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開展的中小學“課堂革命 陜西行動”活動,通過推動課堂物態形式和教學形態的變革,全面建設高質量課堂。這是立德樹人的時代要求,更是回應社會關切的具體舉措,符合中小學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實際需求,得到各中小學校的熱烈響應。作為基層學校落實層面,結合教育部“五項管理”要求,我們寶雞高新一小以優化作業管理為切入點,重視作業管理與研究,把控制作業數量、提升作業效益作為“課堂革命”的重要抓手之一,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做出了積極探索。

一、作業理念“轉”過來。通過學文件、聽報告、查資料、學經驗等途徑,讓教師認識到:作業不僅是鞏固知識、形成能力的訓練手段,更是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培養學習興趣、激發學習內驅力、強化師生互動、培養動手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社會交往能力以及促進心理、情感發展等多種功能,應該全面樹立“五育并舉”的作業觀。

二、作業數量“減”下來。加強多學科統籌,嚴格落實“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三至六年級課后書面作業控制在一小時以內”“不給家長布置作業或者讓家長代為批改作業”等顯性要求,通過抽查學生、訪問家長的方式嚴格督查。

三、作業質量“提”上去。通過組織專題教研活動,細致研究各學科、各學段學生作業質量標準與要求,從科學性、針對性、目標性、綜合性、發展性等方面綜合考慮,盡量以單元為單位設計作業,堅決杜絕重復抄寫、簡單刷題、機械訓練等低效現象,做到輕量化、精準化、高效化、個性化。保證做到減作業不減學業,減作業不降質量。

四、作業形式“活”起來。通過分學段、學科舉辦“創新作業設計,激發學生興趣”為主題的“作業革命”教研沙龍,不斷提升作業設計內在質量,拓展和豐富作業形式。各種實踐類、動手類、活動類、自選類、融合類作業形式與數量增加。比如低年級的泡泡泥制作拼音、閱讀小存折、“我的小字典”等,中高年級“我的繪本”“學習寶典”“我繪我寫”“生活中的圓”“數學微視課”“我的學具”等多種形式的個性化作業,學生樂學愛做,學習效果好。各學段總體上呈現出“低年級作業游戲化、中年級作業情境化、高年級作業主題化”的新樣態。

五、評改方式“多”起來。在作業評閱方面,讓批閱變為“展示”,在小組、班級、年級不同范圍,通過展講、展示、展覽、展演等多種形式,盡量讓學生作業變為“作品”,得到包括科任老師在內的更多人的認可,用學生的自我學習成果激發學生的學習內驅力。

另外,作業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必須統籌處理好各方關系。首先是協調“家校關系”。為了形成家校一致,教師、家長相互認同的作業觀,學校通過書面宣傳、“問卷星”網絡調查、家長會宣講等措施,與家長深度溝通交流,達成共識,避免“校內減作業、家庭加作業”等現象出現。其次是協調“五項管理”之間的關系。作業與手機、體質、睡眠、讀物管理互為關聯,比如課外閱讀作業與讀物、睡眠之間的關系,我校制訂相應措施,細化要求,量化時間,實現有機融合。再是協調“形式與效益之間的關系”。在實踐過程中,我校積極關注新的作業形式與學生學習習慣、學生對作業的喜歡程度與學習效果、作業類型與考評方式之間的關聯,努力讓新的作業管理樣態融入教學各環節。

總之,通過“作業革命”推動“課堂革命”是一項系統工程,我校將按照省教育廳及市、區教育部門的統一部署,深鉆細研,精耕細作,孜孜不倦,久久為功,努力為“課堂革命陜西行動”做出“一小樣式”。

責任編輯: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