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督導工作新思路 辦公平且高質量的教育
作者:張新勇
發布時間:2021-09-13 15:52:58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近期,省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組織省督學對全省各市縣的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工作進行過程性督導。從教育督導評估過程來看,在以督促管、以評促建、指導學校全面發展和政府對教育投入等方面,督導工作發揮了積極作用。為了不斷強化督導職能,切實使督導工作督在日常、功在平時、力在實效,有效實現學校督導評估與中小學校幼兒園責任督學掛牌督導有機融合,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
完善督導隊伍體系建設
重在實現督導工作的科學性和規范性
督導隊伍的質量,影響著督導評估任務完成的水平,影響著國家教育政策和教育質量的高效落實和提升。隨著教育現代化步伐的加快,督導的能力和水平需要進一步提升和增強,這就需要加強督導隊伍體系建設。在原機構的基礎上,區縣級督導機構要加強專業督學隊伍建設、擴充兼職督學、增設學校督協員,同時不斷引入第三方督導評價專業人士,為督導和督學工作注入新力量。選拔和聘任德才兼備的教育工作者、專業素養較高的優秀教師以及關心教育工作的社會人士擔任督學,開展督導工作。結合國家教育督導條例,健全地方督導督學工作條例,完善督學工作崗位管理辦法,使督學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實行督導督學綜合考核管理。強化督學督導過程性和結果性考核結合,自評和他評的考核結合,學校發展定性定量評估和督學自我發展定位的考核結合,將考核結果運用到督學督導工作業績獎懲、評優評先、職稱晉升以及相關待遇補貼方面。
強化督導培訓和學習
貴在提升督導工作的理論性和方向性
督導中發現,學校缺乏對教育政策的學習和研究,學校管理中存在各種各樣與教育方針不同步、不統一的現象,督導中不能正確指導、規范和糾正現象,這給教育指導和服務帶來困惑。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和國務院先后出臺了關于教育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和發展規劃綱要以及重要的決策部署。主要體現在:第一,黨和國家關于基礎教育的主要文件精神;第二,黨的十九大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第三,新時代中國教育督導的主要內容和方法;第四,教育工作中重大的教育法規等內容。這些具有標志性的教育會議和帶有前瞻性的決策以及文件精神,給新時代教育發展注入了新思維、新內涵、新要求和新力量。這些政策文件都為教育督導和督學工作提供了理論遵循和法律法規的保障,給教育發展指明了方向。
創新督導工作機制
關鍵重視督導工作過程的指導性和服務性
創新督導工作機制,推行掛牌督導,這是督導主體責任有效落實的助力器,主要體現在過程性管理、指導和服務中。從義務教育優質均衡過程性督導中,我們不難看出,國家在整體推進和落實教育發展中,思路非常清晰、內容非常具體、目標非常明確、評價客觀求實,并取得了階段性發展,確保教育工作在督導助推下實現遞進式和跨越式發展。
第一,在掛牌督導活動中建立“1+1+1+X”即“包片督學+掛牌督學+學校督協員+各項工作”的下沉式督導督學模式,開展三級管理、互動負責、聯動落實的管理、督管和服務工作。第二,打破督導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督學可以根據督導工作任務和自身工作時間,合理安排督導工作。第三,在學校建立工作站,設置1~2個協督員,根據督導工作需要和督導職能項目,安排督導工作進度和內容,建立工作臺賬,梳理問題。第四,開展“網格化”督導和“同心圓”式問題指導。根據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工作督導評估指標體系,分板塊網格化督政、督學、指導和服務。督政是政策落實和政府服務行為落實,督學是提供專業化技術技能指導幫扶,服務是在督學職責權限內盡可能做好學校在管理和質量提升、社會實踐活動等方面的服務工作。“網格化督導”是根據國家、省市區各級督導評估的機制、內容、形式等,堅持督導原則和內容不變的情況下,采取合適的行之有效的督導方式和舉措,達到異曲同工之能,實現督導針對性,有效性,把督導職能落到實處,督出問題,督出質量。“同心圓”問題指導,是指在督政督學過程中,發現同一問題,堅持由點到面式的問題跟蹤督查,找到問題癥結,通過不同層面及路徑,做到同質問題輻射找因,實現溯源督導。第五,搭建數字化督導平臺。利用信息化大數據,做好學校各項工作的日常評估和指導。數字化的評估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的新時尚,一切發展和變化都需要數字來表述,因而數字化管理、數字化教學、數字化評價、數字化培訓、數字化教育引導,包括教師對問題學生教育的過程都需要數字化記錄,學校督導工作也應該如此。督導扎實而有效的記錄和分析,從定量性變化中研判定質性變化,給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提供教育決策和教育管理依據。第六,開展以問題為導向的督導思路。帶著政策性問題督導,發現真實性問題診脈,用心解決問題服務。召開不同形式的學校領導班子座談會、教師教情座談會、學生學情調研會、家長代表意見旁聽會;參加學校常規工作,如學校(學科)教研會、課堂觀摩、課題論證、常規檢查、各類活動展示;參與旁聽學校重大改革和教育質量評價專題會等,這既是督導督學,又是參與服務,既是促發展,又是做研究,既是常規督評,又是創新提質,既是助學向正,又是督教為民。第七,建立掛牌督導月例會制度。每月由督導室或片區督導責任人召開督學匯報會,針對各掛牌督導學校或片區掛牌督導學校存在的重大問題進行集體議事,探討解決辦法,并以書面報告的形式反饋教育主管部門或上報政府部門以待解決。
健全教育督導評估專業力量
旨在構建教育環境的客觀性和公平性
督導督學既是管理員、技術員、運動員、服務員,又是裁判員和監督員。客觀公平的教育評價對一個學校的發展至關重要。如何讓督導“長牙齒”,督出高質量?首先,客觀督政。督政是督查教育政策的落實,監督政府對教育的作為情況。由掛牌督學、專業督學督導、兩代表一委員和聘請區域外的教育督導專家組成的評估聯合督察組,這個督導團隊在督政過程中有一定的代表性,會客觀評估學校辦學行為的規范性、課程實施的真實性以及政府在教育政策執行、辦學條件改善、教師待遇等方面投入落實的情況。其次,精準督學。教學管理過程是專業技術性很強的過程,不能隨便督導評價,需要專業技能人員參與。需要組建由掛牌督學、專業督學、學校督協員等組成的學術督導團隊,精準地對學校的常規教學管理、教師專業成長、課堂教學、教學研究、課題規劃等進行督查。最后,精確評估。學校督導評估,是一個綜合性的評價行為,涉及學校的全面發展,這需要各方面的專家參與其中。需要由掛牌督學、專業督學、教研專家、教育行政專家、人事管理干部等組成督導團或引進第三方評價力量,對學校辦學方向、隊伍建設、課程開發、教育質量與管理、教師專業化、素質教育、教育信息化、辦學成效等方面進行綜合評估,形成客觀公正的評估結果,向社會公開,向學生和家長負責。
辦好人民群眾家門口的教育,這不是一句空話,這是黨和國家的一項民生工程,更是給人民群眾一個莊嚴的教育承諾。教育督導工作者一定要手持亮劍、客觀督導、公正評判。
作者單位:西安市閻良區教研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