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是知識傳播、靈魂塑造的主陣地,更為鄉村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農村教育在鄉村振興中的地位舉足輕重。為了抓實抓好基礎教育工作,必須走好三步棋,把好三道關,才能有效推進農村學校教育振興。

下好教師能力提升先手棋

教師素質直接影響著鄉村學校教育的質量。為此,要把好教師素質關,下好能力提升先手棋,為教師的專業發展鋪好路,為學校的持續健康發展不斷注入動力。

抓好教師培訓工作,不斷提升教師培訓質量。培訓學習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近年來漢中市鎮巴縣教育體育局組織開展了很多線下和線上專題培訓,為教師能力提升提供了許多機會。現場培訓結束后,有的學校還開展了很多轉訓實踐活動,有心得體會交流,有培訓匯報課等,讓培訓學習的內容得到進一步升華。同時還鼓勵學校教師走出去,感受發達地區的學校教育,學習別人的先進做法,反思自己的做法,讓自己得到進一步的專業成長。

抓好教師校本研修工作,不斷促進教師專業成長。以校為本,通過集體研究及個人研究、探索和反思等方式實現教師自身教學能力及水平的提升。一般來說,學校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強化學習,夯實教師自主閱讀。作為教師,不讀書,無以教,無以活。特別是青年教師,更應該加強自主學習。閱讀教育刊物,了解學科領域的同行人在思考什么,從而拓寬自己的思維深度;閱讀教育經典,學習別人的先進理論或經驗;閱讀學生讀物,試著通過書籍窺探學生心靈,感知兒童世界;讀人文書籍,積淀人文素養;看優質課視頻,學習別人先進的教學方法,反思自己的課堂該怎么改進。教師養成閱讀的習慣,其實也是一種隱性的專業成長。

聚焦課堂,打造以學為中心的教學新樣態。課堂是學校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是教師教書育人的主陣地,是教學質量提升的主戰場。為此校本研修必須植根課堂,以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為基礎,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增強課堂教學效果。近年來,鎮巴縣教研室設計的《鎮巴縣中小學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就是通過強化課堂質量評價推動教師專業發展,具體分為有效自學、獨立思考、適當合作、主動交流、大膽質疑、善于歸納六個要點,同時也對教師的基本素質與表現進行了要求,即目標準確、內容科學、善于引導、語言精當、有效激勵、用媒恰當。

開展豐富的教研活動,磨煉教師的專業意志。要提升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除了常態課要積極落實標準外,學校還需要組織好教研活動。通過活動,不斷磨礪教師的課堂,諸如開展隨機聽課、專題講座、示范觀摩課、匯報課、同課異構等,務必做到有聽必有評,有評必說優缺點。將教研活動與課堂教學研討有機結合,以研促教。

鼓勵教師經常性地深入思考與反思。教師們要學會迎著朝陽想一想:我今天該怎么做?伴著晚霞想一想:我今天又有哪些收獲?在一天的教育教學工作結束后,及時記錄下自己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獲得的經驗和教訓,記錄下教育教學的背景、實施要點、實施效果及伴隨而至的思想感悟和情感體驗,記錄下發現的問題及反思后設計的假設性解決方案等,記錄下某個瞬間的獨特事件或感受,一學期下來,就會發現生活細節中蘊含著許多教育真理。

鼓勵教師不停地寫作。其實很多教師不是缺少點子,而是不善于記錄。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寫教育隨筆、教育故事、教育實錄。教育隨筆,是一個教師思想流淌的地方;教育故事,將師生的成長故事記載其中,一個故事,或許是一個班級,或許是一個學生的成長歷程。記錄下原生態的東西,教師的寫作就會豐滿靈動起來,同時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會不斷優化自己的教育教學過程。

下好學生德行培養關鍵棋

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我們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首要任務是學生的德行要過關。德育要緊跟時代步伐,緊緊圍繞解決“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這一教育核心問題,堅定不移地推進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學校要以《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為藍本,堅持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重點開展好理想信念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生態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要突出“德”的靈魂。追尋“德”字背后的故事,說到底,小學學生德育就是要引導學生從小愛國愛家、誠信友善、樂觀向上、崇善尚美。

德育要抓住“育”這個根本。學校要結合學生成長規律和認知規律,結合《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的學段目標開展符合實際的德育。具體來說,學校要做到課程育人,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將德育融入滲透到教育教學全過程;文化育人,要做到校園秩序良好、環境優美,讓校園處處成為育人場所,達到無聲勝有聲的境界;活動育人,要組織開展主題明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吸引力強的教育活動,以鮮明正確的價值導向引導學生,以積極向上的力量激勵學生,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實踐育人,要開展社會實踐,開展有益于學生身心發展的實踐活動,不斷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管理育人,將德育工作的要求貫穿于學校管理制度的每一個細節之中,建立評價考核機制,積極推進學校治理現代化,提升學校管理水平;協同育人,要積極爭取家庭、社會共同參與和支持學校德育工作,引導家長注重家庭教育、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營造積極向上的良好社會氛圍,目前農村學校這方面的工作還有待加強。

德育要落實“踐”這個目標。學校的德育最重要的就是育后實踐。德育內容眾多,在實踐這個環節上,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開展道德實踐。具體來說,長期性地開展日常行為規范實踐,不斷規范學生的日常行為;利用身邊的德育資源開展有主題、有針對性的實踐活動,不斷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大力開展學生力所能及的勞動實踐,不斷激發學生熱愛勞動的意識,樹立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的實踐與擔當意識。

下好家校聯動合力棋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礎和根本。

線下積極家訪,教師主動接觸學生家長。由于我校地處偏遠農村,大部分家長長期外出務工,子女都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撫養。為了能與家長直接見面,學校每學期都會組織全校教師逐村逐戶地進行家訪,向家長匯報子女在校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匯報學生的在校表現,與他們商量如何更好地進行家校聯系,齊抓共管,提高子女的學習成績和品德德行。

運用現代媒體,抓好線上引導。農村家庭的家長對子女的教育都是以碎片化、直白的方式進行的。學生年齡小、好奇心強,總是想知道:為什么不能那樣做?為此,學校運用現代媒體技術,及時開通家長微信群、學校微信公眾號、抖音平臺等,充分發揮線上溝通優勢,定期或者不定期將家庭教育的好做法、學?;顒印踩⒁馐马椀燃皶r發布,引導學生及家長積極參與,主動閱讀,同時利用問卷星開展網絡問卷調查,第一時間了解家長及學生需求。

辦好家長學校。學校是學生的樂園,也應該是家長學習的必要場所。新時代教育,必須是開放的教育,必須由家長參與。學校要成立學校家長委員會和班級家長委員會,代表全體家長參與學校民主管理,支持和監督學校做好教學工作。設立家長開放日、召開家長會等,主動邀請學生家長來校觀摩學習,家長能主動走進學校、了解學校、觀察學校、管理學校、監督學校,為學校的發展出謀劃策;學校也能及時了解家長的訴求,指導家長科學地教育孩子,更好地實現學校、社會、家庭教育的有機結合。總之,學生的成長離不開老師的用心和努力,更離不開一個家庭的奮力托舉。學校和家庭要合力為孩子營造優質的教育環境。

作者單位:漢中市鎮巴縣觀音鎮大市小學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