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不僅需要注重對學生英語知識和能力的培養,還需要注重培養學生優秀的思維品質,進而促進其核心素養的提高。針對小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通常就是對學生在思維活動當中所表現出來的智慧特征、感知內容的信息加工。學生思維品質水平的高低,不僅對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提高有較大影響,還直接關系著學生的核心素養。而在實際英語課堂教學當中,我們應采取怎樣的措施達到這一目的呢?筆者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了分析。

一、利用課前預習,激發思維活動

要想優化學生的思維品質,最為關鍵的一點就是在課堂教學中充分激發學生的思維想象,引導學生主動對課堂教學內容加以思考。小學英語課堂當中要想實現這一點,教師就要組織學生自主展開課文內容的學習,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從而實現對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那么,在實際教學之前,教師可以基于教材為學生布置課前預習任務。

例如,在PEP人教版五年級下冊Unit 1“This is my day”這一課時的教學之前,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將其分為不同層次,分別布置預習任務。針對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組織學生直接閱讀文本,學習“Story time”這部分的內容,完成教材當中的對應表格。之后,再學習“Full time”這部分的內容,結合學生自身的情況完成選擇題,且繪畫出鐘表的時間。然后,通過讓學生寫作關于“我的一天”小短文。對于基礎一般的學生,預習的重點應該放在理解課文內容、掌握課文當中的常見句型和詞組上,以實現對以往所學知識的突破。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整理課文當中的生詞短語,幫助學生積累英語詞匯?;趯W生知識薄弱之處,使學生有針對性地加以預習,能夠在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同時,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優化。

小學英語學習過程中,預習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和價值。只有通過預習,學生才能夠更好地反思自己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不足,感知知識點的難易程度。此外,通過預習也可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實現英語思維能力的發展。因此,教師在預習任務的布置中,也要針對不同能力的學生布置相對應的預習任務,為他們之后的課堂學習打下基礎。

二、尊重學生差異,注重問題設計

學生之間無論是學習能力,還是自身的思維能力都存在較大的差異。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該針對學生能力水平的高低,結合實際情況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學策略,設計有梯度、適合于不同水平學生的問題,實現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特別是對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而言,教師更應該充分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采取有效的策略對其進行教學。在教學內容的設計過程中,我們也可以通過富有層次性、有梯度的問題逐步引發學生進行思考,進而促進這一過程當中學生思維能力得到發展。

例如,在五年級下冊Unit 2 “My favourite season”這一課時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基于能力水平不同的學生設計不同問題:對于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提問:“Which season is your favourite?”從而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英語知識,鞏固以往所學習的英語知識和技能。針對能力中等的學生,教師則可以詢問:“Can you give some reasons of your favourite season?”從而引導學生展開更加深入的思考,促進學生英語能力和思維的進一步深化。針對學習能力較好的學生,教師則可以設計更為開放性的問題,例如,“What is the features of your favourite season?”引導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且在課堂中用英語表述出來,最大程度地促進學生英語思維的發展和能力的提高。

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常常會有教師忽略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基礎的差異性,采用同樣的方式、同樣的問題展開教學。這種教學方式無論是對于課堂教學效果的優化,還是對于學生個人思維的發展,都是十分不利的。因此,我們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針對于這一部分的內容要加以調整和改善,為學生提供更加高效的課堂教學。每一位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教師要充分意識到這一點,基于不同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展開分層次教學,確保每一位學生的思維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

三、創設教學情境,促進學生理解

小學生思維能力相對較為薄弱,對事物深入全面理解也存在一定的困難,這加大了學生的英語學習難度。基于這一點,教師應該通過教材內容基礎之上的教學情境進行構建,為學生創設更為真實形象的英語學習情境。所謂教學情境,指的就是通過外部環境的改變或者是多媒體技術手段的應用,結合教學環節還原教材內容情境,使學生在真實的情境當中學習英語知識、應用英語知識。教學情境的創設,有利于幫助學生對英語知識和內容的理解更為深刻、直觀,從而實現自身思維能力的發展。

例如,在六年級上冊Unit 6“How do you feel?”這一課時的教學過程中,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進入課堂情境,教師可以應用多媒體技術將課文內容中的情境展現在學生面前,包括視頻、聲效、圖片等方式,使學生身臨其境。與此同時,教師通過為學生設計相關對話的方式,使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興趣,降低學習難度,最終實現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情境創設能夠為學生打造一個真實性強、趣味性高的英語課堂氛圍,培養學生從多個方面思考問題的能力。具體教學過程如下,該課時教學重難點主要在于:首先,掌握故事當中出現的相關詞匯,如happy、sad等。其次,掌握故事當中的核心句型:How do you feel?I feel...且理解句型的含義。為了幫助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更為積極主動,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營造真實的情境,比如,放置關于排隊、插隊的圖片,引導學生使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感想。通過軟件來設計真人形象、人物背景和對話,讓學生表達自己對具體事件的看法和感受。

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真實教學情境的創設,有利于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進而實現自身良好思維習慣的培養。但是,教學情境創設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基于學生的興趣愛好和認知水平,選擇更富有趣味性、生動性的情境展開創設。最終實現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有效理解,以及對思維能力、思維習慣的培養。

四、促進小組合作,提升思維品質

小學英語教學展開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十分符合當前的教育觀。這一方式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能力,還可以使學生在深入交流互動中實現自身思維能力的提升,拓展思維視野。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基于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學習能力,做好科學分組、異質分組,以確保組員之間的平衡性,這樣才能夠實現教育價值最大程度的發揮。

例如,在四年級上冊Unit 5 “Dinner's ready”這一課時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引導各小組之間展開角色扮演,對課文內容進行進一步的剖析。具體教學過程如下:首先,掌握重點單詞,包括feel、dinner、food等。其次,掌握重點句型What is for dinner? 以及使用答案I would like ...please。為了使學生掌握以上單詞和句型,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兩個學生分別扮演顧客和廚師的角色,模擬吃飯的場景,實現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正確地應用英語單詞和句型,并感受課文的核心內容。其他小組成員則通過悉心觀察,提出問題。這種互動性強、應用性強的教學活動,不僅可以促進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發展,更為重要的是它還能夠提高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和思維能力。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作為素質教育背景之下一種應用十分廣泛的教學模式,具有創新性、新穎性等多方面的優勢??梢哉f,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和價值。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能夠在實現課堂教學效率優化的同時,促進學生英語學習能力、學科素養的提高。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有必要采取多方面的有效措施,以解決小學英語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多種問題。未來在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的同時,我們還要有針對性地發展學生的思維品質。

作者單位 江西省井岡山小學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