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反向課程矩陣設計的大學英語教學研究
作者:江莉
發(fā)布時間:2021-09-13 16:16:39 來源:陜西教育(高教)
[摘 要] 課堂的起點在于教師對課程的設計。基于反向課程矩陣設計的大學英語教學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學習認知特點,從要達成的具體學習目標出發(fā),精心設計系列學習活動,并結合系統(tǒng)的學習評價確保學生能夠充分利用課堂內外的時間進行有效學習。通過一學期實驗班與平行班的學習表現(xiàn)與學習成績對比可以看出,基于反向課程矩陣設計的教學活動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改進學生的學習習慣,還能帶給學生更好的學習體驗,學習效果得到明顯提升。
[關鍵詞] 反向課程矩陣 大學英語 教學研究
引 言
通過教學觀察及調查問卷發(fā)現(xiàn),多數(shù)非英語專業(yè)的大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較為缺乏自主學習能力。互聯(lián)網(wǎng)的廣泛使用讓一些學生誤認為擁有大量學習資源就可以達成英語學習目的,但由于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的缺失,許多學生的英語學習出現(xiàn)瓶頸,難以突破。近年來,對人腦學習方式的研究發(fā)現(xiàn),人類腦細胞的樹突只有在大腦積極活動時才能成長,而且大腦細胞組成的神經網(wǎng)只有在經常使用時才會彼此相連。這意味著學生只有積極參與到各類學習活動中,使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現(xiàn)實問題,學以致用,才能最終促進其大腦神經網(wǎng)絡的運作,從而達到有效學習的目的。為讓學生擁有良好的大學英語學習體驗和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在授課中,教師應以任務、項目的方式鼓勵學生在各種場景中應用英語,在學習過程中根據(jù)學生的學情設計多元學習活動,以此來增加學生學習的投入程度,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高階學習目標的達成。教學設計除了需要考慮課堂上學生學習的專注時長來調整講解、練習與應用的比例外,更要關照到學生課外的學習情況。本文認為,從學習目標(語言學習目標和自主學習能力)出發(fā),以預期具體學習效果為導向的反向課程矩陣來設計的學法與教法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從而促成有效學習。
反向課程矩陣最初由美國大學提出,之后由趙炬明教授根據(jù)學法、教法分開的原則作了調整。反向課程矩陣的設計始終貫穿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優(yōu)先考慮學生的認知模式和學習效果,并且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的發(fā)生,這與《大學英語教學指南(2020版)》提出的,為學生提供多元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能夠自主學習,讓教學向個性化學習方向發(fā)展的要求相契合。反向課程矩陣的思考順序應該是:首先,具體目標先行,設計效果評價方法,根據(jù)具體目標和評價確定學法;其次,在綜合考量目標、評價和學法的基礎上設計教法,以幫助學生學習;最后,考慮一般目標的措辭,具體學習目標的設置可參考布魯姆認知法則,科學合理,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研究對象
反向課程矩陣設計的大學英語教學有別于傳統(tǒng)英語課堂,它不再拘泥于教材,按部就班根據(jù)教材內容進行講解和練習,而是由促成學習目標的系列學習活動來達成。反向課程矩陣強調在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情緒,根據(jù)學生特點及認知心理來優(yōu)化教學手段,使其主動參與學習;設置活動幫助學生積極參與多元任務(小組合作、同伴互教、小組及個人展示、評測);鼓勵學生發(fā)揮最大潛力,以多元學習體驗來優(yōu)化學生大腦神經網(wǎng)絡的發(fā)展,從而促成有效學習。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隨機選取的2019級兩個平行班。兩班入學分級考試成績水平相當,1班為實驗班,2班為控制班,兩班人數(shù)均為33人。實驗班采取反向課程矩陣法設計的英語教學模式,控制班采取傳統(tǒng)教學模式。
實驗時間為2020—2021年第一學期,效果評價為過程性考核與終結性考核相結合的方式。終結性考核為閉卷考試,包括聽力測試、寫作、閱讀理解、翻譯四個方面。兩個班過程性考核中月考內容相同,終結性考核內容相同。
教學設計
在實驗班的教學中,每堂課均按照反向課程矩陣設計進行。課前教師在U校園與TronClass教學平臺上布置在線閱讀資料和學習任務單,讓學生進行在線學習。基于學生的在線學習記錄與反饋,教師動態(tài)調整后期教學活動。表1是90分鐘反向課程矩陣示例。
