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識字教學還存在著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如識字效率低,學生只是被動識字,回生率高,錯別字多,寫字時敷衍了事等。根據語文課程標準要求,以及低年級學生的思維、心理特點,筆者認為,在小學低年級識字與寫字教學中,教師應從“激發學生識字、寫字的興趣,根據漢字特點采用多種識字方法,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識字、寫字分開,要重視在生活中識字”幾個方面進行考慮,具體如下。

一、激發學生識字、寫字的興趣

傳統教育心理學把學習動機定義為激發與維持學生從事學習活動的原因,現代教育心理學則賦予了這一概念更多的含義。學習動機是指激發個體進行學習活動,或維持已引起的學習活動,并朝著一定學習目標發展的心理傾向或內部動力。一般來說,學習動機與個人的需求和興趣有很大關系。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年齡小,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自我控制和自我約束能力差,教師就要采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識字、寫字的興趣。

1.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一個漢字通常表示漢語里的一個詞或一個語素,這就形成了音、形、義統一的特點。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適時引導學生體會漢字音、形、義等蘊含的美,激發學生對漢字、漢語的熱愛之情,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例如,漢字字音悅耳,富有音樂美;字形和圖畫有關,是表意性文字;字音、字形和字義密不可分等。

2.創設漢字教學情境

教學情境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的情感氛圍,良好的教學情境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啟發學生的思維,開發學生的智力,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生動、具體的情境,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1)利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手段將字詞與圖片結合起來,為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活躍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演示“羊、田、月”等字的演變過程。可以利用多媒體將字音、字義、字型通過圖像、音頻、動畫的形式展示出來,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可以利用多媒體演示漢字的筆順筆畫,培養學生的書寫能力。還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創設故事情境、問題情境、游戲情境、社會生活情境等,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2年級學生形象思維強于抽象思維,他們喜歡聽故事,喜歡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人物。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各種故事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各種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漢字學習能力,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猜字謎、編字謎。學生在猜字謎、編字謎的過程中,既識記了漢字的字音、字形,又理解了漢字的字義,鍛煉了自身思維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4)培養學生的合作、競爭意識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戲是一種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要求的快樂而自主的活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語言能力、運動能力、交往能力。低年級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教師可以通過各種游戲、競賽情境延長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

(5)創設社會、生活情境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課本和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將抽象的文字符號與實際事物相對應,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識字教學,幫助學生理解文字背后的含義。

3.發揮評價的激勵性作用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發揮評價的激勵性作用,將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這樣才能形成一個相對完整、全面的評價機制,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對學生的進步要積極肯定,這樣就能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能力。

二、根據漢字特點采用多種識字方法

漢字是表意性文字,是由音、形、義三個因素構成的符號,學生要掌握漢字,就要識記漢字的音、形、義,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教師要對漢字的構字規律有較為系統的了解,要了解漢字的演變歷史,了解象形、指事、會意、形聲等造字法,了解筆順、筆畫、偏旁、部首等知識,這樣才能在教學中游刃有余。

在教學過程中,常見的識字教學方法有分散識字、集中識字、字理識字、韻語識字等。分散識字最大的特點是把識字教學融入閱讀中,借助閱讀教材進行識字教學,突出了“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的語言規律,使識字和閱讀、識字和學習語言緊密結合起來,避免了孤立識字的現象。集中識字,即識一批漢字,讀一批課文;再識一批漢字,再讀一批課文,當然識字不光是識單字,還要積累詞匯。字理識字是從漢字的構成規律上揭示漢字音、形、義的關系,使學生理解字的構成、讀音、表義的道理。韻語識字就是用常用漢字組成常用詞,根據這些常用詞,圍繞一個中心意思或故事情節,編成句式整齊、通俗易懂、符合兒童特點的韻文,韻語識字法趣味十足,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反復誦讀中能夠記住一批常用漢字。此外,字族文識字、詞串識字、看圖識字、猜謎識字、事物歸類識字等,它們中任何一種識字方法都不能包打天下。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采用多種識字方法,培養學生的識字興趣,提升學生的識字能力。

三、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有不斷地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才能主動參與識字的全過程。教師要將精力主要放在教方法、教規律、培養學生主動識字上,要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變死記硬背為師生間、學生間的互動,使單純的識字教學成為教知識、教方法、練能力、培養學習品質、發展思維能力的綜合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升識字教學的效果。首先,教師要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其次,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識字習慣,例如,遇到不認識的字不要放過,要勤查字典、多請教別人。最后,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興趣和習慣。

四、識字、寫字分開

識字是寫字的基礎,寫字對識字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學生在識字過程中,對字形的掌握較為困難,他們是有了口語基礎才開始讀書識字的,雖然對字音和字義有了初步的認識,但對字形卻沒有經驗,認識起來較為困難。因此,教師要幫助學生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字的偏旁部首,使學生能夠準確認識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由于學齡前兒童已經掌握了相當量的口頭詞匯,這就表明他們對這部分詞匯的“音”和“義”均已掌握,只是對與詞匯相關的漢字尚不能辨認與書寫而已。因此,教師只需幫助他們將字的音、義與形聯系起來即可,在建立這種聯系時,對學生而言,辨認要比書寫容易得多。識字的目的是為了閱讀、寫作、發展思維,認、寫分開對學生盡早進入閱讀很有幫助。此外,低年級學生由于手部肌肉發育還不完全,大量寫字容易造成學生肌肉疲勞,教師可以制訂彈性教學標準,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只要寫會、寫好就行了。

五、要重視在生活中識字

“大語文”是特級教師張孝純先生創立的一種新型的、帶有突破性的語文教育思想,大語文的“大”是相對于傳統語文課而言的。生活中處處有漢字,處處要用漢字。在識字教學中,教師要樹立“大語文”觀,將書本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利用生活中的語文資源,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此外,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將生活中學到的字展示出來,展示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如小組交流、全班交流、貼在教室里展示等。

綜上所述,識字教學是低年級一項重要的任務,識字教學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這樣教師才能教得輕松,學生才能學得輕松。

作者單位 西安高新第七小學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