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課標改革要求下,傳統的教學理念不再適用現如今的教學。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等方面做出改變。初中數學大部分是一些基礎性的知識,包括很多的原理、概念,這會讓學生感覺到很乏味。所以,教師要注重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引領學生探索數學知識,發揮學習的主動性,鼓勵他們參與到課堂教學中。而問題引領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與抽象思維,讓學生可以主動地思考數學問題。

一、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現在的教師中還有很多延續著傳統的教學觀念,他們注重應試教育,注重升學率,注重課堂的進度,卻忽略了新課改理念的教學要求,忽略了課堂的氣氛,忽略了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有些教師大部分時間還是在牽著學生的鼻子走:教師傳授知識,學生被動接受;教師講,學生聽。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下,缺少思考的時間,缺少與教師互動的時間。加之,現在大部分知識都是書本上的,書本中也有詳細的解題步驟,學生看過后就能懂。這就出現了一個新的問題,學生一提筆就不會,一看答案又恍然大悟。這是因為學生缺乏數學思維,缺乏數學邏輯,這些現象的出現主要原因還是在于教師。有的教師為了趕進度,課堂上不會給學生留有太多的思考時間。關于一個概念或者原理的學習,教師解讀一下,然后就詢問學生是否明白,如果學生不明白,教師就接著解釋。二次解釋后,教師便會給學生安排下一個習題,學生做了以后,教師對一下答案,然后又跟著解題步驟給學生講一遍,這種教學模式沒有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這是由于教師對學生的不信任或者急于趕進度而造成的。這樣的教學模式低效甚至無效,這樣循環往復的結果就是學生課堂參與度不高、思維主動性不強,教師的育人效果不佳。

二、問題引領的操作流程

問題引領式教學與傳統的教學存在著明顯差距,知識不再是通過教師的傳授得到,而是通過教師與學生共同協作,通過情境的創設,在一種合作的場景中習得的。它有一定的教學流程,教師需要根據流程進行教學。主要是下面五個步驟:教師設計疑問,學生自行探究,交流展示,歸納總結,反饋延伸。

1.教師設計疑問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設置一定的懸念,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習一個新知識點時,教師可以詢問學生:這個問題同學們怎么看呢?大家積極討論一下,以此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問題引領可以激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求知欲望,教師在備課過程中,一定要預設情境,認真分析,研究具體的課堂學習內容。

2.學生自行探究

學生自行探究是問題引領教學的重要環節,教師提出一個問題以后,給出學生充分考慮的時間。學生也可以在探究中發現自己的問題,順應新形勢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在此環節中,課堂一定要保持安靜。教師通過巡視的方式,查看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將學生存在的問題記錄下來,并在總結的時候有針對性地予以解決。

3.交流展示

學生之間的交流可以幫助他們學習到其他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教師可以通過建立小組學習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促使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中得到多方面的提高。

4.歸納總結

歸納總結也是學生提高成績,提高數學思維的重要環節。在交流展示完畢之后,教師可以在每個小組內挑一個代表進行總結,讓學生自主思考自己在面對問題時,思維方式存在怎樣的短處,從他人的展示中自己學到了什么。最后,教師再進行概括總結,如此便將課堂真正地還給了學生,解決了傳統教學存在的弊端。

5.反饋延伸

在完成了以上步驟以后,教師應該及時鞏固知識,提高學生的各項能力,讓學生熟能生巧,更快地掌握學習方法。教師要有自我判斷的標準,總結學生是否真的掌握了此知識,還要通過學生的反饋,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存在的盲點進行延伸,進而讓他們的基礎更扎實。

三、問題引領的重要性

問題引領式教學重在對教學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引領,而問題的引領源于問題的設定,教師一定要做到有的放矢,這樣才能增強課堂的有效性,使教學事半功倍。

1.問題引領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養成了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它能讓學生在問題引領中養成團隊意識,樹立學生的競爭觀;也能讓學生在課堂中融入集體,體會到同學情,感受到教師的用心良苦,讓學生真切地認識到課堂不是教師的“一言堂”,而是教師與學生共同擁有的。

