面轉移,從而幫助幼兒建立平和、樂觀、積極向上的心理品質。如我園大班實施“陽光兒童(城市)項目”,整個課程分為“情感”“溝通”“學會如何建立關系”“消解沖突”“改變和失去”“面對新環境”六個主題單元,為期24周,每周進行一個環節的教學。該課程中教師通過與幼兒一起探討良好心理品質的重要性和行為策略,著重提升兒童預防心理問題產生的能力,而非解決已經產生的心理問題,這與積極心理學的理念十分契合,有利于增強幼兒的心理免疫能力。
3.組織游戲化的幼小銜接活動
游戲是幼兒的主導活動,幼兒通過游戲發展感知運動能力,了解社會規則。注重游戲化的幼小銜接活動,有利于使幼兒更具好奇心、創造力和探索精神,對新事物投入熱情和專注,在探索過程中獲得更強的滿足感,進而形成積極的心理品質。
游戲化的幼小銜接活動需要教師明晰課程游戲化和游戲課程化的理念,設計游戲化的教學活動方案,創建游戲化的教學活動環境,構建游戲化活動區域,建設游戲化教學資源,教師必須觀察、讀懂幼兒的游戲行為,并及時給予支持與鼓勵。
我園為大班幼兒創立“流星公司”,“流星公司”創設“模擬微型社會”,以模擬貨幣通過勞動換取報酬的形式開展運營活動。“流星公司”的運營模式包括每日打卡、動物飼養、書籍分享、貨幣兌換等。動物飼養即幼兒領養兔子、烏龜等小動物,為小動物清潔衛生、喂食飼料等,培養幼兒的責任意識,養成他們堅持不懈的良好品質。“流星公司”將幼小銜接中需要培養的多種能力與品質轉化為一個個小任務,以任務驅動的方式鼓勵幼兒主動完成并獲得提升。
4.家園共育促成長
家園一致的積極心理品質培養能夠促進幼兒心理和行為的一致性和延續性。如我園建立“家園共育聯盟”,包括“共育大講堂”“親子小課堂”“親子成長營”等,在體驗、探究、游戲中促進幼兒自主、自信、自由發展,在一次次生動和諧的互動中潛移默化地轉變家長的育兒觀念,逐漸由簡單陪伴到有質量陪伴,由僅關注生活需要到關注幼兒活動的高光時刻,在心靈交融的高品質陪伴下,幼兒認知、社會性、學習品質等多方面均得到穩步提升。
幼小銜接過程中的幼兒積極心理品質培養是幼兒園、家庭、社會等多個主體共同參與的過程,我們需不斷深化對積極心理學理念和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的研究,以最大程度發揮積極心理品質對幼小銜接和幼兒健康發展的促進作用。
作者單位 陜西省西安市第八保育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