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積極響應省教育廳開展的“課堂革命 陜西行動”活動,把課堂革命走深走實,讓課堂革命成為推動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抓手和著力點,筆者認為,廣大教師在正確把握和全面落實活動要求的基礎上,首先要做到以下五個清晰。

一、清晰學生情況

學生是教師的服務對象,清晰學生就是指對學生要有一個深入而正確的分析了解。首先要做到在教學設計時的學情分析,如學生在學習新課之前已經具備了什么、在進行新的學習時還缺什么、需要不需要補充什么、學生學習新知時困難障礙是什么、難點是什么、學生之間差異是什么、如何把差異當作學習資源去利用等。把學生的這些情況都分析了解清楚了,叫一度清晰學生,但只了解這些還遠遠不夠。接下來就是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到二度清晰學生,即表現在課堂上,要善于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的精彩回答、另類表現、錯誤之處等進行及時的捕捉、提煉和利用,使之成為課堂上的隨機生成,并以此豐富教學設計,達到因學而教。最后還要在課后的反思中對學生進行三度清晰,即課后對照教學設計、目標和課堂實際呈現,想想哪些是設計意料之中的發生,哪些是意料之外的收獲。做到三度清晰學生,就做到了知己知彼,課堂質量提升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二、清晰教學內容

如果說清晰學生是取得教學質量的關鍵,那么清晰內容就是完成教學目標的基礎。對于教學內容,教師首先要做到對內容非常熟悉。例如教學一篇課文,教師要熟悉課文內容,清楚課文大意、寫作方法和結構特點;要結合單元人文主題和要素了解本課在本單元中所處的位置和所承擔的教學任務;要把握文章作者的寫作意圖和教材編者的編寫目的;要結合學生特點制訂出明確、具體、可測的教學目標;要根據學情確定學生學習的重點和難點;要結合課后問題落實課堂上語言文字綜合實踐訓練點;要特別清晰地知道通過教學內容的學習,學生能力的提升點和生長點在哪里等。

如果教師對每一個教學內容,都能夠做到如此清晰,那么我們的課堂將會目標明確,重點突出,訓練扎實,效果顯著。

三、清晰教學方法

教有法而無定法,教學中沒有最好的萬能的方法,只有最適合的最恰當的方法。對于某一門課程,或者一個具體的知識點,到底如何去清晰地選擇方法?策略有以下幾個方面:

1.基于學科特征選擇教學方法。也就是要求教師對于自己所教的學科要有一個清晰獨到的把握。如語文教師就要明確:什么才是語文?什么才是語文課?怎么理解學科特性就會怎么去教學。如果把語文理解成語言文字,那么在教學中肯定以訓練為主,語文教學的工具性一定會體現的比較充分。如果把語文理解成語言文學,那么課堂上一定會充滿文學氣息,學生的文學氣質也就是在這樣的課堂中浸潤和培養起來的,這樣的語文課堂人文性一定體現得非常充分。如果把工具性與人文性能夠有機融合起來,在一節課堂上落實訓練,這樣的課才叫真正的語文課,才是有張力的語文課。

2.基于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每一節課都有不同的教學內容,如果每一節課都用同樣的教學方法,那不就成了千篇一律的課堂,日復一日,學生就會因為教學方法的單一而對課堂學習失去興趣,甚至感到煩躁,久而久之對一門學科也就失去了興趣。如果教師能夠根據不同教學內容,選擇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那么課堂就會因為方法的不同常常新奇有趣,從而吸引和感染學生。課堂有了這種力量,教學效果就會事半功倍。

3.基于學生的特點選擇教學方法。學生的知識基礎、年齡特點、接受能力等,都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方法的選擇和使用。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詮釋的就是要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來選擇教學方法。這就像量體裁衣一樣,只有量身打造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才能促進學生更好地接受。例如: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那么我們就可以多選用直觀教學的方法,把抽象的東西變成形象直觀的東西,便于學生學習和掌握,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4.基于教師的個性特長選擇教學方法。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天賦、個性、習慣和特長,在教學中,教師如果能夠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給自己定制一套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根據自己的特長創新自己的課堂,那就最容易形成個人獨有的教學風格和教學特色。例如:如果你的表情、動作、神態都極富兒童性,那么你就適合小學低學段的教學。如果你的簡筆畫畫得非常逼真,你就可以用你的這一特長來創新自己的課堂,讓自己的課堂因特長而與眾不同。如果你的朗讀能夠聲情并茂,你就可以以讀代講、以讀示范,用讀來吸引、感染和打動學生。

總之,無論運用哪種方法,都必須做到心中有數,有根有據,促進學習目標的高度達成。誠如此,優質高效的課堂教學就會自然生成。

四、清晰課堂環節

環節就是課堂教學流程,清晰流暢的環節,會讓知識層層遞進,顯得邏輯清楚,而且課堂上總是充滿懸念,就像小說曲折的情節一樣,會持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如何讓環節清晰起來?我覺得應該在教學設計之初問清自己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設計的每個環節要解決什么特殊的問題?這個環節發揮著什么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這個環節落實的困難或障礙是什么?針對這個障礙解決的對策是什么?二是環節和環節之間有什么聯系,是怎樣銜接的,又是怎樣推進、提升和生長的?想清楚了這兩方面的問題,設計出來的教學流程一定是步步推進、層層相長的,一定是環節清晰、環環相扣的。

五、清晰教學指令

所謂指令,就是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要求。一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指令老是顯得抽象、籠統、含糊。這樣的教學指令,學生不是很清楚和明白,因此他們在執行指令的時候就會盲目和隨意,教學效果可想而知。例如:某老師上《舌尖上的美食》作文指導課,給學生提出的學習指令是:寫具體、生動、要有細節。這個指令就是個正確的廢話,看似有要求,但是只僅僅是個籠統的要求,學生面對要求還是不會寫。同樣是《舌尖上的美食》習作指導,另外一個老師則是這樣發出指令:菜一樣一樣寫,多用表示顏色的詞語,讓菜的香味動起來,多用比喻的手法,多用像什么的句式。這一明確清晰的指令一出來,學生就一下子明白了老師的要求,最后寫出了具體、生動、細節典型的美文。可見,清晰的指令是指向教學成功的航標。所以教師在發出教學指令時要深思,力爭做到課堂教學指令準確、清晰。

“課堂革命陜西行動”是一項系統工程,作為教師,只有充分落實“五清晰”要求,課堂革命才能觸及教學本質,保證方向正確、措施有效、不負初衷。

(作者單位:陜西省西咸新區灃西實驗學校)

責任編輯:楊子