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舉撐起中學校園安全保護傘
作者:王少靜
發布時間:2021-09-10 11:08:28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校園安全重如泰山。保護好每位學生,讓發生在他們身邊的意外事故減少到最低限度,不僅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切實利益,同時也是各級學校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早在2015年的第20個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上就強調過,要牢固樹立安全意識,強化底線思維,完善學校安全綜合防控體系,堅決排除校園安全隱患,織密織牢學生安全網,努力為孩子們平安、健康、幸福成長創造良好環境。
近年來,校園安全問題備受社會關注,成為懸在學校和教師頭頂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學校必須積極采取有效措施維護校園的長治久安,為學校發展營造一個和諧、穩定、安全的環境。
整體來說,目前校園安全重視程度比較高,政府及各相關職能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均成立了專項工作領導機構,并定期不定期召開校園安全工作專題會議,結合各自工作,制訂了校園周邊環境綜合治理實施方案。學校領導定期對學校的建筑、消防、水電、安全防護等設施進行檢查,對學校食堂及周邊飲食攤點的食品衛生,學校周邊治安狀況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以及矛盾糾紛進行摸底排查,及時掌握可能危及學生人身安全的苗頭性信息。我校根據教育局制訂的安全管理措施和應急預案,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完善了詳實的安全管理措施和應急預案,使每一名教師尤其是學校管理者能嚴格按照要求履行管理職責,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同時加強了門衛管理工作,實行學校領導干部帶班、值班和巡視檢查制度,加強巡回檢查,及時發現和處理各類問題和突發事件。
但是在實際情況中,依然存在對學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安全意識還沒有真正形成等問題。因此,如何為學生筑起生命的防護墻,便顯得尤為重要。
第一,應提高學校治理整體水平,要從源頭上排查化解隱患,學校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安全教育計劃性和系統性較差。目前,學校在一定程度上開展了相應的安全教育,但往往只停留在一些小型的簡單活動上,甚至有小部分學校還存在沒發生事故就沒有安全教育,校園安全教育沒有形成系統,安全教育效果不盡如人意等問題。
“現代學校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以人為本”,即以“學校、教師、學生”為本,而應當放在第一位的就是以“學校、教師、學生”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為本。因此,學校安全教育制度應該是“現代學校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學校內部應層層建立安全責任制度,切實做到層層有目標、人人有責任、事事有人管,要充分發揮學校安全管理處(室)的作用;要落實安全工作議事制度,把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同時,學校必須制訂安全應急預案,包括教學樓緊急事故疏散預案、消防應急預案、學生大型集體活動安全預案、宿舍安全應急預案、教學和試驗活動安全應急預案、食物中毒應急預案、禮堂及圖書館等建筑物倒塌應急預案、地震和汛期等自然災害應急預案等,一旦發生事故,能夠有效應對、及時處置,把損失降到最低。
第二,學校要加強安全監管,防患于未然。隨著集中辦學的推行,在校人數較以往有了較大增加,各類學校安全教育的任務也在增加。學校需要建立起較為完善的安全管理系統,形成良性循環,從根本上形成有效的安全管理機制,持續改進學校的安全管理水平。
學校的安全管理要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原則,要完善安全巡查、檢查制度。對重點部位要建立每日巡查制度,巡查內容要建檔登記,發現隱患立即采取措施。安全檢查工作要做到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重點部位的檢查每周不少于一次,其他部位的檢查每季度一次,年終進行全面檢查。安全檢查要認真填寫檢查記錄,檢查人員和被檢查單位負責人要在記錄上簽名,并建立檔案。對檢查中發現的安全隱患,能及時改正的及時改正,一時難以改正的,應書面報告有關部門,并落實防范措施,防止事故的發生。
同時,學校安全隱患整改制度應與巡查制度相配合。對巡查、檢查出的安全隱患應盡快整改消除隱患,對不能盡快整改的安全隱患,被檢查單位在接到限期整改通知書后制訂整改方案、限期整改,在規定的期限內完成并寫出整改報告。逾期未整改合格的要追究相關領導、部門、人員的責任。
第三,學校要筑牢網絡安全防線。隨著教育信息化的發展,計算機校園網絡系統成為學校重要的現代化基礎設施,為學校建設提供安全、可靠、快捷的網絡環境,學生思想教育、教學、科研、管理等對網絡的依賴越來越緊密。網絡的安全狀況直接影響到這些活動的順利進行,因此,保障校園網絡信息安全已經成為當前各校網絡建設中不可忽視的問題。與此同時,學生的網絡安全也是不容忽視的一部分。現代網絡上有許多過激言論,學校應對學生能接觸到的網絡進行限制,同時加強網絡安全宣傳與教育,教育與監管并行,還學生一個清朗的網絡環境。
第四,學校要積極塑造家校溝通的和諧氛圍。學校應加強與家長之間安全領域合作,形成學校、教師、家長、學生四位一體的模式共同維護學校安全,充分利用家長會、家長學校和家訪等形式,加強家校聯系,獲得家長對學生安全教育和監督的密切配合,并共同關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障礙疏導工作,幫助學生克服心理壓力,防止和減少學生心理疾病的發生。
第五,學校要加強教師安全培訓。學校應對教師的安全意識及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進行培訓,從而讓教師更好地適應學校安全工作需要。所謂“安全教育”,就是教育管理者針對受教育者遭遇突發性及災害性事故而進行的教育實踐活動,目的在于提高受教育者的應急、應變能力,避免生命財產受到侵害。教師的安全意識提升了,就能夠注意到平時校園中存在的隱患,教師應急處理能力增強了,即便出現什么問題也能夠及時有效地采取措施。
第六,還要加強學生安全教育學習。學校可以根據地域、環境、季節特點,利用活動類課程時間,每月定期對學生進行集中安全教育,并將安全教育滲透到教學、社會實踐、日常生活及各類大型活動中。同時抓住放假前、開學初、夏季來臨、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安全生產月等安全教育重要時段,充分利用校報、板報、櫥窗、校園網等各種宣傳陣地 ,有針對性地開展防盜、防搶、防騙、防火、防病、防溺水、防洪、防性侵害等安全教育,并傳授發生意外事故的自救、自護知識和基本技能。相關老師也可以編寫集趣味性、實用性、知識性于一體的安全教育教材,讓學生更容易接受。
同時,建立一支法治意識強的師資隊伍,通過這支高素質的隊伍,把法治教育與學校的日常教育、教學活動結合起來,把法治教育的內容通過學科主渠道滲透到教育領域的各個方面,用教師模范的行為去感染學生,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教育。學校每學期都要請派出所干警做一次法治教育報告,有計劃地開展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觸電、防食物中毒、防體育運動傷害、防火、防盜等安全知識的教育,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增加學生的安全常識。
學校的安全工作刻不容緩,需落實各項措施,這也與習近平總書記此前提出的“總體安全觀”一脈相承。我們要以學校安全為宗旨,走出一條特色學校安全道路。既重視外部安全,又重視內部安全;既重視自身安全,又重視共同安全,力求把學校建設成最陽光、最安全的地方。
作者單位:西北大學附屬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