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C教學模式在公共體育課程教學中的實踐
作者:杜宇峰 張 軍
發布時間:2021-09-13 15:54:42 來源:陜西教育(高教)
[摘 要] 為解決公共體育課內容多、課時少,無法滿足學生對體育日益增長的需求的問題,筆者嘗試將SPOC教學模式引入學生體育課程實際教學中。實踐發現,體育課程采用SPOC教學模式后,體育教師明顯從“以教為主”轉變為“以指導為主”,學生從“以學為主”轉變為“以實踐為主”。SPOC教學模式的引入不僅提高了學生對體育課程的興趣,而且更加有利于教師因材施教,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SPOC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體育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SPOC教學模式 體育課 身體素質
基金項目:2019年西安交通大學在線課程教學改革研究專項(項目編號:19XMK26)。
陜西省社科基金面上項目支持(批閱號:2015P003)。
體育課程作為學生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勢必在大眾健康教育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如何更有效地在體育課程教學時間內傳遞正確的健康理念和專業科學的鍛煉方法;如何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滿足學生因身體素質不同而產生的差異化需求,是迫切需要研究探索的課題。
體育課程教學目標除了培養學生養成鍛煉身體的習慣,掌握科學鍛煉的基本技術、技能和方法以外,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重視體育鍛煉對身體健康的意識。由于學生課業壓力的不斷增大,學生的專業課學習任務越來越多,課外鍛煉時間變得十分有限,此外,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即使有空余時間,也更愿意“宅”在宿舍玩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所以如何更有效地在體育課程教學時間內傳遞正確的健康理念這個問題就顯得尤為突出。筆者在長期的一線教學中發現,單一地采用傳統教學方法,已很難滿足學生對體育課程的不同需求。在此背景下,SPOC教學模式被筆者嘗試引入體育課程教學,通過結合SPOC教學模式的優勢,設計實際課程教學模式,不僅提高了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同時也解決了部分學生越來越強烈的對體育課程“專業化”和“個性化”的需求。
SPOC教學模式
自加拿大學者Dave Cormier和Bryan Alexander提出大規模開放性在線課程概念(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以來,我國各類學科的MOOCs基本都已在線建成并開放,其中也包括體育類MOOCs。2013年,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MOOC實驗室主任Armando Fox教授整合MOOC資源并應用于小規模學生群中,首次提出了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即“小規模私有在線授課”的概念。SPOC是指利用MOOC的技術平臺、在線教學資源和教學手段,針對小規模的學生進行線上注冊學習和線下課堂教學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SPOC教學模式源于MOOC,但不同于MOOC,它是MOOC的創新模式。
SPOC教學模式具有明顯的優勢,它以學生為主體,而教師可根據學生需求提供個性化的專業指導,不僅可實現課內與課外、線上與線下的混合,也可解決不同學生的差異化需求,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和針對性。SPOC作為個性化的教學模式應用于體育課程教學中,并不是簡單地將室外面授體育教學和在線課程相結合,而是以學生個人興趣、身體素質各項指標的綜合分析結果及現有技術水平為基礎,科學設計教學內容和環節,運用在線+個性化指導等方法幫助學生掌握技術動作,提高體育課程的有效性和針對性。
體育課程教學中運用SPOC教學模式的實踐
采用SPOC教學模式后,學生可以在任何有網絡的地方根據自己的需求和愛好選擇相應的課程資源在線學習,掌握基本動作和技術要領,繼而在實際課堂中練習實踐。在這種模式中,教師從“以教為主”明顯轉變為“以指導為主”,而且減少了課堂的講授時間,加大了學生的實踐時間。SPOC教學模式可幫助教師完全介入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包括學生線上學習技術動作,線下技術練習,還可以面對面“糾正錯誤動作”。SPOC教學模式可通過隨時隨地的在線交流,給予學生“個性化”指導。
1.精心設計教學視頻,吸引學生參加在線學習
體育類課程的教學視頻應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和趣味性,以此來吸引學生,增加其對體育類課程的興趣。教師在設計視頻內容時,要精心設計,將體育項目的歷史發展以趣味小故事的形式呈現,并將重點、難點的動作技術講解與示范等內容進行錄制,制作成總時長不超過5分鐘的教學微視頻。其中,難點內容可通過兩種途徑來確定:一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經驗來設計問題,構成微視頻;二是預先收集學生的疑難問題,對微視頻進行針對性設計。
不同學生按照教師預先設定的時間,通過在線學習與線上討論,達成階段性教學目標。然后,教師和學生再通過線下實際課程進行練習拓展,深化技術動作的掌握,并與學生共同探討線上學習過程中尚未解決的疑難問題,根據學生的需求提供“個性化”指導,尤其是可針對個別掌握程度較差的學生進行“一對一”加強輔導,提高教學效果。
