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課堂”如何在學校落地?
作者:李 濤
發布時間:2021-08-30 10:29:17 來源:教師報
近期,陜西省教育廳廳長劉建林撰寫了《著力打造“三個課堂”推動陜西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一文。閱讀該文時,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作者集課堂效率、課程開發、教育痛點等教育深層次問題研究下的思路創新,這種以課中課后、校內校外為一體化視角,以學校、家庭、社會為一體化背景的教育改革思路,對于陜西教育來說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不僅給陜西教育指明了發展的方向,也促使身為一線的我們在育人的道路上,不僅關注教室內的課堂質量,構建高效課堂;也關注學校內服務資源的多元化重組,從需求出發,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課后服務;同時關注知識經驗在生活中的遷移與應用,充分發揮社區資源、社會資源的育人功能,為學生終身成長奠基。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但不是教學的全部。在以往的改革中,往往只關注教室內的課堂改革。教室內的課堂結束后,很少有人系統性地深入思考學校還能利用自己的哪些資源給學生提供良好的課后服務,很少有人系統性地思考孩子走出校門,哪些社區資源和社會資源能助推學生進行體驗性、實踐性學習?!叭齻€課堂”的提出為我們架起了課堂、課后、校外一體化育人的橋梁,也促使我們站在新的教育生態環境下重新思考我們的職責。
面對“三個課堂”,我和我管理的學校進行了以下的思考與實踐:
建構基于辯證統一思想下的滿足新時代需要的高效課堂
文章中指出,“第一課堂”的物態形式要重視教育教學方式變化,滿足新時代教育教學變革條件下對智能教室和討論式、探究式學習的需要。文章中“要重視”一詞意義深遠,既包含著對新的教學方式的期待,又包含著辯證統一思想在實踐層面的方法落實。“第一課堂”的提出,引領教師從時代發展的角度和辯證的角度關注課堂質量,引領教師從教學方式的角度和學生成長的角度觀察課堂效率。在對“第一課堂”的研讀中,西安經開第一小學首先注重“教學方式”的理論學習。其次注重實踐探究,在聚焦各學科素養要求的基礎上,把小組合作學習和學科基本課型相結合,推動課堂重難點學習過程中小組內“說一說”“講一講”“辯一辯”“議一議”環節建構?!暗谝徽n堂”的真正落地,除需要一線工作者深入研究與實踐外,還需要更高平臺的展示、交流、評價、推廣,從而讓陜西“第一課堂”發出最強音,走出西北,走向全國。
設置全體教師參與下的“專業+”多樣化課后服務體系
一直以來,因課后服務收費不夠明確等問題,致使學校缺少課后服務熱情。前一段時間陜西省教育廳出臺了課后服務收費標準等文件,這一文件的出臺為劉廳長提出的“第二課堂”提供了服務資金保障。在研讀劉廳長的這篇文章時,我從中也獲得了“第二課堂”的概念界定、實施目標及多元內涵,即以校內場地為核心,深化學生在“第一課堂”所獲得的間接認知,是基于學生課后作業完成、興趣愛好培養、身心健康鍛煉而進行的素質拓展。
在深入研讀“三個課堂”的基礎上,我認為學??梢圆捎谩皟芍亟M三兼顧”實施策略,“兩重組”指把全體教師分成兩部分,一部分為科任教師,也就是體音美德信科教師,另一部分為語數英教師。第一部分教師大多有自己的特長,于是采用“專業+特長”的課后服務實施定位,安排這部分教師有效開展興趣社團服務;第二部分教師受日??荚噳毫τ绊?,大多有日常幫助學困生的習慣,缺少特長,于是采用“專業+作業幫扶+身心健康活動”的實施定位,即語數英教師在關注學生學習差異、輔導學生知識學習的基礎上以年級為單位,分批次進行學校特色化活動,如跳繩,籃球等?!叭骖櫋敝笇W生多元需求下的兼顧,即兼顧特長生發展,兼顧學生全員性身體健康,兼顧學生差異化輔導。
創設以多元開放為切入點的時間軸排列下的課外研學模式
“第三課堂”是指走出校門以外的社會實踐學習鍛煉場所和志愿者服務、社區服務為活動載體的課堂?,F階段,面對安全壓力,很多學校不愿意組織學生進行志愿服務、社區服務及場館體驗等活動,致使現在的學生缺少體驗與實踐。我們都知道,實踐是改造世界的基本方式,“第三課堂”的提出,是站在真正為學生健康成長的角度辦學,是真正為社會主義培養優秀接班人的有效策略。
對于“第三課堂”,我帶領大家對學校前期的綜合性活動進行了歸類與整理,特別是對疫情后停滯的活動進行了分析,提出了我校實施“第三課堂”的方案。首先繼續推行針對每一位學生的每日一次的用餐自理和班級輪流值日勞動計劃,納入班級考核;其次繼續推行每周一次的學校勞動方案(家務勞動、社區勞動、社會勞動):即以家庭勞動為主,每月至少一次社區或社會勞動,要求學生以圖片或文字的方式展示勞動過程,每周每班評選勞動小明星,學期末納入學校綜合評價;然后是對每月一次的“德育活動”進行整理與提升,把以往進行的節日傳統文化研習、課程綜合實踐活動、學科綜合活動、志愿服務等統一納入“第三課堂”的“月”活動項目,進行評價與展示;我所管理的學校也有自己的季度課程設計,每個季度都有博物館學習、自然景觀體驗、大型志愿服務活動。
這種以開放性、體驗性、實踐性為思想指南,以實踐與體驗為實施切入點,以日、周、月、季、年為時間軸的“第三課堂”實施策略,不僅是對學校以往零散的“經驗型課程”的歸類與提升,更是系統性課堂理念的深入落實,期待這一策略能給陜西省更多的學校以啟示,從而產生更多的實施辦法,促使“課堂革命”百花齊放,“陜西行動”擲地有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