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視角下藝術院校鋼琴專業的課程設置
作者:楊 楠
發布時間:2021-09-13 15:52:13 來源:陜西教育(高教)
[摘 要] 藝術院校鋼琴專業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實操素質,更要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只有這樣,才能促使學生順利畢業,實現就業目標。基于此,本文在簡要闡述藝術院校鋼琴專業以就業為導向設置課程體系必要性的基礎上,從就業視角系統總結了藝術院校鋼琴專業課程設置面臨的問題,并提出了針對性解決措施,以期深化藝術院校對培養學生就業能力重要性的認識,指導藝術院校鋼琴專業課程工作,提高課程體系的科學性、合理性、實效性,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 就業視角 藝術院校 鋼琴專業 課程設置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收入水平、文化修養和審美追求不斷提高促進了音樂產業的發展,對鋼琴專業人才的需求市場不斷擴大。我國的藝術院校普遍開設了鋼琴專業,以培養專業化的鋼琴人才,在滿足行業需求的同時,也在無形中帶來了人才過剩、就業困難等問題。藝術院校需要正本溯源,在分析鋼琴專業培養學生就業能力必要性的基礎上,剖析課程設置問題,尋求課程改革措施,解決當前面臨的困境。
藝術院校鋼琴專業培養學生就業能力的必要性
1.契合學生學習動機,提升學校招生能力
學生無論是基于對鋼琴藝術的濃厚興趣,還是看中鋼琴藝術的職業前途報考鋼琴專業,經過四年學習,都要面臨就業問題。只有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才能拓展個人鋼琴職業生涯,否則一切便是空談。“就業”成為學生學習鋼琴的動機之一,由此也成為其評價、選擇藝術院校鋼琴專業的重要標準。學校必須重視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就業率,才能獲得鋼琴藝術生的接受與認可,從而形成穩定、優質的生源,實現鋼琴專業的可持續性發展。如果鋼琴專業畢業生就業率低,學生不愿報考該專業,藝術院校鋼琴專業便不得不壓縮學生規模。學生的就業情況對藝術院校鋼琴專業的未來發展有著直接影響,因此需要引起鋼琴專業領導與教師的重視,并將此作為課程設置與創新工作的重要目標。
2.落實國家政策制度,順應高校發展趨勢
提升學生就業率是社會穩定、經濟發展、提高民生的重要手段。近年來,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十分嚴峻,2020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進一步加重了畢業生的就業難度。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制度來保障、推動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工作。2020年,教育部聯合國家發改委、人社部、財政部等20多個部門,出臺了40多項政策促進就業,包括增加畢業生深造的機會,擴大“特崗計劃”和“三支一扶”招錄規模,增加城鄉社區和基層醫療就業崗位等。“穩就業”與“促就業”是我國政府關注的重點議題,據此也會圍繞高校人才的教育、培養工作出臺更多利國利民的政策制度。藝術院校鋼琴專業積極調整課程設置,培養學生的就業能力,也是落實政府有關高等教育工作的政策制度,順應了以就業為核心導向的高校人才培養趨勢。
3.滿足行業人才需求,助推區域經濟發展
區域經濟發展能夠為人才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提升人們的收入與生活水平,促進社會的經濟發展與國家繁榮。《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2016-2020年)》明確提出,推進高等教育分類管理和高等學校綜合改革,優化學科專業布局,改革人才培養機制,實行學術人才和應用人才分類、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相結合的培養制度,強化實踐教學,著力培養學生創意創新創業能力。教育部發展規劃司關于《支持應用型本科高校發展有關工作情況》進一步指出,推動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是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是教育領域人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要進一步支持應用型本科高校發展,一是要支持各地調整優化高等教育布局結構,在高校設置工作中重視應用型本科建設,探索建立高等教育分類體系,推動高等學校多樣化辦學、特色化發展。二是推動高校招生計劃向產業發展急需人才傾斜,提高應用型、技術技能型和復合型人才培養比重。三是加強應用型本科高校實訓和實習環境,以及平臺和基地建設,鼓勵吸引相關企業參與,構建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產學研一體的實驗、實訓、實習設施。
就業視角下藝術院校鋼琴專業課程設置存在問題
1.課程設置缺乏就業教學導向
當前,藝術院校鋼琴專業在學生學習動機與政府政策激勵的雙重作用下,認識到培養學生就業能力的重要性,但在課程設置過程中卻錯誤地將學生的實踐素質等同于就業能力。藝術院校鋼琴專業設置的課程目標普遍是培養學生的實踐素質,并由此形成以實踐教學為導向的課程體系,卻很少以就業為導向開設鋼琴專業課程。以實踐素質為目標的課程設置固然可以提高學生的創作能力與演奏素質,然而卻很難在同類高校中凸顯出學生的個性化優勢,學生鋼琴實操過程同質化,必然造成其就業難、壓力大的問題。此外,用人單位對于鋼琴人才的需求表現出明顯的個性化,單一的鋼琴創作與演奏能力很難適應當下的企業用人需求。這是當前藝術院校鋼琴專業雖然大力培養應用型人才,學生卻仍然就業困難的重要原因。
