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課助推我成長
作者:杜利媛
發(fā)布時間:2021-08-31 09:22:12 來源:教師報
看到語文報社公眾號發(fā)的推送——第四屆“語文報杯”全國語文微課大賽獲獎名單公布,我迫不及待打開,一看,我?guī)缀躞@叫起來:“啊!我獲獎了——特等獎!”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仔細查詢,沒錯,就是我,獲得初中組微課視頻類特等獎,名列第二!
這次大賽共吸引全國30個省市的近8000名語文教師報名參賽,共收到參賽作品八千余件,經過嚴格的層層把關,我這個普通鄉(xiāng)村教師能拿到這個大獎,確實令人訝異。然而,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任何成績的取得從來都是努力的結果。我靜下心來仔細想想,拿到這個獎項,雖說在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這一切,要歸功于公開課的推動。
我的第一堂公開課,至今記憶猶新。那是我工作的第二年,教育局領導到我校視導檢查,碰巧抽到我的課,那是一堂寫作指導課——人物素描。我設置情境,讓兩名學生到臺前表演,其他學生觀察,然后運用我課前教的寫作方法,寫下“演員”們的言行舉止。課堂上笑聲連連,孩子們學得很輕松,領導在后面頻頻微笑、點頭。我這個人嘛,有點“人來瘋”,突然靈機一動:何不請領導為孩子們說幾句話,再讓孩子們寫一寫領導呢?我這樣想,也這樣做了。估計那位領導萬萬沒想到,他會在聽課時充當“模特”,遇到這樣一個不按常理出牌的新老師。校領導開會時,還特別表揚我和聽課領導互動。我那第一堂公開課被評為區(qū)級優(yōu)質課,我的第一個優(yōu)質課!
竇桂梅老師說:“上公開課就像家中來客,必定要灑掃庭院、準備盛宴一樣。其中有準備的緊張,更有展示的興奮。就像居家過日子,如果沒有客人,可能會終年粗茶淡飯。正是那經常光顧的客人使得我的‘家政技藝’一日千里……”這話真是說到我心坎上了,后來我在校內外上了多次公開課,我精心準備“招牌菜”,也受到多方一致好評——
聽課老師紛紛說:“杜老師在課堂上好像會發(fā)光,聽杜老師的課是一種享受,能學到很多新方法,不知不覺記下很多筆記。”校領導聽完我的《我的叔叔于勒》一課后,在教師會議上說:“杜老師是個很有潛力的老師,我們準備培養(yǎng)她成為名師。”三年前,區(qū)教師發(fā)展中心張琦主任到我校調研,聽完我的《呼蘭河傳》一課后,大為贊賞,他說:“杜老師的課堂快樂而又高效,值得向全區(qū)推廣。”參加宿城區(qū)鄉(xiāng)村教師培育站,我到外校上了一堂學員交流課——《蟬》,下課后,學生將我團團圍住,問我要QQ號、電話號碼……培育站的主持人、特級教師高行亮老師稱贊道:“杜老師課堂駕馭能力很強,把所有學生都調動起來了,字寫得也很漂亮……”
慢慢地,我找到了上課的感覺。最近兩年,我積極上網觀看名師教學視頻,閱讀專業(yè)書籍,從中獲益良多。我更是把每次家常課都當作公開課來認真對待,精心設計出七八兩個年級的四冊導學案,去年相繼獲得市級、省級優(yōu)課比賽一等獎。
這次的獲獎微課,也源于我的一堂校內公開課——《與朱元思書》。當時上完課后,聽課老師給了比較高的評價,可以用四個字來歸納一下:實在、靈動。說它實在是因為教師設計的導學案,成為學生課前預習、課堂展示、課后鞏固的載體,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收獲;靈動則體現(xiàn)在:教師一番入情入境的朗讀讓學生“神游”富春江,走進文本。通過對“吳均”的采訪,感知文章內容、厘清結構和所表達的情感。通過爭論,讓學生明白寫景要抓住特點,并感知了文中所描寫的景物特征,進而水到渠成地提煉出本文的寫作技巧,賞析語言特點,徐徐生成板書。通過對對聯(lián)、畫山水畫、當導游三個實踐活動,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受于永正老師的影響,我一直致力于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本堂課教師充滿激情,元氣滿滿,肢體語言豐富,課堂上不時發(fā)出愉悅的笑聲,學生學得較為輕松。
這次的獲獎,對我來說是鼓舞,更是鞭策。我知道,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還要多讀書、多學習、多上公開課。成長,一直在路上;努力,就會有詩和遠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