以網球教學為例,為達成“網球正、反手擊球技術”教學目標,教師可根據教學經驗,針對學生在學習中易困惑的動作進行設計,拍攝“正、反手的握拍姿勢”“原地無球揮拍模仿練習”“原地有球揮拍練習”三個教學視頻。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課前在線學習,模仿練習動作,并引導學生在論壇中進行學習反饋和提問,使線下課堂更具效率和直觀性,提高學生對體育的興趣。
2.綜合利用多樣化手段,緊密銜接“線上”與“線下”教學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多樣化手段為體育教學提供了豐富的選擇性和更為有力的支撐。在開課前,教師可通過創建QQ群或微信群并置頂發布課程注意事項、教學大綱等資料,使學生明確課程學習目標和教學計劃等內容。當學生完成線上課程視頻學習,自覺主動地練習技術動作時,教師可利用QQ群或微信群為學生提供及時性、針對性的答疑與指導。
在課程論壇中,可引導學生搜集運動項目的歷史及發展趨勢并分享給其他同學,激發學生對體育的熱情。另外,教師還可以在課程論壇中通過發起經典體育比賽案例的討論,引導學生主動探討技術動作的運用。在學生自發主動思考、討論的過程中,學生也可以通過激烈、有趣的比賽狀況,對學習技術動作的要領加深印象。
室外授課也是SPOC教學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教師基于線上學習的結果和反饋,可在實際課堂中針對性地通過慢動作演示動作要點,糾正學生動作中的錯誤,并遵循“精講多練”的原則,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練習。在室外授課環節中,可通過分組互助式動作評比和組間技術考評來促進學生的運動熱情。很顯然,在SPOC教學模式中,體育教師從“以教為主”轉變為“以指導為主”,學生從“以學為主”轉變為“以實踐為主”。SPOC教學模式還可通過“個性化”指導,不僅尊重體質較弱的大學生的鍛煉興趣和個體差異,也有利于體質較弱的大學生主動堅持體育鍛煉。
3.加大過程考核,探索科學的成績評價方法
SPOC是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尤其是體育課程引入該模式后,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需要任課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反復研究與探索。
關于評價問題,在學期末,筆者針對參與SPOC教學的100位學生以問卷的形式進行了匿名調查。其中95%的學生建議評定參加SPOC教學模式的學生成績時,不能僅以期末成績為依據,而應加大過程評價的比例,同時也要繼續細化過程考核中的評價方式,力求更公平、更全面地評價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
目前SPOC教學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
1.存在的問題
(1)在線學習不利于監管,無法真實掌握學生的學習程度
SPOC教學模式不能削弱課堂面授的重要性。因為教師不能完全監督線上教學環節,僅依靠線上對學生問題的回答來判斷學生參與學習的情況,無法真實反映學生的學習現狀,也不利于對學生的監管。所以,教師必須通過課堂面授進行實際判斷,才能真實地掌握學生的學習程度。
(2)“線下”教學與“線上”教學的融合度有待提高
SPOC教學模式中尤為關鍵的一點是如何使“線下”教學與“線上”教學高度融合。學生僅通過在線觀看視頻,很難正確掌握動作要領。在SPOC教學模式中,要科學設置教學環節,協調處理在線學習與課堂教學的關系。如果關系處理不當,教學過程就會受到影響,教學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2.解決方案
(1)錄制個人視頻,加強學習監管
SPOC教學環節中,教師只能依據線上學生的狀態,無法完全掌握學生真實的在線學習狀況。為幫助教師掌握實際情況并加強“個性化”指導,可采取措施,要求每位學生完成在線學習后,錄制自己的技術動作視頻發給教師。教師可在課前通過觀看學生視頻,了解學生的學習程度,并在后續教學環節中給予學生“個性化”的幫助與指導。
(2)教學環節合理分配,強化實踐
運用SPOC教學模式時,必須強化體育教學的實踐性,合理分配“課下”與“課上”的任務。“課下”在線學習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通過在線課程初步掌握所選運動項目的背景知識和基本動作技術。“課上”學習的主要任務是以學生實踐為主,教師采用“面對面”“一對一”的指導方式,糾正學生的技術動作,強化實踐,增強學生的體育技能素質。
結 語
SPOC教學模式是在線學習與實體課堂的有機結合,其充分利用了在線教學與課堂教學的優勢,真正實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學生從“以學為主”轉變為“以實踐為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學生“個性化”的需求,提高了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和身體素質。SPOC教學模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體育課程教學質量,但具體實施方案還需要一線教師進一步研究與探索。
參考文獻:
[1]孫俊濤,楊超.以“社會適應”為導向的醫學院校體育教學改革研究[J].中國學校體育,2017,4(5):30-33.
[2]陳維維.MOOC、SPOC、微課、翻轉課堂:概念辨析與應用反思[J].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15(6):117-121.
[3]劉志剛,馮海峰.高校體育SPOC對體育教師的挑戰[J].高等農業教育,2016,3(3):52-54.
[4]齊燦,張宏.基于SPOC混合教學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探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8(1):110-113.
[5]魏強.不同鍛煉模式對弱體質大學生心理健康及自我效能感干預效果[J].中國學校衛生,2018,39(2):281-284.
作者單位:杜宇峰 西安美術學院體育部 陜西西安
張 軍 西安交通大學體育中心 陜西西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