反向課程矩陣以學習為中心,充分體現(xiàn)了以終為始、目標先行的教與學全過程。其優(yōu)點在于讓師生從學習目標出發(fā),來選擇與之匹配的豐富的學與教的活動,教師的角色成為組織者、引導者和學習伙伴,讓學生為了達成學習目標積極主動地進行語言輸入和輸出,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良性循環(huán)。
對比結果分析
1.自主學習與習慣養(yǎng)成
經過一學期的教學觀察與統(tǒng)計,控制班(33人)僅有10人堅持晨讀、預習和單詞打卡學習;實驗班(33人)有28人堅持晨讀、單詞打卡,使用U校園在線學習的學習時長平均達到每周9個小時。
2.課堂參與情況
通過學生在組內討論、分享、匯報、在線測試、提問與回答等多種課堂活動的參與活躍度來看,控制班教師講授時長平均每堂課達到50分鐘,占課堂總時長(90分鐘)的55.6%;師生互動與生生互動時間每堂課平均25分鐘,占課堂總時長的27%。實驗班教師講授時長平均每堂課為35分鐘,占課堂總時長的38.9%;師生互動與生生互動時間每堂課平均50分鐘,占課堂總時長的55.6%。通過對比發(fā)現(xiàn),實驗班學生的參與度與活躍度均高于控制班。
3.學習成績
效果評價為過程性考核與終結性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平行班的過程性考核為:作業(yè)2次+月考2次+口語測試。實驗班的過程性考核為:項目作品2個+月考2次+口語測試。終結性考核(期末測試)內容兩個班相同,為閉卷考試,包括聽力測試、寫作、閱讀理解、翻譯。控制班的過程性考核中兩次作業(yè)分別為與課文相關的翻譯和寫作;實驗班的過程性考核內容為項目作業(yè)(PPT制作與展示、英語視頻制作),完成的難度及對綜合能力的要求遠高于控制班的作業(yè)。月考的平均成績控制班為61.41分,實驗班為78.25分;期末的平均測試成績控制班為63.31分,實驗班學生為78.23分。
4.滿意度
通過教學評估中心的期中教學檢查,教師在學期末對兩個班級進行的教學模式滿意度問卷統(tǒng)計結果如下。控制班:非常滿意10人(30.3%),比較滿意15人(45.5%),不滿意8人(24.2%)。實驗班:非常滿意18人(54.5%),比較滿意10人(30.3%),不滿意5人(15.2%)。
通過以上對比可知,基于反向課程矩陣的大學英語教學設計能夠幫助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習慣,增加學生的學習投入度,讓學生在具體的學習目標導引下,通過自己的努力,選擇適合自己的語料進行深度學習。在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提升自主學習的能力,最終取得更好的學業(yè)表現(xiàn)。
教學設計反思
使用反向課程矩陣的教師需要仔細研究哪些學習活動適合促成學生的有效學習,以及如何實施能夠提升學生學習投入度,讓有效學習發(fā)生。教師對每項學習任務的明確指示有利于學生找準方向和方法,提升學習效率。有些活動是學生沒有接觸過的,這就需要教師說明具體的步驟和效果,放手讓學生去完成,例如口語作文活動,學生需要根據(jù)教師的詳細指導去看資料、找素材,設法在表達時用到恰當?shù)脑~匯與句型。此外,反向課程矩陣需要在實際教學中根據(jù)學生的接受情況、反饋效果進行動態(tài)調整,不斷優(yōu)化,力求讓學生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和學習效果。
結 語
反向課程矩陣在充分考慮學生的學情與需求的基礎上,結合教學的一般目標和具體目標,對大學英語課堂進行的教與學設計,比以教師為主導、以教材內容為本的傳統(tǒng)教學更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及自主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美)泰利·道爾.如何培養(yǎng)終身學習者——創(chuàng)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環(huán)境[M].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14.
[2]趙炬明.聚焦設計:實踐與方法(上)——美國“以學生為中心”的本科教學改革研究之三[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2).
[3]何蓮珍.新時代大學英語教學的新要求——《大學英語教學指南》修訂依據(jù)與要點[J].外語界,2020(4).
[4]Bloom B.S.Engelhart M.D.Furst E.J.et al.Taxonomy of Education Objectives:Handbook I:Cognitive Domain[M].New York:David Mckay Co Inc,1956.
[5]趙炬明.打開黑箱:學習與發(fā)展的科學基礎(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
作者單位:西安歐亞學院通識教育學院 陜西西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