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指出,要遵循教育規律,堅持改革創新,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那么如何辦一所群眾家門口的好學校?我們積極思考與實踐,在基本思想(道)和基本方法(術)上進行深度探索,努力積淀和貢獻西安市長安湖居筆記北大新世紀小學經驗。

“三個堅持”以為“道”

堅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教育初心。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刻回答了“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根本性問題。《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中指出,堅持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評價學校的根本標準。為進一步細化和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2016年發布了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分別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2018年教育部印發了《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學科課程標準》,其中最大的變化在于,明確了每一個學科的核心素養。因此,堅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是方向性問題,更是教育之初心。

堅持“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辦學理念。李克強總理指出,教育是國家和民族、也是每個家庭的希望所在,機會公平中,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在一所學校里,學生學習的差異性是一定存在且逐步凸顯的。作為教育者,始終應該以陽光、發展的眼光對待每一位學生,而不能將冰冷的測試數據作為評判學生的唯一依據。特別是在小學教育中,我們應該致力于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首先要關注學業薄弱的學生,通過小組或個體輔導,提高他們的學業成績,進而提升學生的自信心,使其更陽光地成長。其次要創設多維度教育教學活動,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勢與特點,我們要通過不同的教育形式發現不同學生的閃光點,聚焦然后放大,使其更健康地成長。

堅持“建設高品質學校”的發展目標。何謂高品質學校?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點中提出要推進學校特色發展,提升學校品質。有學者認為,高品質學校是一個綜合的概念,是質量、內涵、文化、特色及信譽的集合體。就我看來,高品質學校應該是在校園文化、管理變革、教師發展、課程建設、課堂革新、評價改革等多方面的高品質,其蘊含在教育教學及管理活動的全過程中。

“五項策略”可為“術”

基于“三個堅持”的基本原則,我們不斷探索和梳理學校發展的主脈絡,積淀并形成了學校發展的“五項措施”,即持續優化管理方式,完善課程體系建設,精心打造智慧課堂,專注教師專業發展和多元評價教育質量。

持續優化管理方式。人是管理的起點和終端,制度化的管理更需要以人為本,在原有各項制度的基礎上,我們通過校情與師情不斷優化管理方式。比如凝練學校工作的“七個抓手”——抓黨建、抓安全、抓師德、抓課程、抓教師、抓學生和抓招生,讓教師更清楚地了解學校工作的主線以及分管的職能部門;又如推行常態課堂教學督導制度,積極組建課堂督導團,每周對常態課進行聽、評、議,及時與執教人進行交流,指導教學,提升業務水平,如今,這已成為一種扁平化的聊課制度;再如開創教學常規匯報與互評,將以往自上而下的檢查改為自下而上的匯報,這樣的自查匯報,讓教師對自身教學中的優點與缺點了然于心,更易于改進自身問題;而互評更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與提高教學效能的最佳方式。

完善課程體系建設。學校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是課程建設,這一點已得到廣大教育同行的高度認同。建校以來,學校始終堅持“五育”并舉及《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指導,探索構建了“立體人生”課程,主要分為健康人生(基礎類課程)、智慧人生(學科類課程)及多彩人生(拓展類課程)三個維度,由健碩的身體、健全的人格、思考力、學習力、藝術與審美、科學與創新六個核心概念組成。圍繞六個核心概念展開教育教學實踐,我校形成了諸多可推廣的概念和成果,如“智慧課堂的關鍵是做智慧教師”“課堂教學始于問題,學習才真正發生”“健康人生高于一切”等都是教師實踐的真實感悟;同時,在“健康人生”板塊,教師編撰了勞動教育教材,舉辦“扣好人生第一顆紐扣”育人系列活動;在“智慧人生”板塊,提出“智慧課堂”的教學理念,構建“三主兩力”的教學范式;在“多彩人生”板塊,開設形式多樣的“四點半”學堂課程,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在校生活。

精心打造智慧課堂。作為學校教育教學的主渠道,課堂是核心著力點,基于“立體人生”課程的體系構架,學校以學生思考力和學習力發展為重心,提出“智慧課堂”的教學范式,即開展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問題為主線,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等多種教學方式融合,以發展學生“學習力”與“思考力”為目標的新課堂形態。日常中,我們以課例研究為載體,側重評價導向,將“智慧”付諸教學實踐,一方面是為了淡化對于直接知識獲取的評價,重在對能力的評價,例如是否有課堂思考,是否能進行知識的遷移運用等;另一方面是側重教師的主導性評價,是否以問題引領課堂,是否能適時退出課堂,從而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這一系列方式得到了全體教師的肯定和認可。

專注教師專業發展。教師之于學校發展的意義不言而喻,更確切地講,一所學校的發展重在教師的專業發展,作為一所新學校,教師隊伍更趨于年輕化,那么如何打造成熟的教師隊伍是我們必須要面對的問題。一是重課堂實踐。課堂教學是鍛煉教師業務能力的最佳途徑,通過教研組研究課、學校示范課、同課異構、仿學名師課、邀請專家指導等不同形式不斷提升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二是重課題研究。紙上得來終覺淺,面對教學中的問題,要求教師形成校本課題,扎扎實實開展以自己為研究對象的校本實踐,在研究中成長。三是重教師培訓,大力推進“走出去和請進來”的手段,不斷為教師提供校內研修、外出學習的機會,也聘請專家學者走進來,或講座或聽評課,指導教學工作。四是重骨干教師隊伍建設,結合學校實際開展教學能手評選,從師德、科研、業務、業績等維度進行綜合評價,打造學校骨干教師隊伍,并以骨干教師為中心建立校內工作坊,以點帶面,整體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和能力。

多元評價教育質量。《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中提出,堅持科學有效,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在實踐中,首先,重視和改進結果評價,不斷調整以平均分作為唯一依據的定量評價,開展必要的大數據分析,引入優秀率和及格率,形成“兩率一均值”的多維度評價方式。其次,強化過程評價,開展特色鮮明的學科主題文化周,將學科評價過程化和體系化,通過諸如語文詩詞大會、讀書交流會、數學益智學具挑戰賽、英語口語大比拼等活動發現學生的學科特長。再次,不斷探索增值評價,以多次測試數據為基礎,進行標準分轉化,使數據歸一,讓不同批次的數據能進行縱向對比和分析,具有統一的量化標準,以增值的視角肯定師生的付出和努力。最后,積極健全綜合評價,以“立體人生”課程體系為導向,設計三個方面六個維度的“筆小之星”育人評價方案,綜合評價學生居家和在校的表現,這也是對“立體人生”課程評價的進一步完善。

一言以蔽之,學校工作雖千頭萬緒,但基于發展方向、定位和目標所形成的基本思想要清晰,由此提出的基本策略要明晰。只有這樣,才能綜合實現高品質學校建設的目標,辦出好學校。

作者單位:(李小強) 陜西師范大學林凱城小學

(杜 超 張麗娜) 西安市長安湖居筆記北大新世紀小學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