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市多措并舉定向施策打造“三個課堂”
發布時間:2021-09-16 09:19:10 來源:咸陽市教育局
“三個課堂”是以大教育理念為主導,突破學科桎梏,統籌各科知識,按校內校外、層次類別、屬性側重點等不同,把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及社會課程進行重新定義與建構,統籌為一個整體,為全面提升育人質量提供了抓手和遵循。“三個課堂”環環相扣、相輔相成,首尾銜接、循環發展,既突出“開放心態”,又強調“閉環管理”,使課程、文化、活動、管理、實踐、協同“六個育人”真正協調統一。
推進教學方式改革,優化“第一課堂”
1.理念先導,行政驅動。為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主陣地作用,去年,咸陽市教育局制定出臺了《關于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的意見》,以促進學生發展為主線,遵循教育規律,轉變教學觀念,優化教學策略,構建與新課程理念相適應的課堂教學新常態,積極推動課堂教學實現五個轉變:即從知識傳授向全面育人轉變,從教師主宰向學生主體轉變,從被動學習向積極參與轉變,從淺表學習向深度學習轉變,從單一評價向多元評價轉變,大力倡導構建有品質、有溫度、有激情、有生機的生命課堂。西工大啟迪中學創設適合學科特點的案例式教學,激發學生興趣,打造活力課堂;從自然、社會、科技等入手,創設課堂教學情境,打造生態課堂;以問題為導向,開展合作探究、思維碰撞,打造智慧課堂;創新實驗設計、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打造創新課堂。高新存志學校堅持打造以“學習單為抓手、小組合作為主體”的真問學堂,借鑒孔子所提倡的“啟發式”教育,“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巧妙設計問題,利用課堂問題激發興趣、促進思考,將抽象的教學內容轉化為一個個具體問題,始終讓學生帶著問題和任務進行思考討論,教師僅在此基礎上進行指點、指導。“真問學堂”模式打破了傳統“教師一言堂”的教學模式,真正將課堂還給學生,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使課堂煥發勃勃生機。
2.實施精品課程引領行動。組織教師全員參與,自上而下,每年開展精品課程評審和中小學課堂教學創新大賽等活動,引導廣大教師認真鉆研課程標準,結合學科特點和學生實際,創新教學方法,努力打造體現現代教育思想、具有鮮明特色、恰當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和方法的校、縣、市三級精品課程。同時,各市區縣和學校建立精品課程資源庫,將課件、授課錄像等網上開放,組織廣大教師學習借鑒、研討交流,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帶動全體教師教學水平的整體提升。每年認定市級中小學精品課程50項,“精彩一課”100堂,逐步做到所有年級、所有學科、所有課時全覆蓋,為各學科教師提供高水平的課堂范例。
3.發揮名師示范帶動效應。以名師隊伍建設為重點,切實加強省市縣三級“教學名師”“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的培養和管理。通過教師專業技能大賽、教學能手評選、名師工作室建設、思政課“大練兵”等活動,培養壯大骨干教師隊伍,并積極發揮名師思想引領、理念引領、方法引領的示范作用,定時間、定任務開展上示范課、送教下鄉、講學培訓、定點幫扶、青年教師培養等活動,引領廣大教師用新理念武裝頭腦,用新方式組織課堂教學,形成人人參與、百花齊放的良好局面,推動“課堂革命”深入實施。
4.強化教育科研支撐。各中小學校把教學研究作為深化“課堂革命”的推進器,健全教研制度,創新教研形式,提高研究實效,加快科研成果轉化,推動課堂教學改革不斷深化。各級教研部門和學校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研討活動,圍繞教學理念更新、教學方式轉變、教學模式構建、高效課堂建設等問題,推進課堂教學的方式、方法及模式創新。同時,各中小學校加強校本研修,鼓勵、推動、指導教師立足課堂教學開展問題導向的校本課題研究和校本行動研究,組織形式多樣的教師培訓學習活動,搭建“研訓一體化”學習交流平臺,通過課堂觀摩、教學研討、專題講座、經驗交流、主題培訓、校外交流等形式,建立多樣化學習共同體,構建多渠道學習交流機制,推動互助學習和教學共享,有效提升廣大教師實施課堂教學改革的執行力。
深化課后服務,豐富“第二課堂”
1.多渠道發力強基礎。課后服務,條件保障是基礎。首先,抓硬件。我們把各類部室、功能教室建設作為重點,通過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建設、優質均衡創建,整合省市教育重點項目等,持續提升辦學條件,滿足學生多樣化發展需求,讓各類設施設備應用盡用。其次,抓師資。把短缺學科教師招錄、培訓作為重點,近年來通過免費師范生、特崗計劃、事業單位招考等渠道,補充教師近3000名。并且吸納了一批優秀退休教師、有專長的家長義工和社會專業人士,補充到課后服務師資隊伍中來。目前,全市聘請家長義工800多人、社會專長人士500余人。同時,借力我市高校資源富集這一優勢,通過支教、走教,解決專業教師不足的矛盾,將專業的事讓專業的人做。第三,抓投入。課后服務經費通過“財政補一點,家長拿一點,教師奉獻一點”的渠道來解決。市財政每年為市本級按教師人均3000元來保障,多數縣區在財力緊張的情況下也投入一定資金支持課后服務,一些愛心人士無私奉獻,廣大教師不過分計較薪酬多少,全身心投入。
2.菜單式供應保需求。為了著實解決放學后學生無人看管、家庭作業輔導難、校外輔導負擔重、特長發展資源缺等問題,我市精心策劃課后服務的時間、內容和方式,滿足家長需求,滿足學生發展需要。在時間安排上,保證延時服務2個課時,銜接家長下班時間。在服務內容上,把課后服務作為“五育并舉”的重要平臺,彌補課內體音美勞教育短板,結合校情、生情,圍繞答疑解惑、素質拓展、張揚個性、閱讀鑄魂、強身健體等五個方面,一校一策,一校多品,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發展需求菜單。校園里,經典誦讀書聲朗朗,藝術教育輕歌曼舞,創客教室奇思妙想,陶藝制作惟妙惟肖,科技航模展翅翱翔,情景表演歡聲笑語,學校操場生龍活虎……校園里一派生機,各顯其能,回歸了校園該有的模樣,歸還了孩子該有的童年,踐行了教育的本真初心。校園活起來了,學生靈起來了。
推進校外研學,拓展“第三課堂”
1.校外研學突出弘揚理想信念教育。各中小學校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認真貫徹《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做實做優“弘文勵教”德育品牌,對學生常態化開展系統的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中華文化教育。加強德育陣地建設,用足用好馬欄革命圣地、市民文化中心等100處德育基地,緊抓重要節點,組織“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網上祭英烈” “童心向黨”等活動,培育學生家國情懷,強化學生使命擔當。
2.校外研學注重社會實踐。扎實開展“遵守交規?文明出行”專題教育活動,“志愿服務新征程?咸陽文明我先行”志愿者行動,“垃圾分類新時尚?師生引領齊參與”宣傳教育活動,全市廣大中小學生成為“創文守文”最美形象代言人。彩虹小學組織學生到咸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參觀立案大廳、多元糾紛服務區、審判廳,了解一站式訴訟服務程序和中級人民法院審理的案件類型,掌握青少年如何正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法制觀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