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小學小班額教學的探究與嘗試
作者:楊忠明
發布時間:2021-08-30 16:09:52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隨著農村人口的流失,農村小學的學生人數正在逐年減少。鑒于此,為緊跟教育改革大潮,農村小學應該根據自身實際對現有的教學進行改革,探索出適合少量學生的教學模式。而在農村教育改革的過程中,比較突出的就是小班額教學。它不僅能夠增加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與交流,還能夠通過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指導來使每一位學生個性得以較好發展,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農村小學開展小班額教學的必要性
(一)學生人數逐年減少
受城鎮化影響,許多農村家庭為了生計背井離鄉。這些家長在外出務工的同時,為了更好地照顧自己的子女,會將子女一同帶走。此外,還有一些家長因農村學校辦學條件差,而將學生轉到條件好的城鎮學校讀書。這就導致農村小學的學生逐年減少,甚至有些學校每班不到十個學生。學生減少了,在讀學生的積極性也就消退了。學生之間沒有了競爭,就容易安于現狀、不思進取,從而導致農村小學的教學成績每況日下,嚴重影響了義務教育均衡化發展。
(二)教學質量難以提高
受學生逐年減少的影響,許多農村小學并沒有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仍一頭熱的運用大班額教學模式開展教學。雖然教師教得比較辛苦,但是學生的學習效果并不好。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現行的教學模式不適于小班額。而要想提高農村小班額教學質量,我們就應該根據現在農村小學班級的特點以及學生的特點來創新教學模式,開展適合于小班額教學的模式。這樣不僅能合理利用教育資源,還能將教學效果達到最佳。
(三)學生的綜合素養難以提高
由于學生較少,許多集體活動都不能得到有效開展,所以教師若不能選擇適合小班額的教學模式,不僅會影響各項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也會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產生不利影響。如農村小學大多為十人以下的班級,在學生平時的學習與生活中,因人數較少,所以很難開展一些集體活動。久而久之,學生的集體意識淡薄,遇到事情就會出現互相推脫的情況,關系也逐漸變得冷漠。此外,學生對學校的事情也不關心,如隨手丟垃圾、破壞公共設施等,這些都對學生的成長與發展不利。而這些現象都是由于教師沒有選擇與農村小學小班額配套的教學策略所導致的,因此小班額教學模式的開展與實施迫在眉睫。
二、農村小班額教學的創新策略
(一)創新教學理念,發揮小班優勢
面對日益減少的學生,農村小學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就應該對教學理念進行創新,積極發揮農村小班的優勢,在課堂教學中開展小班額教學。
首先,教師不能一味地采用傳統“填鴨式”的教學模式,而應根據農村小學的辦學特點和學生人數開展小班額教學,并將小班額教學融入到日常教學中去,讓其以常態課的形式逐步開展。如在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觀察物體”這一章節的教學中,教師要沖破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積極采用小班額教學模式,按照班級人數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并讓小組成員通過相互協助的方式來制作立體圖形。同時,為了增強學生對立體圖形的感知,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通過動手擺一擺、放一放等操作來掌握立體圖形的三視圖。這樣不僅能充分調動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班上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到知識點的學習中,還能發揮小班額人數較少的優勢來進行一對一輔導,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更好地掌握知識點,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空間思維能力的教學目標。
其次,在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小班額教學小而精、小而優的特點來開展教學。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之前,對教材內容進行認真研讀,根據教材內容設置與小班額教學模式相符的教學環節,從而讓小班額教學發揮出自身的優勢來。如在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打電話”這一章節的教學中,教師按照“幫助學生設計電話,同時讓合唱隊學生參加合唱訓練”的方案開展教學。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將課本例題中的合唱隊人數按照班級的人數進行改編,并讓學生在班上通過反復實踐,以及自己與其他同學一起交流的方式,最后選出一個最簡單、最高效的方法。這樣不僅能充分發揮小班額人數少的優勢,還能讓學生在親自試驗的過程中探究出最省時的方法,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優化教學模式,激發學生興趣
雖然有些農村只有不到十個學生,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馬虎。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教學內容對現有的教學模式進行優化,并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探尋出小而精、小而優的小班額教學模式,在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但小班額教學如何選擇,是目前許多教師面臨的主要問題,若能設計出符合農村學生學習特點和小班額特點的教學環節,并能夠將其運用到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提高教學效率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在五年級下冊“探索圖形”這一章節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針對農村小學學生人數少、積極性不高以及數學能力較弱等特點將課堂交給學生,采取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來完成教材中的問題和課后練習題。在此過程中,教師充當的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指導,鼓勵學生自主探究與學習,而不是完全參與到學生的探究中去干擾學生的學習。當學生探究和學習結束后,教師再將學生請到講臺上給大家講一講自己學習的過程及方法。這樣一來,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讓學生在角色互換中分享自己的學習經驗,從而使學生在思維的碰撞中提高數學素養。
再如,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這一章節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合作學習模式將學生進行分組。為了使分組學習更有效,教師還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長為其安排任務,要求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帶動小組其他成員進行探究和學習;要求語言表達能力較好的學生代表小組成員進行發言等。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習效率,還能讓每一位學生在團結互助的基礎上感受到團隊的力量。
(三)完善評價機制,增強學生自信
不同于大班額教學,小班額教學能讓教師將時間和精力落到每一位學生身上。對此,首先,教師要摒棄原有評價模式中效果不佳和不利于學生發展的評價方式,完善現有的評價機制,通過對學生的一對一幫扶和針對性的評價來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讓學生認為學習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如在課堂上,因為小班額教學人數一般在十人左右,所以,教師要特別關注那些學困生,可以設計一些簡單的、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問題鼓勵學生進行回答,當學生回答正確時,要對其進行贊揚;當學生不能給出答案時,教師也不能挖苦、打擊,而應該鼓勵學生,并引導他們說出答案。這樣學生在回答問題和被教師關注的過程中,才會感受到自己在班級的存在,學習自信心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此外,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該充分發揮小班額教學的優勢,針對不同學生采取不同的評價方法。如針對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教師不能將評價只停留于學習成績上,而應該從學生的課堂表現、創新能力等多方面入手對其進行考核,使優秀的學生更加優秀。而對于成績不好的學生,教師則不能以分數為唯一的評價標準,而應該關注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細微改變,從細微處的變化中贊揚和肯定學生,讓學生慢慢進步。
其次,在開展小班額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對評價機制進行改革,而不是在學期末根據學生一學期的表現以及考試成績來對學生做一個總體評價。教師要每天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細微小表現做出一個小小的反饋,不僅要告訴學生今天他做得好的地方有哪些,還應該告訴學生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好,還需繼續努力。這樣學生就能明確地認識到自己的優點與不足,進而根據教師的意見以及自己的表現不斷進步。此外,教師還應建立完善的評價機制,對學生進行公平、公正的評價。如給每一位學生建立評價檔案,將學生的表現都記進檔案,這樣學生就會為了讓自己的檔案變得更好而努力學習,同時也能為教師進行學期末的評價提供一個科學、有效的依據。
小班額教學具有組織靈活、管理便捷等優勢,而在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科學合理地使用小班額教學不僅能夠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還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對此,我們要積極探索小班額的教學方法,緊跟教育改革的步伐,將小班額教學充分應用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使小班額教學發揮出更大的能量。
作者單位 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王尹鎮李莊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