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深入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精神,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制定了《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實施方案》提出,要充分發揮思政課在立德樹人中的關鍵課程作用,循序漸進、螺旋上升地開設好大中小學思政課。下面,筆者結合日常教學實際,談一談小學思政課對培養學生道德情感的作用。

一、厚植愛國主義情懷

尊敬國旗國徽,會唱國歌,是每位公民的法定義務,任何侮辱國旗國徽、國歌及違反相關法律規定的行為,我們都必須堅決給予制止與糾正。學校是培養人才的搖籃,是為學生成長及其未來發展奠定良好基礎的第一陣地。作為學校,要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在學生心里種下愛黨、愛國、愛人民的種子,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

作為思政課教師,我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了國旗、國徽的圖片,讓學生說一說國旗、國徽的形狀、顏色等,再讓學生用彩筆畫一畫國旗、國徽,雖然學生畫得不是那么完美,但是經過動手,他們已將國旗、國徽記在了心里。在此基礎上,我還帶領學生學唱國歌,讓他們用歌聲表達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此外,學校還舉辦了一系列活動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例如,每周一舉行的升旗儀式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讓學生為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自豪和驕傲。又如,國慶期間開展的尋找國旗、國徽活動,讓家長和學生把愛國之情轉化為愛國行動,讓愛國主義情懷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

二、筑牢愛國主義思想根基

“今天,我們要講的是關于民族英雄戚繼光的故事,這節思政課的主題是‘民族英雄故事我來講’”。課前,我與學生交流活動的設想,學生聽后紛紛行動了起來,利用課余時間查閱資料,確定了自己要講述的內容。課上,學生繪聲繪色地講述著一個個生動的英雄故事,戚繼光、岳飛、文天祥、林則徐、黃繼光、董存瑞的故事,這些故事不僅讓學生了解了民族英雄高大的人物形象,學習了民族英雄的高尚品質,明白了當下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還激發了學生的愛國之情,以及為做新時代的好少年而努力奮斗的熱情。

本節課結束后,學生將課堂上所了解的英雄故事講給家人聽,家人又將自己知道的英雄故事分享給了學生。這樣,思政課與家庭教育就巧妙地結合在了一起,既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學生的思想,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又提高了家長對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僅使學生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質,還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有效地推動了思政課的發展。

三、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黨的十八大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這24個字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聽起來很深奧,其實內容很明確、具體。思政課上,我們更多的是從個人層面引導學生的。

“我們生活在中國,時時刻刻要好好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二十四字內容要熟記……”這首優美動聽的歌曲將學生帶入到思政課教學中,學生齊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學們,誰能說一說自己對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理解呢?”有學生說,愛國就是要愛身邊的家人、同學、老師、鄰居等,他人有困難我們要積極幫助;有學生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時,家人奔赴武漢救治病人,這就是“敬業”,也是“友善”;有學生說,撿拾到物品主動交給老師的同學都是誠信的人……學生講得很好,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學生對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理解得非常到位,平日里也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積極地踐行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因此,學校要充分發揮思政課的優勢,積極探索其他課程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結合點,讓學生感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魅力和價值,全面提升學生道德修養。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精神文明是一個國家走向強大的根本支撐,道德模范是一個社會崇德向善的重要旗幟。思政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小學是一個人良好品質形成的關鍵時期,我們要抓住這個機會,積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努力上好每一節思政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培育新時代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貢獻自己的力量。

作者單位 陜西省西安市蓮湖區機場小學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