2.問題引領拓寬了學生的知識視野,促進了學生的智力能力,也提高了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在引領式教學中,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主體。在學生與教師合作解決問題時,不僅能提高學生自身學習的積極性,而且還會讓他們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

3.問題引領實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激發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問題引領教學中,學生能主動參與其中。無論是知識的探索,還是解決疑難問題,學生都會呈現出一種主動性,問題引領教學給了學生一個自由發展的空間。

4.問題引領給課堂添加了色彩,增強了課堂的活力。課堂實現了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全方位的合作,學生在平等的課堂中相互交流、熱烈討論,同時也掌握了新知。

四、問題引領的策略

教師如何通過有效、恰當、適度的問題去引領數學教學呢?這是一個值得探究與深思的問題,下面根據教學實例,筆者談一下個人看法。

例如,蘇教版七年級上冊的“合并同類項”,在練習1中學生學習了字母表示數,這就給練習4的學習埋下了伏筆。如練習1中“試一試”的一個例題:小明今年n歲,小明比小麗大兩歲,小麗今年多少歲?這里首先引入了代數,練習2中引入了代數式,接著練習3中引入了代數式的值。如練習3中,當a=2,b=3時,求下列代數式的值:

(1)2a+2b;

(2)2(a+b);

(3)a2b2

(4)2(2a+b)2–(2a–b)2+8(2a-b);

代數式有一定的抽象性,它似乎脫離了真實的生活,學生可能很難理解。但是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對代數式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就不會感到遙不可及了。當然,我們也可以聯系小學學習的解方程進行理解。

問題探究1:我們在前面的知識中對代數有了一定的了解與認識,代數可以替代一些不能表達的關系而存在,它也可以進行運算。下面,請同學們思考一個問題,怎樣計算圖中的面積?

在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時候,教師可以觀察學生做題的步驟還存在哪些不足,細心的學生可能進行了簡化,合并了同類項,而有些學生展現的就是一個長長的算式。有的學生可能是100a+200a+240b+60b,而有的同學就會是300a+300b,此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一下這兩個算式的不同之處,并思考哪個算式更好,進而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與參與度。

問題探究2:請同學們觀察一下,下面的算式間有什么共同點。

100a和200a;240b和60b;–9x2y3和5x2y3

這個環節可以讓學生養成自主思考的習慣。學生通過自主思考,想到這些算式的共同點:兩個式子都有相同的代數。

問題探究3:請同學們將下列的算式合并成同類項。

100a+200a=___;240b+60b=___;–9x2y3+5x2y3=___;

循序漸進的方法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在這個基礎上,教師進行適當點撥,啟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更好地掌握這個知識點。接著,讓學生分享結果,我們會得到以下答案:100a+200a=300a;240b+60b=300b;–9x2y3+5x2y3=-4x2y3

通過上面的學習,學生對同類項的合并有了進一步的了解。緊接著,教師可以進行知識點的鞏固,脫離課本上的題目,讓學生合并下列同類項。

123a2+25b2+8(52a2+32b2-32ab)+23ab=___;

56c2-24b2+3(57a+8b2-3)-23c2-171a+5=___;

這為學生帶來了課外拓展的機會,如果時間來得及就讓學生課上討論,來不及就讓學生課下思考并討論。這個環節能了解到學生對合并同類項這個知識點的掌握程度,也能更進一步地提高學生的成績、邏輯思維和對數學題目的應變能力。這樣的教學模式可以一步一步地引導學生脫離書本知識,建立自己的數學知識體系,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還能回顧舊知識。

在當前的教學中,問題引領教學才剛剛引入,還存在著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教師可能本末倒置,一心撲在適應新課改教學的理念上,而忽略了學生的實際需求。當下,我們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方式、教學模式,不斷深思,不斷總結,不斷潛心修煉,進而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教學,做好學生學習道路上的指導者,是新時代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我們要根據學生的特點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模式,找到一個最契合的教學模式來提高學生的成績,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作者單位 江蘇省徐州市第二十二中學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