2.課程設置缺少就業教學內容
藝術院校鋼琴專業錯誤地將學生實踐素質等同于就業能力,因此在鋼琴課程體系中設置了大量視唱練耳、復調、和聲、作品分析、鋼琴技巧、鋼琴創作之類的實操性課程。部分藝術院校鋼琴專業甚至還安排了不少鋼琴表演、鋼琴競賽之類的微課程。然而藝術院校鋼琴專業課程設置中很少出現與就業相關的內容,既缺乏以就業為導向的鋼琴專業課程,也沒有對接的就業指導課程。這導致學生缺乏以就業為導向的學習目標,無法掌握特定組織單位所需要的鋼琴專項能力和素質,甚至對社會就業現狀、能力要求、職業導向不了解。藝術院校鋼琴專業的學生看似進行了系統、專業的鋼琴實操訓練活動,實則只是掌握了“泛而廣”的能力,無法真正滿足組織單位的需要。這是藝術院校鋼琴專業課程內容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
3.課程設置缺乏動態更新機制
當前,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鋼琴藝術相關領域也在創新與競爭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鋼琴人才的能力與素質要求也處于動態變化之中。每一個學生的家庭背景、鋼琴素養、學習興趣有所不同,對個人的就業方向有不同的需求和影響,這對于鋼琴課程教學的目標、內容、方法和計劃提出了更為細化的要求。藝術院校鋼琴專業課程設置缺乏動態更新機制,無法建構起系統化、全方位的信息渠道,較難準確把握社會人才需求信息與各年級學生的就業意向,從而也就無法動態地更新鋼琴專業課程體系。部分藝術院校鋼琴專業長年使用一套人才培養計劃、課程體系、教學大綱,偶爾改變部分教學目標、內容和方法,但內容基本一致。這種傳統的課程體系既無法適應社會的快速發展和鋼琴人才的特殊需求,也無法滿足各年級學生差異化的就業意向。
就業視角下藝術院校鋼琴專業課程設置建議
1.確定以就業為導向的課程設置目標
“實操”強調學生對于專業技能的應用能力,而“就業”則反映的是學生對于社會人才需求標準的滿足程度。當前,藝術院校鋼琴專業要深入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支持應用型本科高校發展有關工作情況》對于高等教育培養應用型人才、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核心要求,繼而確定以提升學生專業素養、增強學生就業能力為核心的課程設置目標,形成以就業為導向的課程體系,在鋼琴專業與社會需求之間起到“橋梁”作用。促使學生擁有明確的就業目標和學習內容,畢業后可以順利進入目標工作單位甚至是具體的工作崗位。當前,確定以就業為導向的課程設置目標成為藝術院校鋼琴專業課程設置工作的首要任務。
2.構建實踐與就業相結合的課程內容
藝術院校鋼琴專業確定以就業為導向的課程設置目標,并非拋棄實操性的教學任務,而是要構建實操與就業相結合的課程體系。首先,藝術院校鋼琴專業要根據人才需求標準、同類高校人才培養定位,以及學生就業取向情況,明確學生將來進入的單位和崗位來安排更具針對性的實操課程,可以鋼琴演奏為主,也可以鋼琴創作為主。這改變了常規“泛而廣”的實操教學內容,而是針對特定單位和崗位來進行實操教學,培養了學生的專業優勢,形成良好的就業競爭力,更好地滿足了單位和崗位的人才需求。其次,藝術院校鋼琴專業課程體系還要開設就業現狀介紹、就業指導、就業實習與實訓方面的課程,幫助學生時刻了解就業信息,順利完成從“課堂學習”到“崗位工作”的過渡。
3.引入系統化課程設置動態更新機制
社會組織人才需求與學生就業取向處于動態發展之中,藝術院校鋼琴專業課程設置也必須建立動態更新機制。首先,要建立專門的就業信息搜集與應用機制。這包括通過校企合作單位、校外實習基地、校聘專家的資源,利用網絡平臺互動、專題研討會、教學計劃測評等方式,了解行業對于鋼琴專業學生能力素質的需求。此外,還可以與同類學校的鋼琴專業教師、領導、輔導員建立緊密聯系,了解其鋼琴人才培養定位信息。與往屆畢業生建立聯系,聽取他們對于業界人才需求情況的認識,以及對于鋼琴課程教學工作的建議。其次,在學生學習過程中也要建構信息搜集與應用機制。采用問卷調查、走訪調查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全面深入的調研,重點了解其就業取向。鋼琴教師據此來設置課程,形成以就業為導向的課程教學內容。這包括仔細觀察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活動,保障藝術院校鋼琴專業課程體系始終與業界動態和學生動機一致。
藝術院校鋼琴專業培養學生的就業能力是保證專業生存、適應國家政策、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針對當前課程設置所存在的缺乏教學導向、教學內容、動態機制等問題,藝術院校鋼琴專業需要以就業為導向,安排實踐與就業相結合的課程內容,引入系統化課程,設置動態更新機制,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就業能力,滿足社會和行業對于鋼琴專業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左苗.國內鋼琴專業課程體系發展影響因素淺析[J].北方音樂,2019(6):105-106.
[2]龐博.新時期高校鋼琴教學的創新與發展[J].大眾文藝,2017(11):243-244.
[3]李娜.高師鋼琴教學課程體系建設的思考[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6(9):136-137.
作者單位:西安音樂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