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背景下,大家都在積極呼吁要不斷創新教學模式、更新教學觀念、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能力,然而真正將其貫徹和落實的卻極為有限。教育觀念有沒有改革以及改革的程度如何,值得我們深入思考。

一、當前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育觀念難以更新

目前,一些學校在課堂教學中仍然以教師為主導,因此學生都是跟著教師的思路去思考,在課堂上遇到不懂的問題時,就會向教師求助。久而久之,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就退化了。

2.教師不重視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

要想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就應該讓小學生積極地分析思考,養成獨立思維的習慣。然而,在當前的數學教學中,不少教師不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在平時教學時都是進行知識灌輸,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主動思考的情況極少,導致學生過于依賴數學教師。同時,整個數學課堂中學生和教師的互動交流比較少,課堂氛圍也比較沉悶,甚至有一部分教師認為學生的考試成績才是最重要的,進而忽視了思維能力培養,嚴重阻礙了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提升。

3.教學方式不適宜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想有效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教師就應該通過多種教學方式來引導,讓學生在訓練中提升自我。然而,在目前的數學課堂上,教師的教學方法并不能夠適應學生思維發展的需求。而且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大多關注考試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學生也比較關注成績,而忽視了思維能力的培養。

4.沒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些教師沒有結合學生的特點以及具體情況來進行教學和互動,使學生在課堂中一直都處于被動狀態。因此,學生參與課堂的程度不高,也就無法真正激發學習的積極性,進而使學習停留在簡單的知識記憶層面上,并不能對數學問題進行詳細的探究。另外,小學生很容易被外界事物吸引,因此在實際教學的時候,教師應該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

數學課程邏輯性比較強,大多數學生都覺得數學很難學,因此不是很愿意學習數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給學生傳授正確的學習方法,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使小學生可以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數學。培養學生思考的能力可以提高他們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對于數學成績的提升會有非常大的幫助。小學數學的教育目標主要就是給學生傳授數學知識,讓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數學知識來解決所遇到的難題,促進學生發展。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十分關鍵。

三、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培養的有效策略

1.引導學生積極思考

學習源于獨立思考,獨立思考源于疑問。對于事物的疑問是思考的源頭,所以疑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大腦思維,還能夠激活他們思考的欲望。在以往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大多數情況下都是通過講授相關的知識點來開展教學,把每一個數學知識點細化,然后再一點一點地講解給學生聽。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沒有充足的思考空間以及時間,所以對于數學教師的講授學生的依賴性就比較強,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學生不知道怎么去獨立思考。所以,教師應該適當進行提問。比如,在教學四年級數學“直線和曲線的認識”這一節時,若是數學教師直接給學生講解直線和曲線的特點以及區別,學生就只能在教師的講授中被動地接受相關的知識,并不能建立對于這兩個方面的認識以及理解。我認為,數學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認知以及知識水平創設相關的數學問題情境,有效推動學生獨立思考。比如,教師可以這樣設計:直線以及曲線在外觀上都有哪些不同呢?還可以通過什么方法來制作一條曲線或者直線?在最短的時間內從這一個點到另外一個點,你會怎樣走?學生在思考問題的同時,就可以逐漸地建立起對曲線以及直線的概念認識。在解決一個問題的時候,不但產生了愉悅的心情,還可以有效促進深度的思考,保持高漲的學習熱情。

2.提升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師要想很好地培養小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提升他們自主學習以及創新的能力,就一定要提前了解小學階段學生都有哪些特點以及他們身心發展的規律,之后再結合這些因素制定一套適宜的教學方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調動學生的數學興趣,通過科學的教學方式,有效調動他們對數學的興趣。例如,在教學四年級數學“平行四邊形以及多邊形”的內容時,由于這些知識都比較抽象,一般教師會在黑板上給學生畫出多邊形,再為他們講授。這樣的教學方式會很枯燥,在課堂上也難以引起他們的興趣。我認為,教師在講授多邊形的知識時,可以應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引導學生逐步思考,從而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多邊形的計算方式和概念。

3.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

有效發揮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主體作用,對于提高教學質量以及教學效率有重要意義,也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若想有效鍛煉以及提升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教師就應該高度重視并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以及空間。在實際教學時,數學教師應摒棄以往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師生之間多交流、互動,力求和學生構建融洽的關系,讓學生時刻都能夠在輕松愉悅的范圍中進行學習。比如,在教學“三角形”這一節課時,教師可以提前給學生布置學習任務,讓他們進行獨立分析以及思考。此外,還可以通過創設問題以及知識拓展等方式,來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從而幫助他們有效地掌握不同的思考方法。特別是一些規律性較強的內容,教師應該要求學生總結規律,然后再和同學相互探討、研究。

4.提高教師的授課水平

數學教師要提升自己的授課水平,就要對之前陳舊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及時進行更新。在數學課堂上,教師必須要采取多種教學手段,為學生營造輕松的學習氣氛,盡量讓每一個學生都喜歡上數學。同時,教師還要結合教學大綱,在教學時適當地應用最新的教學方法。例如,在講解“匯率”有關知識時,教師就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并讓每一個小組的成員都進行角色扮演。學生可以扮演銀行的顧客或者工作人員,在具體的貨幣換算中進一步學會匯率計算。學生親身體驗后,不僅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學會了匯率換算問題,還能夠有效提升自己的運算水平。

5.設計趣味性的競賽活動

小學階段數學學習盡管占有較大的比例,然而課堂上的時間還是非常有限的,僅僅依靠課堂上的時間來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是遠遠不行的,數學教師應重視課外知識競賽的設計,采用競賽活動逐步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讓學生真正具備獨立思考的品質以及能力。例如,在教學三年級數學“面積”時,教師就可以提前讓學生了解每一種圖形面積的概念,當學生在課下準備好相關的面積知識后,就能夠開展圖形知識的競賽活動了。在競賽時,以自行講解以及搶答的方式推進,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思考能力。除此之外,對于知識競賽活動,教師還應該給學生提前準備一些小禮物,從而確保他們參與競賽的積極性。

6.開展數學實踐活動

在培養學生思考能力時,數學教師還應該靈活地結合教材的內容來設計教學活動,開拓學生的眼界,使他們能夠真正突破課堂的束縛。比如,在教學植樹相關的問題時,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現在需要在學校的操場上種樹,在百米跑道的一側每間隔五米種植一棵樹,而且頭尾都要種,那么請大家算一下總共需要種植多少棵樹?這樣的活動,既能夠訓練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又可以鍛煉他們的實踐創新能力。

7.減輕學習壓力

繁重的學習任務會使學生沒有太多的時間去思考,只是想著快點做完老師布置的作業。所以,教師應該適當地減輕學生學習上的壓力,這樣學生就有充足的時間去思考以及學習,還可以保證作業的質量,轉變對待作業的態度,從而有效提高數學學習的質量。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實施以后,教師應該結合新課改的內容,確定教學目標,完善和優化教學方案,不斷地更新教學理念,并開展有趣生動的教學活動。同時,還要重視各個環節的聯系,根據小學生的年齡以及目前的認知水平,科學地調整數學教學的進度,豐富教學內容。

作者單位 陜西省榆林市神木市第二小學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